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丽
- 作品数:21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可调节水平度的无人机血袋储存箱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水平度的无人机血袋储存箱,包括储存箱本体,其后侧合页安装有密封盖,且密封盖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拉杆,还包括:所述储存箱本体与密封盖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锁扣,并且储存箱本体的前侧表面开槽安装有温度控制面板。...
- 王拥军庾航李阿中俞丽金立明陈旭东
- 2012—2016年杭州地区固定成分献血人群调查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杭州地区近年来固定无偿成分献血人群情况统计,分析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现状,探讨改进策略,为十三五期间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6年杭州地区固定成分献血人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固定成分献血者的性别、年龄段、血型、学历、献血人数和次数的分布情况,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2016年5年成分采集人次和采集量分别增长41.5%和56.1%;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和人次均明显上升(PA型〉B型〉AB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平均为3.3∶1,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学历最多占48.1%,其次是高中学历,并呈现向高学历层次发展趋势,年龄主要集中在21—45岁年龄段占83.5%,在21—30岁年龄段比例分布呈现下降趋势,41-50岁年龄段比例分布呈现增长趋势,固定成分献血者年内单次献血人数和人次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次以上献血人数、人次平均占63.1%和90.3%,以献3-5次人数最多占38.3%,5年献10次以上人数和人次增长显著,分别增长269.7%和357.3%,其次是6-9次,增长45.0%和46.6%。结论虽然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但仍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应有针对性的对目标人群做好招募、保留和维护工作,促进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工作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 孔福仙郑悦俞丽冯晴来海凤
- 关键词:血液安全招募
- 单采血小板采集全过程质量管理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索单采血小板采集全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以达到单采血小板采集全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找出单采血小板采集全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并在单采血小板采集全过程中加以控制。结果单采血小板采集全过程质量得到控制,保证了单采血小板的采集质量和产品质量。结论实施单采血小板采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献血服务质量体系在单采血小板采集全过程的规范实施,有利于血液安全。
- 徐健沈卓岚来海风盛琦俞丽殷国美吕杭军严力行
-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质量管理关键控制点
- 少浆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少浆血小板制品的临床输注效果。方法制备少浆血小板和普通血小板制品,分成少浆组和普通组,随机输注给患者,并观察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和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输注单采血小板制品423份,其中少浆组189份和普通组234份。计算CCI值显示少浆组输注有效率为78%,而普通组为66%,2组间输注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0.05)。少浆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53%,普通组反应率为7.69%。结论与普通血小板制品比较,少浆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更佳。
- 宋翔宇殷国美俞丽沈卓岚沈建平
- 关键词:输血反应血小板输注
- 单采血小板储存期病变的分子表达和凋亡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索单采血小板储存期内细胞因子变化、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情况。方法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18份SDP,在标准贮存条件下分别于第1、3、5、7 d取样,采用ELISA法检测白介素8(IL-8)、T细胞表达与分泌调控蛋白(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CD154和肿瘤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及凋亡情况。结果在储存期间IL-8、CD154、TGF-β1及VEGF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而RANTES含量无明显变化。在第1 d、3 d、5 d、7 d的血小板活化指数分别为42%、74%、115%、113%,在第1 d、3 d、5 d血小板的凋亡率分别为0.77%、0.88%和7.49%。结论随着单采血小板储存时间延长,部分细胞因子有升高的趋势,而血小板活化和凋亡逐渐增多,提示存在血小板储存损伤。
- 徐健俞丽秦斐杨劲吕杭军
-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储存期细胞因子凋亡
- 单采血小板储存样品中某些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被引量:5
- 2008年
- 本研究探明不同血细胞分离机所采集的单个供者血小板(single donor platelets,SDP)在储存期间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使用MCS+、Trima和Amicus 3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18份SDP,于血库标准条件下储存,于第1、3、5、7天取样检测储存期内白介素8(IL-8)、RANTES、CD154和肿瘤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MCS+、Trima和Amicus机器采集的SDP,在储存期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因子IL-8、RANTES、CD154、TGF-β1及VEGF的含量逐渐增高,但MCS+机器采集SDP的IL-8的含量在保存期的增高水平,与Trima和Amicus法采集的SDP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余的细胞因子含量虽有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采血小板储存期间IL-8、RANTES、CD154、TGF-β1和VEGF等细胞因子的含量随保存时间的延长有升高的趋势;少白细胞的单采血小板中的IL-8表达相对较少。
- 徐健沈卓岚俞丽杨劲虞容孟忠华吕杭军严力行
-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血细胞分离机细胞因子
- 杭州市2008-2017年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及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市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特征,为经输血传播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和分析2008-2017年杭州市无偿献血者献血资料,无偿献血者的HIV阳性率分为粗阳性率和标化阳性率,采用趋势χ2检验法描述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状况、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7年杭州市无偿献血者1 461 129人中,发现HIV感染者260例,以男性(96.5%,251/260)、18~34岁(72.7%,189/260)为主,重复无偿献血者占36.9%(96/260),传播途径为异性性行为、男男性行为分别为44.6%(116/260)、53.5%(139/260)。MSM人群HIV感染者中,以18~34岁(82.0%,114/139)、未婚(71.2%,99/139)为主。学生人群HIV感染者,以男男性行为感染为主(88.4%,23/26)。2008-2017年HIV粗阳性率为0.8/万~2.5/万,各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χ2=2.355,P=0.125);18~24岁男性HIV粗阳性率从2008年的1.1/万上升到2017年的3.7/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5.175,P=0.023)。2008-2017年HIV标化阳性率为0.9/万~2.4/万。结论 2008-2017年杭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呈低流行水平,HIV感染者以男性、18~34岁、传播途径以异性性行为和男男性行为为主,18~24岁男性HI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 陈江天王翠娥潘晓红俞丽蒋均孙淼军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病毒
- 单采血小板储存期病变的分子表达和凋亡研究
- 徐健俞丽秦斐杨劲吕杭军
-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 了解当前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设计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调查表,以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的方式获取数据,将采供血量、工作人员数量、学历、职称等情况与全国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浙江省共有1家血液中心,11家中心血站,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平均采集每千单位全血所需人数分别为1.05和1.57人,显著低于全国平均值的1.69和2.57人。浙江省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中,博士占0.09%,硕士占5.76%,本科占66.33%,专科占16.83%,中专及以下占10.98%,学历分布均集中在本科与专科,博士学历人员均欠缺严重。浙江省采供血机构职称高、中、初比例分别为14.27%、30.01%和42.09%,其他为13.63%,职称分布集中在初中级。浙江省采供血机构近3年进站总人数为283人,离站总人数为230人,卫技人员中医生、护士、检验人员的离站率分别为10.49%、33.14%和16.52%。结论 浙江省采供血机构人均业务量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值,人员流动性大,人才队伍学历层次不高。建议制定细化的采供血机构人员配置标准和合理的绩效分配相关措施,以吸引优秀人才,并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
- 陈江天俞丽韩文娟胡伟周华平
- 关键词:人力资源采供血机构血液中心血站
- 血栓弹力图在单采血小板出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运用血栓弹力图仪(TEG)对单采献血者血小板采集前后的出凝血功能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的150名单采献血者,采用TEG对血小板单采前后的出凝血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血小板采集量(1.0 U、1.5 U、2.0 U)、抗凝剂使用量(<300 mL、300-400 mL、>400 mL)进行分组。比对3组献血者血小板采集前后TEG各项参数的变化,评估献血者单采过程中凝血功能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献血者血小板采集前后R时间分别为(7.04±1.49)min和(7.40±1.35)min,K时间分别为(2.19±0.48)min和(2.36±0.49)min,Angle分别为(60.79±5.14)°和(58.84±5.44)°,MA分别为(61.52±3.82)mm和(58.67±3.52)mm,CI分别为-1.02±1.72和-1.78±1.57,采集前后R、K、Angle、MA、CI均在正常范围,各指标采集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不同采集量和不同抗凝剂使用量的献血者采集前后TEG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监测可以动态、全面地监测单采血小板过程中献血者出凝血功能的变化,献血者单采前后TEG指标有波动,但仍在机体正常的范围内,血小板单采对献血者凝血功能影响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 冯晴吴乾波俞丽郑悦李春燕孔福仙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出凝血功能单采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