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贺成

作品数:19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颅内
  • 5篇手术
  • 4篇动脉瘤
  • 4篇血管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3篇动脉
  • 3篇外科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瘤
  • 2篇性激素
  • 2篇性激素受体
  • 2篇引流
  • 2篇增殖
  • 2篇入路
  • 2篇神经导航
  • 2篇受体
  • 2篇切除
  • 2篇外科手术
  • 2篇细胞

机构

  • 13篇天津市环湖医...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作者

  • 19篇任贺成
  • 8篇黄楹
  • 6篇马琳
  • 5篇尹龙
  • 4篇马晓东
  • 4篇余新光
  • 3篇孙国臣
  • 3篇许百男
  • 3篇李扬
  • 2篇周定标
  • 2篇陈晓雷
  • 2篇孟祥辉
  • 2篇罗斌
  • 2篇张艳阳
  • 2篇王红光
  • 2篇周涛
  • 2篇卜博
  • 2篇孙梅
  • 2篇冯世宇
  • 2篇李贞伟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高流量血管搭桥犬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5年
近年血管搭桥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复杂动脉瘤和颅底肿瘤等疾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3].低流量(<90 ml/min)的颅内外颈动脉系统血管吻合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4],高流量(≥90 ml/min)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应用日益增多[5-6].而国内外鲜见利用犬颈外动脉进行高流量血管搭桥的实验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立犬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高流量血管搭桥模型,为相关技术培训提供一个模拟平台.
马琳王宏昭任贺成黄楹
关键词: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颈外动脉颈总动脉犬模型颈动脉系统颅底肿瘤
手术切除单发脑转移瘤的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单发脑转移瘤病人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996—2006手术切除的102例单发脑转移病人临床资料,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多变量分析,对改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年龄小于65岁,没有颅外转移,原发病灶控制,KPS生活状态评分≥70,病理为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所有病人的中位生存期是10个月。RPA(Recursive partitioning analysis classes)1级的病人预后好于2级和3级。接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病人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未接受者。结论RPA分级在预测手术切除+辅助治疗的单发脑转移瘤的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RPA1级预后良好,中位生存期为12月。
孙国臣马晓东许百男余新光陈新静任贺成李扬
关键词:脑转移瘤外科切除
术中磁共振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应用
2015年
术中磁共振(iMRI)技术给神经外科手术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本文对iMRI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加以综述.
任贺成许百男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外科领域磁共振技术术中磁共振MRI技术安全性
脑膜瘤组织中白血病相关蛋白16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白血病相关蛋白16(LRP-16)基因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脑膜瘤患者42例,非良性(WHOⅡ、Ⅲ级)8例,良性(WHOⅠ级)34例;脑外伤急症手术患者32例。取脑膜瘤组织及正常脑膜组织。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脑膜组织中LRP-16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分析脑膜瘤患者中脑膜瘤组织LRP-16表达与AR、ER、PR、PCNA、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脑膜瘤组织中LRP-16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脑膜组织(P均<0.01)。LRP-16 mRNA在非良性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良性组织(P<0.05)。LRP-16 mRNA表达与PCNA阳性细胞占肿瘤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P<0.01)。虽然PR阳性者脑膜瘤组织中的LRP-16 mRNA表达高于阴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标本AR、ER为阴性。结论脑膜瘤组织中LRP-16基因高表达,其高表达与脑膜瘤细胞增殖活跃和高肿瘤病理分级有关。
任贺成马晓东
关键词:脑膜瘤性激素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
硬膜外入路处理中颅窝-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探讨硬膜外入路切除中颅窝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 1月采用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海绵窦为主的三叉神经鞘瘤23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其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26 ~ 63岁,平均46.2岁.23例患者均采用耳前颞下硬膜外入路,肿瘤向眶内生长的2例行额颞眶颧-硬膜外入路;其余病例均行颧弓-额颞硬膜外入路.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增强扫描,此后如果患者术中有肿瘤残留,每6个月随访复查1次,没有肿瘤残留的患者每8~12个月随访复查1次.结果 患者术后住院天数7~13d,平均8.5d.肿瘤2例来源于眼支,2例来源于上颌支,5例来源于下颌支,14例来源于半月节.肿瘤21例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全切除率91.3%.患者随访3个月至4年,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术后面部麻木症状加重8例,好转10例;面部疼痛3例术后均好转;复视病例(外展神经麻痹5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术后均好转;听力障碍1例好转,1例较术前加重.术后新发面部麻木2例,新发颞肌萎缩3例;1例患者2年后复发,行伽马刀治疗.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硬膜外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神经鞘瘤手术损伤小、反应小、并发症少,有利于三叉神经、展神经、滑车神经、颈内动脉损伤的保护.
冯世宇卜博余新光陈晓雷张艳阳赵然任贺成孟祥辉周涛周定标
关键词:三叉神经神经鞘瘤海绵窦
经双侧额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同期处理颅内镜像动脉瘤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双侧额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同期处理颅内镜像动脉瘤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8例前循环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双侧额外侧入路同期行动脉瘤夹闭术,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共发现36个动脉瘤,其中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9例(18个)、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9例(18个)。术后GOS评分5分16例、4分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交通性脑积水(1例)和肺部感染(1例),无死亡患者。术后6个月CTA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未复发,载瘤动脉血流通畅。结论采用经双侧额外侧入路同期夹闭颅内镜像动脉瘤手术创伤小、术野合理、安全性高、手术疗效满意、预后良好,是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的新尝试。
王红光任贺成李冰李贞伟马琳孙梅尹龙黄楹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额叶显微外科手术
烟雾病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烟雾病又称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是一种以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逐渐狭窄以至闭塞,脑底穿通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的疾病。本篇文章将对近年来烟雾病的东亚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特点作一综述。
王玉波罗斌马琳任贺成尹龙黄楹
关键词:烟雾病
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被引量:44
2008年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7年10月经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的39例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这39例患者中,单纯脑脊液切口漏11例,脑脊液鼻漏9例,单纯颅内感染8例,脑脊液切口漏合并颅内感染11例。结果27例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12例经腰大池外引流并辅以鞘内注入敏感抗生素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无加重及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加鞘内注药,配合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术后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李扬马晓东任贺成孙国臣
关键词:持续腰大池引流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鞘内注射
计算机辅助诊断检测颅内动脉瘤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颅内动脉瘤(IA)是危及患者生命的常见脑血管疾病。通过智能化学习、处理图像特征模式,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在提高诊断IA准确率、降低假阳性及减轻临床医师工作负担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本文就CAD用于检测IA进展进行综述。
何佳倩安兴伟任贺成黄楹明东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评分方案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比较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评分(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treatment score,UIATS)与临床诊疗方案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治疗结局的差异性,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UIA(共108个颅内动脉瘤)病例资料,对所有病人进行UIATS方案及临床决策方案登记,在确诊UIA1年后通过走访及电话咨询等方式进行跟踪随访。分析对比两种方案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动脉瘤直径增大的差异性。结果92例UIA病人的中位年龄60.85岁,其中男24例(26.1%),女68例(69.6%)。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段46例(42.6%),大脑中动脉8例(7.4%),前交通动脉及后交通动脉36例(33.3%),椎动脉及基底动脉12例(11.1%),基底动脉顶端6例(5.6%)。其中小动脉瘤80个(80/108,74.1%),平均直径<6.9mm。UIATS评分方案建议手术干预治疗87例(85%),随访观察21例(15%)。临床采用手术干预62例(57.4%),随访观察46例(42.6%)。UIATS评分方案与实际临床方案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动脉瘤直径增大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UIATS评分与临床决策进行肯德尔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570(0.479,0.650),P<0.001;UIATS治疗方案与临床方案在UIA随访期动脉瘤增大方面的效能对比无差异(P=0.755)。结论UIATS评分诊疗方案与实际临床决策方案对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决策无明显差异,未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动脉瘤直径增大等不良事件增多。临床工作可应用UIATS评分作为指导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罗斌罗斌燕羽佳任贺成任贺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