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明
- 作品数:46 被引量:20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186例(206足)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测量Bhler角和Sanders分型,平均随访32个月,记录术后并发症,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的后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分。结果:手术前跟骨Bhler角平均4°(-23~20°),手术后Bhler角平均26.6°(18~40°)。术后近期伤口渗液23足(11.2%),皮瓣坏死0足,远期距下关节痛27足(13.1%),足跟痛35足(17.0%)。根据AOFAS评分标准,功能评分平均86.2分,优良率82.5%。结论:采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规范治疗和软组织准备是预防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雷磊徐栋梁胡俊勇李永彪余世明李占春张渝生
- 关键词:骨折跟骨钢板内固定并发症
- 两种间隔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二期翻修术中应用的比较和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二期翻修术中使用的两种不同临时间隔器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对1993~2003年间在芬兰坦佩雷大学附属医院使用了两种不同临时间隔器行二期翻修术的32例患者34膝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重新消毒假体为间隔期的患膝(Ⅰ组,n=24)与使用仿关节骨水泥间隔器的患膝(Ⅱ组,n=10)进行比较,平均随访32个月,结果显示Ⅰ组的二期翻修手术时间更短[平均(185±33)vs(247±88)min,t=-39.289,P=0.008),失血更少[425(50~2200)vs1500(120~4200)ml,t=-38.342,P=0.008],治疗总时间(一期清创及二期翻修术手术时间总和,P=0.289)和总失血量(P=0.174)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有更好的运动范围(89±18)°vs(17±13)°,P<0.001),KSS评分[64(0~78)vs17(1~58),P=0.027]和功能评分[(15±14)vs(4±10),P=0.046]也更高。两组共26例感染得到控制(76%),19例(56%)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1例治疗失败截肢,4例(12%)感染复发。感染复发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膝关节置换假体感染二期翻修术中,重新消毒假体间隔器可以带来更好的运动范围和功能。
- 余世明张紫机盛璞义康焱雷紫雄廖威明Matti LehtoYrjT Konttinen
- 兔用金属对金属表面人工膝关节假体置入的可行性
- 2011年
- 背景:目前抗磨损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节摩擦副的改进和选择,其中金属对金属摩擦副是重要的革新与探索方向之一。目的:观察兔用金属对金属表面人工膝关节假体置入动物体内的可行性及置入后12个月的使用情况,并探讨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自行设计完成兔膝关节假体,人工股骨和人工胫骨假体表面均为不锈钢材料,使其摩擦表面配对成为金属对金属。10 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 5 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左侧人工膝关节置换,髌骨不置换,分别置入生物型网孔假体和骨水泥固定的非网孔假体。结果与结论:置换后12个月,实验组标本大体观察可见大量骨质重建现象;两组膝关节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 射线检测示两组均固定良好,无脱位及松动发生;生物力学测试假体骨界面最大剪切强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假体固定界面可见新骨形成,对照组假体与骨固定界面无新骨形成。提示金属对金属表面人工膝关节,无论是骨水泥假体还是生物型假体,均适合于在动物体内使用,置换后12个月动物实验观察见生物型假体及骨水泥假体在动物体内生存良好,多层网孔表面兔用生物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入动物体内的固定强度要优于骨水泥假体。
- 刘建华余世明胡俊勇徐栋梁
-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假体生物学固定生物力学
- 用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的改良免疫荧光法被引量:3
- 2012年
- 背景: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标本易于保存,免疫荧光法定位定量能精确支持多种标记物。目的:建立适合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的改良免疫荧光法。方法:将取自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无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滑膜血管翕和髋臼增生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常规脱蜡复水,观察不同的柠檬酸缓冲液热修复时间、血清封闭时间、一抗浓度和荧光标记物在免疫荧光法中显色的差异。结果与结论:柠檬酸高温修复15min后滴加抗原修复液比单纯高温修复10~20min,组织结构保存更为完整,且背景染色无显著区别;选择体积分数10%二抗来源正常血清室温封闭40min作为最佳的抗原封闭条件,既可以保证良好的封闭效果,同时又不影响一抗和抗原位点结合;较高一抗浓度(10mg/L)能保证明显的荧光信号、低背景和可接受的成本。进行石蜡切片免疫荧光实验,并用普通荧光显微镜观察,应避免采用FITC等蓝色激发光、呈现绿色荧光信号的标记染料基团。提示柠檬酸高温修复15min后滴加抗原修复液,选择体积分数10%二抗来源正常血清室温封闭40min,较高一抗浓度,普通荧光显微镜观察可提高免疫荧光法的检测质量。
- 侯昌禾张阳春余世明李子卿翟齐毅张紫机盛璞义
- 关键词:石蜡包埋甲醛固定免疫荧光免疫病理标本
- 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 2024年
- 目的分析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术(ERAO)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ERAO术治疗的DDH患者,年龄15~60岁,Tönnis髋关节骨关节炎分期<Ⅲ期,排除既往有髋关节手术史、需要行股骨截骨术的患者,纳入研究共78例92个髋关节。其中男28例,女50例,依据Tönnis髋关节骨关节炎分期:0期15髋,Ⅰ期67髋,Ⅱ期10髋。根据髋关节发育不良的Crowe分型,均为Ⅰ型患者。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评估则通过拍摄术前与术后骨盆前后位、患髋正侧位,观察头臼指数(AHI)、外侧中心边缘角(LCEA)及Sharp角等,观察有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通过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患者平均年龄(45±16)岁,术后随访时间为12~13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8±32)个月。术后及6个月的短期随访中,除2例伤口周围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其他并发症;5年以上的随访中,有5例5髋再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Harris评分由ERAO术前(73.5±9.4)分提高至(89.8±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P<0.001);术前Sharp角为(52.2±3.8)°,术后改善为(42.4±3.2)°(t=3.1,P<0.05);LCEA由术前的(10.7±2.6)°升至(35.8±6.5)°;AHI由术前的(48.9±6.5)%升至术后的(88.0±10.7)%,股骨头中心与泪滴的水平距离由术前的(41.2±9.4)mm缩小为术后的(37.3±8.6)mm,与泪滴的垂直距离由术前的(20.8±10.5)mm缩小为术后的(17.2±10.1)mm。结论ERAO明显矫正了DDH患者髋臼畸形形态,改善了髋关节异常的受力模式,延缓了髋关节骨关节炎病变的进展,短期及中期疗效确切,是治疗DDH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许银峰盛璞义余世明张阳春
- 关键词:髋脱位截骨术髋臼
- 陶对陶大直径股骨头(36MM)全髋关节假体行THA的初步体会
- 我科于2010年1月-7月,9髋9例患者应用LINK公司陶对陶大直径股骨头(36mm)全髋关节假体系统行THA,平均年龄56岁(42-74岁),术前诊断为:骨性关节炎2髋,DDH2髋,股骨颈骨折2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髋...
- 盛璞义胡俊勇余世明李永彪李占春刘建华曾宪尚林子红黄少华
- 关键词:大直径股骨头髋关节假体THA
-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例被引量:4
- 2010年
-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髋关节疾患终末期的主要方法,疗效确切,但是对于伴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合并如严重骨质疏松症等其他疾患,目前国内外对于此类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效果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998-06/2008-06行全髋关节置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骨坏死患者临床资料。共6例(共6髋)获得随访,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46(28~67)岁,5髋使用生物固定型假体,1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治疗效果评估选用WOMAC骨关节炎指数,SF-36和Harris评分标准。结果与结论:平均手术时间为141(85~210)min,平均出血量为522(180~1500)mL;平均随访时间3.5(1~10)年,1例于术后1.5年死于颅内出血。术后早期出现1例泌尿系统感染,其他病例在随访期间无假体感染、松动、脱位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出现。随访时Harris评分、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果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可明显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中期临床效果良好。
- 张紫机余世明康焱雷紫雄何爱珊傅明杨忠汉廖威明盛璞义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医学植入物生活质量
- RA髋臼的特点及金对金大直径髋臼假体的置入
- RA患者髋臼的主要特点是髋臼内陷的复杂性和严重的骨质疏松,金对金大直径髋关节系统具有可预期的较长假体使用寿命、良好的关节活动范围及极低的脱位率,但由于髋臼假体无法使用螺钉固定,因此,RA患者应用金对金大直径髋关节假体系统...
- 盛璞义杨忠汉廖威明傅明胡俊勇余世明李永彪
- 关键词:髋臼假体打压植骨
- 90岁以上老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液体治疗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90岁以上老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液体治疗策略。方法收治23例9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病人,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液体治疗措施。人工关节置换8例,骨折复位内固定15例;术前改善的身体状况,术中精确计算,晶胶联合输液,术后避免输液过多过快。结果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无死亡。失访6例,病情平稳治愈出院10例,转科治疗出院7例。结论围手术期恰当使用液体治疗方法,可改善高龄病人预后,提高手术疗效。
- 曾宪尚余世明刘建华李永彪胡俊勇徐栋梁盛璞义
- 关键词:高龄老人髋部骨折
- 负压封闭式引流联合碘伏灌洗治疗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被引量:8
- 2016年
- 背景:假体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后的灾难性并发症,目前多数认为二期翻修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住院期长,花费巨大,且疗效不是十分确切,有的需多次手术,个别病例甚至需要截肢。目的:探讨负压式封闭引流联合碘伏灌洗对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9例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患者,6膝,3髋,平均年龄63.4岁;置换后7 d-14个月发生感染,中位时间1个月;均见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2例形成窦道,1例切口、引流口未愈合,结合细菌培养结果符合临床假体感染诊断。均保留假体进行清创,清创后负压式封闭引流,每天行碘伏灌洗,30-50 m L不等,夹闭近端引流管30 min后重新开始持续负压式引流治疗。治疗后定期随访,评估负压式封闭引流联合碘伏灌洗对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1)除1例未愈,1例死亡,1例肿瘤型假体失败最后截肢外,其余6例均治愈;(2)6例患者负压式封闭引流联合碘伏灌洗时间为10-84 d,中位时间57 d,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治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无复发病例;(3)结果说明,负压式封闭引流术联合碘伏灌洗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假体,简单、安全、费用低,治疗假体感染效果显著,是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可选择的一种疗法。
- 张阳春肖建红张紫机杨兴余世明盛璞义
- 关键词:负压伤口疗法假体植入碘伏人工关节置换假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