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萌

作品数:50 被引量:147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历史地理
  • 4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0篇遗址
  • 15篇人子
  • 13篇考古
  • 11篇早期铁器时代
  • 11篇铁器
  • 11篇铁器时代
  • 11篇青铜
  • 9篇青铜时代
  • 8篇聚落
  • 7篇游牧
  • 6篇岩画
  • 6篇出土
  • 5篇遗址出土
  • 5篇文化
  • 4篇墓地
  • 4篇考古学
  • 4篇古学
  • 3篇遗存
  • 3篇游牧文化
  • 3篇西汉

机构

  • 50篇西北大学
  • 10篇新疆文物考古...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西蒙菲莎大学
  • 1篇乌兹别克斯坦...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陶质彩绘文物...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陕西省文物保...

作者

  • 50篇任萌
  • 30篇马健
  • 24篇习通源
  • 22篇王建新
  • 4篇李悦
  • 4篇尤悦
  • 4篇任萌
  • 3篇杨璐
  • 3篇凌雪
  • 3篇温睿
  • 3篇马健
  • 3篇田多
  • 2篇周新郢
  • 2篇赵欣
  • 2篇于春
  • 2篇袁靖
  • 2篇先怡衡
  • 1篇刘一婷
  • 1篇曹辉
  • 1篇王天佑

传媒

  • 17篇西部考古
  • 9篇文物
  • 4篇文博
  • 4篇西域研究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人类学学报
  • 2篇考古
  • 2篇考古与文物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华夏考古
  • 1篇大众考古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9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伊吾盐池古城遗址2017年度调查简报
2020年
2017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哈密市文物局、伊吾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伊吾河流域的史前聚落遗址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其中,盐池古城遗址是一处位于伊吾河流域山间宽谷盆地的中型聚落遗址。遗址内发现有成组房址和零散分布的墓葬,以及铜弩机、石锄、石磨盘和大量陶器残块等遗物。结合遗物、遗迹的特征和炭化青稞标本的测年结果,盐池古城遗址的年代上限可以确定在青铜时代晚期。
习通源王渭真(文/图)付一豪(摄/图)唐云鹏(摄)田多(摄)田多赛依提·依力牙孜马健任萌
关键词:农业生产活动
蒙古——外贝加尔类型鹿石图案的刻画过程试析
2020年
鹿石是欧亚草原重要的古代遗存,其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类型多样,因而对其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在学界普遍认可的俄罗斯学者B.B.沃尔科夫的划分基础上,以图像分析的方法对其中的蒙古--外贝加尔类型鹿石的刻画过程展开复原研究。
任萌黄飞翔
关键词:鹿石
新疆巴里坤红山口遗址2008年调查简报被引量:9
2014年
红山口遗址位于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红山农场南7.5公里,西距巴里坤县城25公里。遗址分布于巴里坤山北麓针叶林带下部山坡及冲积扇上,地理坐标为北纬43°30′18.771″-43°32′2.512″.东经93°18′15.131″~93°20′14.161″(图一)。2008年7~8月,
马健习通源任萌任萌
关键词:遗址分布
新疆伊吾托背梁南山顶遗址调查发掘报告
2021年
2017—2018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伊吾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伊吾河流域的史前聚落遗址展开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托背梁南山顶遗址是伊吾河上游各支流交汇处的具有鲜明军事防御性质的石构建筑群,其周边分布特征不同、年代各异的多处石构墓葬,为探索伊吾河流域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不同规模、功能聚落遗址的选址及结构等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习通源付一豪(文/图/摄)唐云鹏(摄)王亚(摄)刘秋彤王亚任萌
2009年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F2发掘报告被引量:10
2014年
2009年,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在在哈密地区文物局与巴里坤县文物局的协助下,发掘了石人子沟遗址Ⅲ区一座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小型石围居址。居址为四面石墙的半地穴式结构、石墙内侧有14个柱洞,居址内发现有活动面、烧面、灰堆、灰坑等遗迹。出土遗物包括陶器、骨器、石器、料器和玛瑙料等类,其中成组出现、保存完好的穿孔骨甲在东天山地区尚属首次发现。该居址的发掘为揭示东天山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了许多重要线索。
王建新马健马健赵汗青习通源叶青赵汗青陈爱东韩博张坤叶青任萌赵景龙蒋晓亮
关键词:西汉游牧居址
2008年新疆伊吾峡沟墓地发掘简报被引量:4
2016年
2008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以及哈密地区文物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抢救性发掘了伊吾县吐葫芦乡峡沟的一处古代墓地,共清理墓葬7座、房址3座。根据墓葬和出土遗物形制特征的初步分析,该墓地属于早期铁器时代。该墓地的发现尤其是积石墓的发掘,为认识东天山北麓古代游牧民族考古学文化面貌及其分布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资料。
张玉忠尼加提周晓明玉素甫习通源任萌任萌亚合甫·江尼加提
关键词:早期铁器时代积石墓
中国古代牧业社会骨制品的初步考察:以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为例被引量:9
2020年
考古遗址出土骨制品的研究对于揭示古代社会的动物资源获取和利用、手工业生产、社会组织结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骨制品研究目前多集中在农业区域,这些研究为探讨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动物使用及其与社会发展、早期国家形成的关系等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针对牧业社会骨制品的考察十分缺乏.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草原分布有大量古代牧业文化遗址,石人子沟遗址(43°31′12.8″~43°34′28.9″N,93°13′44.8″~93°16′49.1″E)是其中一处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的大型聚落.本文从动物考古学视角研究该遗址2006年至2011年发掘出土的426件骨制品.结果显示,石人子沟遗址骨制品的原料主要为以羊(Ovis aries/Capra hircus)、马(Equus caballus)为主的家养动物和以鹿(Cervidae)为主的野生动物,其中羊的比例最高(69.7%),鹿(13.8%)、马(2.3%)次之,这与中原地区青铜时代农业文化遗址的骨制品多以牛为原料的情况明显不同.羊在骨制品原料中占绝对多数且大量使用羊距骨制品的现象是对石人子沟遗址以牧业为主的生业经济方式的直接反映.石人子沟遗址不同类型骨制品的制作各具特点,但整体表现出"省时省力"的特点,即对使用部位细致打磨,对非使用部位仅做简单处理.与中原地区商周时期大型制骨作坊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骨器生产不同,石人子沟遗址未见专门的制骨场所,骨制品生产的操作链条也并不完整.遗址的骨制品生产可能是以家庭为单元进行的,产品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也相对较低.该研究填补了我国古代牧业文化遗址出土骨制品动物考古学专门研究的空白,为进一步探究我国古代不同区域、不同生业经济基础下的制骨手工业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李悦李悦马健刘欢宗天宇陈婷黄泽贤陈婷习通源任萌习通源
关键词:骨制品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萨扎干遗址先民动物资源利用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以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萨扎干遗址出土动物骨骼鉴定为基础,鉴别出鸟类、龟鳖目、啮齿动物、狗、熊、驴、猪、黄牛、羚羊、绵羊、山羊11种动物。遗址周围古代环境较为干旱,有较为开阔的山地,有充沛的牧草资源,灌木丛生,山间分布有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森林地带且溪流出没其间,附近可能还存在荒漠或半荒漠地区,与现今大环境基本一致。统计表明,家养动物是人类主要的肉食来源,野生动物占次要地位,是肉食资源的补充。该遗址经济类型属于游牧经济,对动物资源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不仅包括获取肉食资源,还很有可能存在奶、毛、畜力的开发并且还会用于制作骨器、充当随葬品等。
刘欢王建新梁云任萌习通源
2018年新疆巴里坤小黑沟遗址调查简报
2022年
2018年7—8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巴里坤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成东天山考古队,在新疆巴里坤县小黑沟遗址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发现了复合式石构建筑群1处、石构房址89座(组)、墓葬213座,刻画岩石284块。遗址石构房址、墓葬的建筑结构、构筑方式,岩画的题材、刻绘技法、图案风格及采集遗物的形制特征均与以往石人子沟遗址、红山口遗址调查、发掘的遗存接近,年代应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小黑沟遗址各类遗存规模、数量均小于石人子沟遗址,应为石人子沟遗址群内的一处中小型聚落遗址。
马健牟俊杰(文/图)习通源(文/摄)习通源田宜亮任萌马迎霞王永强刘秋彤(图)付一豪(摄)
关键词:东天山
新疆伊吾斯外特昆多遗址2018年调查简报
2020年
2018年7—8月,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哈密市文物局、伊吾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伊吾河流域的史前聚落遗址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其中,斯外特昆多遗址是伊吾河上游一处山间河谷地带中保存完好、结构清晰的中型聚落遗址,遗址内发现有等距分布的房址分布区、独立的墓葬区和较密集的岩画分布点。遗址区地势平坦,视野较开阔,避风向阳,水源充沛,反映的可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定居点。根据遗迹的结构与周边遗址的比较,推测该遗址年代为公元前9—前2世纪。该遗址与伊吾河流域不同地貌环境、不同规模等级的其他聚落遗址在空间上有机联系,为探讨伊吾河流域独特的聚落形态提供了线索。
习通源闫丽敏(文/图)付一豪(图/摄)王亚(摄)任萌任萌
关键词:聚落遗址家庭早期铁器时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