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晖

作品数:112 被引量:74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4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2篇热带
  • 60篇气旋
  • 60篇热带气旋
  • 38篇台风
  • 15篇降水
  • 14篇登陆
  • 13篇气象
  • 11篇西北太平洋热...
  • 11篇环流
  • 11篇北太平洋
  • 9篇中尺度
  • 8篇风场
  • 7篇热带气旋强度
  • 6篇登陆台风
  • 6篇地形
  • 6篇涡旋
  • 6篇暴雨
  • 5篇登陆热带气旋
  • 5篇气候
  • 5篇WMO

机构

  • 99篇上海市气象局
  • 25篇中国气象局
  • 12篇南京信息工程...
  • 7篇中国气象科学...
  • 5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山东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上海市卫星遥...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江西省气象局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海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 1篇浙江省气象局
  • 1篇重庆市气象局

作者

  • 112篇余晖
  • 20篇陈佩燕
  • 18篇端义宏
  • 11篇鲁小琴
  • 11篇于润玲
  • 7篇梁旭东
  • 7篇漆梁波
  • 7篇雷小途
  • 6篇方平治
  • 6篇应明
  • 5篇赵兵科
  • 5篇喻自凤
  • 5篇罗哲贤
  • 5篇陈国民
  • 4篇许晓林
  • 4篇黄伟
  • 4篇汤杰
  • 4篇王晓峰
  • 3篇白莉娜
  • 3篇李佳

传媒

  • 12篇气象
  • 12篇气象学报
  • 9篇热带气象学报
  • 7篇气象科技合作...
  • 5篇大气科学研究...
  • 4篇大气科学
  • 4篇大气科学学报
  • 3篇气象科学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台湾海峡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2006年度...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2篇第五届长三角...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2
  • 3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14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流非对称结构与台风移速关系的数值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利用准地转正压模式,在无环境气流的情况下,对初始轴对称和非轴对称理想台风实施两组共13个数值试验,研究台风环流不同区域的非对称性与其移速的关系。结果表明:(1)台风环流某些区域的非对称性与其移速有稳定的强相关,如,大风半径外围50~100KM附近东—西向东北—西南向的非对称性;(2)大风半径的位角,使台风外围环流的非对称性与其移速相关增强,而最大风速和初始非对称方位用的变化对上述相关性几乎没有影响。
余晖
关键词:台风移速大气环流
台风“梅花”(1109)双眼墙生消过程的卫星资料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利用CIMSS/MIMIC微波、AMSU微波、静止红外、TRMM卫星资料,详细地叙述了"梅花"台风三次双眼墙生消的演变过程,定量分析了这三次过程之间及其与以往研究的异同点,包括双眼墙的生消周期、空间尺度、结构、强度以及所伴随的台风强度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眼墙生消的演变模型。结果表明:(1)螺旋云带型态演变是双眼墙生消过程的外在表现形式:随着台风眼墙与螺旋云带的脱离,螺旋云带自身首尾相连,在原台风眼墙的外围形成另一圈闭合环流,即双眼墙结构形成。外眼墙环流在加强加宽后向内收缩,内眼墙环流减弱并消失,只剩一单圈环流,或外眼墙环流演变为螺旋云带,则双眼墙结构消失;(2)双眼墙结构持续的时间可以由几小时至数天,这可能与内、外眼墙直径无关,而与台风环流特别是外眼墙结构有关。当外眼墙环流对称化后,内、外眼墙将在数小时内完成眼璧置换过程;(3)在一个成熟的双眼墙台风中,外眼墙对流发展高度较内眼墙高,内外眼墙之间是类似台风眼的下沉气流控制区;(4)基于ADT的台风业务定强,可能不能正确地描述双眼墙台风强度的变化特征,而AMSU-A所反映的台风暖心强度,能较好说明双眼墙生消过程中台风强度的剧烈变化。
朱雪松余晖尹球毛卓成
关键词:台风卫星资料
在南海附近登陆的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与大尺度环流背景场的关系
本文应用UK资料,对比分析了在南海附近登陆的登陆前迅速增强的TC(RapidIntensifyingTC,以下简称RITC)和迅速减弱的TC(RapidFillingTC,以下简称RFTC)登陆前24小时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于润玲余晖端义宏
关键词:热带气旋登陆环境因子
文献传递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统计释用预报方法研究
本文运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考虑气候持续性因子、天气因子、卫星资料因子,以热带气旋(TC)强度变化为预报对象,将西北太平洋地区分为3个海区分别建立24、48、72小时TC强度预报方程。各海区回归结果较好,在回归方程中气候持...
胡春梅余晖陈佩燕
关键词:热带气旋
文献传递
斜压大气中台风涡旋自组织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文中利用MM5(V3),实施了8个数值试验,对斜压大气中台风涡旋自组织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试验1中,没有引进一个半径为80km的小涡旋,两个初始分离的半径为500km的轴对称涡旋,一边互旋,一边相互排斥,两个涡旋中心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致使双涡最终分离。(2)在试验2中引进了一个半径为80km的小涡旋,其他条件同试验1,两个初始分离的轴对称涡旋一边互旋,一边相互逼近,经自组织形成了一个由内区和螺旋带组成的类似于台风环流的较大尺度的涡旋。这个结果支持周秀骥在十多年前提出的重要观点,也支持以往在正压框架内的同类研究结果。(3)试验3—8为在前两个试验的基础上取不同初始涡旋参数的敏感性试验,其中,试验3和4为引入小涡旋不同初始位置对台风涡旋自组织的影响,试验5和6为不同初始轴对称双涡间距对台风涡旋自组织的影响,试验7和8反映了不同初始轴对称双涡强度对台风涡旋自组织的作用。它表明对涡旋自组织过程影响最大的涡旋初始参数是涡旋之间的距离,其与正压模式中的结果是类似的。
滕代高罗哲贤李春虎余晖代刊
关键词:自组织中尺度涡旋台风涡旋
基于ECMWF模式预报的台风降水地形订正方法被引量:10
2019年
为了解决复杂地形条件下ECMWF模式预报的台风降水较实况显著小的问题,对Smith 1979年提出的地形降水方程进行改进,提出以饱和湿层高度作为方程积分上限,针对不同高度地形设定不同的降水效率;以无量纲湿弗劳德数大于1作为有、无地形降水的判据;利用ECWMF细网格预报场,通过迎风坡地形降水估算方程来订正模式预报的台风降水。用该地形降水订正方法对1617号台风"鲇鱼"的降水进行了订正预报。结果表明,虽然在一些小尺度地形区域会产生明显的空报,但是对于大尺度地形区域的强降水有显著的订正效果。对1513、1521和1614台风的订正结果进一步表明,该地形降水订正方法对改进台风极端降水预报效果显著。需要指出的是,采用的地形降水订正方法仅考虑了稳定条件下的地形降水,对于其他情形下的地形降水订正方法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徐燚钱浩罗玲余晖
关键词:台风降水
数值模式的热带气旋强度预报订正及其集成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提供热带气旋强度预报产品的业务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有很多,并已表现出一定的预报技巧,为提高对模式热带气旋强度预报产品的定量应用能力,分析2010—2012年7个业务数值模式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预报,发现预报误差不仅受到模式热带气旋初始强度误差的显著影响,还与热带气旋及其所处环境的初始状况有密切关系,包括热带气旋初始强度、尺度、移速、环境气压、环境风切变、热带气旋发展潜势等。根据这些因子与各模式热带气旋强度预报误差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热带气旋强度预报误差的统计预估模型,并通过逐个热带气旋滚动式建模来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误差预估的模式订正预报比模式直接输出的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有显著改进,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热带气旋强度多模式集成预报方案相对气候持续性预报方法在12 h有28%的正技巧,在24—72 h则稳定在15%—20%,具有业务参考价值。
余晖陈国民万日金
关键词:热带气旋误差订正
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定位和预报精度评定被引量:11
2009年
依据《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分析2008年TC业务定位和业务预报精度,结果表明:各方法的平均定位误差均小于24 km,平均为19.5 km;中央台的定位误差最小,为13.2 km;国内综合预报方法的24 h、48 h和72 h路径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110.8 km、177.3 km和313.5 km;参与评定的各客观方法和数值方法的24 h、48 h路径预报在2008年度相对于气候持续法,均表现出正技巧,且连续两年都为正预报技巧;各方法24 h对登陆点的预报误差从几km到几百km不等,中央台对所有的登陆点均进行了预报,大部分均能提前20 h预报出登陆点信息。24 h和48 h近中心最大风速预报的平均误差分别为4.82 m/s和7.00 m/s,和历年水平相当。广西遗传神经方法的表现稳定,该方法对南海台风的强度预报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24 h和48 h预报在各类方法中评分最高。
谭燕余晖占瑞芬
关键词:热带气旋
火箭弹下投探测台风气象参数新技术及初步试验被引量:9
2017年
与飞机探测台风的技术路线不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联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历时3年完成了一种基于火箭弹的台风下投探测新技术的设计和研制.2015年10月3日23时00分(北京时),首枚台风探测试验火箭弹在海南省万宁市试射成功,6 min内即将携带的多枚下投式探空仪"精准"送入200 km之外的强台风"彩虹"内核区域.与车载GPS探空等资料的初步比对分析表明,实时传回的火箭弹下投探测资料质量可靠.试验的成功,为快速而精准地获取台风内部(不同区域、同时刻)精细结构特征提供了有效的直接观测手段,也为实现基于预报的台风目标敏感性观测提供了新途径.
雷小途雷明赵兵科王江汤杰高辉文曾智华李国兰罗建平吴敏余晖叶雷方平治杨道安张帅邹勇波周鄂炯林立旻陈平钟业诚石保平何海龙李运生杨晓晖赵涛鲍旭炜刘卓陈国民邬华明吴丹黄飞王建军罗珊伊蕾
关键词:台风火箭弹
对东海热带气旋登陆后路径趋势的若干探讨被引量:11
2007年
应用相关分析与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东海热带气旋登陆后路径趋势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登陆后路径趋势随时间和登陆地点的变化分布说明热带气旋登陆后路径仍受基本气流的引导和制约;热带气旋登陆时的惯性和地转力的变化对东海热带气旋登陆后的路径趋势有一定影响;环境场及其变化对东海热带气旋登陆后路径有较大影响,尤其对流层中层流场对登陆后的热带气旋的移动仍有明显的引导作用;中国东部至黄海区域是环境场影响东海热带气旋登陆路径趋势的关键区,当区域内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西风槽北撤时,东海热带气旋登陆后在副高南侧东风气流引导下向内陆西行至消亡,当区域内副高减弱东退,西风槽南压时,东海热带气旋登陆后受副高西侧偏南气流与西风槽前西南气流引导转向后入海;东海热带气旋登陆前的环境场对登陆后路径趋势影响相对较小,登陆后12~24小时是登陆后路径趋势受环境场影响的敏感时段,环境场的变化对登陆后路径趋势的影响要比当前环境场的影响超前6小时。
钟元余晖王东法腾卫平
关键词:热带气旋影响因素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