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建宁

作品数:24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财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影响因素
  • 4篇人口老龄化
  • 4篇就业
  • 4篇老龄化
  • 4篇村改居
  • 3篇养老
  • 3篇养老保险
  • 3篇人口
  • 3篇农村
  • 3篇主义
  • 3篇保险
  • 3篇城市
  • 2篇党委
  • 2篇地方党委
  • 2篇政府
  • 2篇政府作用
  • 2篇执政
  • 2篇执政能力
  • 2篇执政能力建设
  • 2篇人口密度

机构

  • 22篇西安财经学院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西安铁一中

作者

  • 22篇何建宁
  • 1篇张文军
  • 1篇贾涵
  • 1篇朱霄雪
  • 1篇贾涵

传媒

  • 2篇学术交流
  • 2篇集团经济研究
  • 2篇山东工商学院...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开放导报
  • 1篇改革与战略
  • 1篇税务与经济
  • 1篇未来与发展
  • 1篇价格月刊
  • 1篇开发研究
  • 1篇甘肃农业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特区经济
  • 1篇西安财经学院...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衡水学院学报
  • 1篇安康学院学报
  • 1篇西部论坛
  • 1篇江汉学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村改居群体就业徘徊问题观察——基于比较优势视角被引量:3
2016年
村改居群体的就业徘徊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用劳动素质解释村改居群体的就业徘徊,显得原发性因果关系不强和实证性不足,而简单地以政策导向缺失来概括村改居群体就业徘徊的主因,并没有考虑到就业的本质与功能。基于比较优势的理论视角和实证研究,本文认为村改居群体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比较优势资源的合理有效投入,比劳动素质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重要,村改居群体的就业徘徊具有独立于个体内因的社会就业文化成因。
何建宁
关键词:比较优势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陕西人口老龄化间接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中长期内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育率和死亡率。根据2005年陕西省1%人口抽样统计调查数据,选取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做为人口老龄化的间接影响因素,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分析陕西10个不同地市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可归为三类,即人文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和政策因素;10个地市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各因素对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作用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也就是说,陕西人口老龄化还没有达到高峰,当务之急,应在社会政策和经济实力等方面尽早做准备,以应付人口老龄化的高峰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压力。
何建宁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人口老龄化生育率死亡率影响因素
非公有制经济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机遇与挑战
2006年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态度越来越坚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国范围的崛起和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比较落后和贫穷的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实现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呈强正相关性,
张文军何建宁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发展社会稳定
“村改居群体”的城市就业徘徊——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的认识被引量:1
2016年
"村改居群体"的就业徘徊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通过实地调研,参考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和主流媒体的报道,从就业市场比较优势资源的视角来研究"村改居群体"的就业徘徊的结果表明,用劳动素质解释"村改居群体"的就业徘徊显得原发性因果关系不强和实证性不足,而简单地以政策导向缺失来概括"村改居群体"就业徘徊的主因并没有考虑到就业的本质与功能。基于比较优势的理论视角和实证研究来看,"村改居群体"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比较优势资源的合理有效投入比劳动素质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重要,"村改居群体"的就业徘徊具有独立于个体内因之外的社会就业文化成因。
何建宁
关键词:比较优势
对陕西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供求主体的分析与政府作用研究
2008年
陕西是西部的农业大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缓慢,农村养老保险市场需要寻找供需双方的均衡点,政府作为制度的提供者和政策的制定者,必须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运营中明确思路,发挥主导作用,以保证陕西省农村养老保险健康、有序地发展。
何建宁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作用
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21世纪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目前我们对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本文在对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和回归分析后认为,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是生育率,而影响生育率的主要因素则是人口密度。
何建宁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生育率人口密度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与路径选择被引量:7
2018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实质是以发展和公平为目标促进乡村地区的发展,实现城乡融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需要在动态中准确把握和理解。民族复兴根在乡村,乡村振兴力在农民,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在于激发人性向乡土的回归。中国的现代化,基在乡村,弱也在乡村,政府主导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何建宁
关键词:政府主导城乡融合
以人为本与地方党委执政能力建设被引量:1
2008年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是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重要思想指南。各级地方党委是本地区的领导核心,应将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贯穿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地方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既与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带领人民改革开放的实践要求相一致,又与以改革开放为核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精神相统一。
何建宁
关键词:以人为本地方党委执政能力
“村改居”群体市民化的目标定位与策略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市民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的质点和发展目标。"村改居"群体的市民化缺乏必要的工具性保证。物质资本只是他们实现市民化所必需的可行能力的手段,广泛的城市社会性和高度的自由度才是他们市民化的真正目标取向。城市化目标模式的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必须立足村改居群体可行能力的提升,充分考虑他们城市"人"化的社会成员角色转型和主体地位体现在经济补偿之外的现实可持续发展需要;利用优势资源,通过打造多元主体社会支持的创业治理体系,实现其人格品格与性格的城市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整合基层社会,推动其重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在交往中实现身份和角色的转换。
何建宁
关键词:村改居市民化城市化
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对现实人口问题的几点启示被引量:7
2011年
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实现人口的均衡协调发展必须保持劳动人口的数量和构成与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规模相适应;有计划地调节人的生产必须要保证人口的增长和每年的平均消费量成比例的变化;劳动人口的素质要和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地区内的人们,形成特定的社会关系,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和主体也有所不同。
何建宁
关键词:两种生产理论人口问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