傅瓦利
- 作品数:83 被引量:785H指数:17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城乡接合部水体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损失估算——以重庆梁滩河下游为例
- 本文以重庆梁滩河下游流域为例分析研究水体中Hg、Cr、As、Zn、Pb5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建立了适合研究区小流域地表水生态风险评价的等级标准,得出研究区水体中Hg(3 330.72)、Cr的生态风险大于As、...
- 袁红傅瓦利王改改邵泽峰吴海霞姚娟宋茉莉
-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重金属生态风险生态损失
-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以重庆市中梁山岩溶区为例
- 以重庆市中梁山岩溶区为例,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坡耕地土壤肥力空间分异。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影响明显,灌丛地肥力水平最高;坡耕地、园地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较,全K、全P和速效P含...
- 甄晓君傅瓦利贾红杰段正锋杜富芝
- 关键词:土壤肥力坡耕地土壤侵蚀施肥结构
- 文献传递
- 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石灰土基本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以重庆金佛山为例,针对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系统,分析了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等土壤基本特性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由于土地利用强度不同,常绿阔叶林地土壤质量最优,耕地最差,退耕地的部分土壤特性得到恢复。土壤特性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黏粒含量、容重、孔隙度。有机质与阳离子交换量、机械组成的分形维数、容重和孔隙度均呈极显著相关,有机质是岩溶生态环境中石灰土壤质量演变的重要因子。
- 张文晖傅瓦利张洪张治伟王冬银
- 关键词:岩溶区土地利用有机质
- 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1
- 2014年
- 为分析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磷的形态特征,评价植被恢复的土壤供磷潜力,阐明有机碳及钙素在无机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选取研究区内8种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蒋柏藩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磷与速效磷含量分别在0.25—1.35 g/kg、1.05—53.01 mg/kg范围,无机磷总量在123.94—934.61 mg/kg,耕地与退耕地以及各退耕地之间全磷、速效磷、各形态无机磷含量水平差异明显,各退耕地磷素含量水平介于耕地与次生马尾松林地之间,退耕地中桃林地、花椒林地磷素含量水平较高、樟树林地、柳杉林地、撂荒草地次之、撂荒灌丛地较低。各样地土壤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在51.2%—72.4%,不同形态的无机磷含量表现为O-P>Fe-P>Ca-P>Al-P,其中Ca2-P、Al-P对速效磷的贡献率大,Fe-P、Ca8-P贡献较小,O-P、Ca10-P献率最小。不同活性土壤有机碳与不同形态钙素对各形态无机磷在总无机磷中比例的影响较大,p H、容重、粘粒含量、含水量等其它理化性质影响较小。
- 胡宁袁红蓝家程袁道先傅瓦利文志林
- 关键词:植被恢复岩溶石漠化无机磷形态影响因素
- 基于生态足迹的巫山县土地承载力研究被引量:17
- 2010年
- 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三峡水库蓄水后,人地矛盾将更加尖锐。以巫山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巫山县2006年生态足迹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巫山县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96 9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559 2 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0.737 7 hm2。其中,生态赤字部分主要来源于耕地产品、草地类产品和能源的消费。可见,巫山县的人类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经超过了巫山县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区域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并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巫山县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谭波傅瓦利
- 关键词:生态足迹土地承载力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 北碚区菜地规划区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铅、镉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过野外采样、室内测试及数理统计,对北碚区菜地规划区内前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铅、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描述统计与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土地利用方下铅和镉全量、有效态含量、生物有效性系数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土地利用方式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在研究区内,车辆废气排放、肥料施用的差异是影响全量差异的可能因素,土壤pH值的差异、有效磷含量差异、铅与镉全量的差异是影响有效态含量差异的可能因素。全量的差异是影响生物有效性系数差异的主要因素。(3)以重庆市土壤铅、镉背景值为标准,通过地质累积指数法计算得出,菜地规划区内土壤铅、镉受轻度污染,其中混作地与水田土壤铅污染程度较菜地的明显,菜地土壤镉污染程度较水田和混作地的明显。
- 袁波傅瓦利蓝家程张婷彭景涛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铅镉
- 岩溶区坡耕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以重庆中梁山坡耕地样区为例被引量:9
- 2014年
- 坡耕地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土资源。由于该地区坡耕地石漠化程度高,土壤侵蚀问题严重,致使坡耕地土壤肥力不断退化。以重庆市中梁山坡耕地样区为例,采用模糊综合指数法进行小尺度坡耕地土壤肥力评价。经取样数合理性分析表明,25个样点估计研究区土壤肥力评价能够满足90%置信水平条件下,10%、15%和20%的相对误差取样数的精度要求;运用主成分分析(PCA),通过计算变量的Norm值筛选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氨、耕层厚度和粉黏比进入最小数据集(MDS),并对进入MDS的肥力因子进行相关系数分析检验,表明选取的MDS能最大程度表达坡耕地土壤属性信息;利用隶属度函数实现评价指标量纲归一化并对单项肥力指标进行评价,采用加权求和模型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磷是影响研究区土壤肥力的限制因子,研究区80%样地肥力综合指数在0.40-0.60之间,肥力水平处于中等程度。
- 伍宇春傅瓦利程辉陈高起文志林
- 关键词:坡耕地主成分分析
- 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带土壤Zn各形态有效性及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过分析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带土壤Zn全量、形态及有效性,并基于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数学模型,研究了区域内土壤Zn的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全量Zn的平均值为123.88mg/kg,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但明显低于二级标准。Zn的酸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平均值占全量平均值的百分比分别为2.93%、4.42%、8.71%和83.94%,有效态占4.51%。酸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与有效态相关性密切;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含量对有效态含量贡献较大。在小江流域消落带的土壤中Zn具有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特征,土壤中Zn有可释放总量向次生相态释放转化的趋势,其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临界值为130.67mg/kg,32%的土壤样品具有爆发Zn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可能性。
- 张婷傅瓦利袁波王晓阳蓝家程彭景涛
- 关键词:土壤
- 消落带土壤铁的形态变化及其对有效磷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8年
- Fe3+还原为Fe2+的过程中会增加磷酸铁的溶解,影响磷的化学行为及有效性。本文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铁的形态变化及其对有效磷的影响。消落带旱地和水田土壤经淹水和落水处理后,活性铁、水溶性铁增加,其他各形态铁变化较小。旱地土壤在不同的有机质和淹水落水处理下,其活化铁、游离铁、络合铁、水溶性亚铁、和交换性亚铁均为淹水处理高于落水处理,其中活性铁在各处理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他则各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水田下层活性铁高于上层,且落水处理间呈显著差异。氧化铁及亚铁之间总处于不断的相互转化中,活性铁、络合铁和有机质正相关。旱地土壤中的有效磷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水田有效磷淹水处理高于落水处理。
- 王改改傅瓦利魏朝富袁红
- 关键词:有效磷消落带
- 岩溶山区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被引量:9
- 2011年
- 对重庆中梁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表层(0-30cm)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明显影响了土壤DOC的含量和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DOC含量大小顺序为:橘林地(425.77mg/kg)>菜地(342.97mg/kg)>耕地(243.25mg/kg)>灌丛(177.74mg/kg)>草地(145.06mg/kg),土壤DOC占土壤有机碳(SOC)的比例为:橘林地>耕地>菜地>灌丛>草地。土壤DOC垂直分布规律性明显,除橘林地外,其它方式都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关分析表明,除了橘林地外,其余利用方式下土壤DOC均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对土壤DOC有很大的贡献,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利用方式均呈负相关。土壤DOC与土壤全氮、水解氮和速效钾相关水平达到极显著,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1,0.375,0.576,0.274,可以作为土壤肥力的变化指标。
- 蓝家程傅瓦利段正峰袁波彭景涛张婷
- 关键词:岩溶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