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碧
- 作品数:146 被引量:1,282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AREM对2008年西南地区低温雨雪天气预报能力的检验被引量:7
- 2009年
- 采用客观检验方法,就AREM模式对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预报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AREM模式对地面气温预报比较成功,对降温过程显著的成都、重庆、贵阳三站的降温起止时间,降温过程中温度的时间演变特征预报均与实况吻合较好,且预报温度值误差亦较小;对降温不明显的昆明和拉萨站,模式较好地预报出了温度的波动,只是预报温度值误差较大,尤以拉萨为最。此外,AREM模式对此次过程的最大降温区也有较好的预报。从过程平均的Ts评分看,AREM的降水预报能力相对弱于T213和日本模式。
- 肖玉华何光碧陈静顾清源高文良
- 关键词:AREM模式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 MM5模式中积云参数化方案在西南地区适应性的进一步试验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针对四川盆地4次暴雨过程,利用MM5中尺度数值模式,进行了Grell和Kuo对流参数化方案及两重区域采用不同方案组合的数值试验,分析了不同试验对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方案在降水落区、强度、演变及降水性质分配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细网格区域降水强度及落区主要由本区域所采用的积云参数化方案所决定。模式采用Kuo方案预报的雨区少动,主要降水落区偏西、偏南,降水强度偏弱,采用Grell方案与粗网格采用Kuo方案而细网格采用Grell方案预报结果接近,能够较好地预报雨区东移,降水强度预报更接近实况。Kuo方案以对流降水为主,Grell方案模拟的以非对流降水与对流降水两种性质降水各占一定比例,有小幅度变化,可能更能反映实际降水性质。过程分析结合统计检验表明,两重区域均采用Grell方案预报效果相对较好。同时也看到,没有哪种对流参数化方案是完备的。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对流参数方案有着重要和实际意义。
- 何光碧
- 关键词:四川暴雨对流参数化方案
- 高原天气研究若干进展——基于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相关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主要回顾了近5年成都高原所围绕高原天气研究中的高原天气系统(包括高原涡、西南涡、高原切变线)活动,特别是东移出高原后的高原低涡活动,低涡暴雨机理以及西南涡加密观测资料在天气预报与分析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如多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研究不多,高原天气系统的发展维持机理、加密观测资料的应用等还有待深入,以此推动高原天气研究向深入开展。
- 何光碧
- 青藏高原东部及下游地区冬季边界层的观测分析被引量:21
- 2009年
- 利用2007年12月的加密探空资料,对高原东部及其下游地区的边界层结构和高原东部边界层变化对下游大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青藏高原东部夜间近地面逆温层可以发展到平均500 m的高度,白天混合层可以发展到平均2000 m的高度。白天混合层内水汽和风速混合十分均匀,在混合层发展成熟时存在十分深厚的逆湿层。冬季青藏高原下游的四川盆地,边界层内温度日较差小,夜间逆温层把大量地表水汽截留在近地层,日出前近地层水汽容易达到饱和。白天,混合层在中午发展成熟,平均高度只有300 m。四川盆地对流层下部存在非常强的逆温层,该逆温层是青藏高原抬升地表加热和冬季盛行西风气流形成的,逆温层变化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界层温度日变化和局地西风变化的共同结果。逆温层显著改变大气动量、热量和水汽的垂直分布。与对流层下部逆温相联系的中层云对辐射的影响是造成四川盆地温度日较差和混合层高度变化的原因。
- 蒋兴文李跃清王鑫赵兴炳何光碧
- 关键词:青藏高原四川盆地边界层逆温层
- 一次高原低涡东移引发强降水过程的数值试验被引量:2
- 2010年
- 以2008年7月20-22日一次高原低涡东移出高原例,利用MM5中尺度模式进行数值试验,分析冷空气和南北风强度变化对低涡维持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伴随的强降水过程的影响,探讨高原低涡发展维持机制和降水发生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冷空气势力强弱较南北风场变化对降水落区和强度、低涡维持和发展,以及涡区物理量特征都有着更大的影响。适度的冷空气入侵有利于低涡的维持与发展,而过强的冷空气入侵,不利于辐合上升运动的维持,并降低大气的饱和程度,使高原低涡强度迅速减弱,过程降雨量明显减少。
- 何光碧屠妮妮高文良
- 关键词:冷空气强降水
- 长江上游暴雨短期集合预报系统试验与检验
- 以美国PSU/NCAR的高分辨率中尺度非静力MM5模式V3.4版为基础,采用Anthes-Kuo、Grell、Kain-Fritsch、Betts-Miller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以及Hong和Pan发展的高分辨率边界层...
- 冯汉中陈静何光碧李川肖红茹陈朝平
- 关键词:长江上游暴雨集合预报试验
- 文献传递
- 全球10′×10′的地形资料及其解码
- 1992年
- 分辨率为10’×10’的全球地形资料是由美国海军舰队数值海洋中心准备,经过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DSS(Data Support Section)分析、修改,压缩成二进制形式的一份质量较高的地形资料. 目前这种全球资料有三种版本,即气象国际公司版本。
- 滕家谟何光碧
- 关键词:地形解码
- 2006年7月初影响四川的大暴雨个例分析
- 2006年7月6-7日在四川发生了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本文采用诊断分析方法,从暴雨发生所需的热力、水汽、动力条件人手,采用相当位温、水汽通量、视热源和视水汽汇、湿位涡等几个物理量对本次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本次暴雨...
- 屠妮妮陈静何光碧
- 关键词:区域性大暴雨
- 文献传递
- 多模式对“1.25”低温过程预报能力评估
- 2008年1月我国出现南方大范围降温、雨雪、冻雨天气,不少城市甚至出现50年难遇的灾情。1月出现多次降温过程,每次主要降温过程都造成南方损失惨重。云贵川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南支槽东移和西南气流输送的必经之地。本文利用常规、...
- 屠妮妮何光碧
- 文献传递
- 一次大暴雨过程中高原低涡与西南低涡相互作用机制探讨被引量:43
- 2009年
- 对2007年7月16—19日高原低涡东移形成的川渝地区大范围大暴雨过程,利用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常规观测资料、FY-2C TBB云图资料和T213分析场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诊断方法,分析了大暴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大范围大暴雨过程是高原低涡诱发西南低涡发展从而形成耦合系统造成的,其垂直上升运动气柱和涡柱的耦合发展与维持是低涡发生发展并产生持续性强降水的动力机制,对流层下部深厚不稳定层结的形成和维持是低涡发展并形成持续对流性降水的热力层结条件。
- 肖红茹顾清源何光碧王瑾
- 关键词:高原低涡西南低涡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