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荣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地震
  • 3篇地震波
  • 3篇震波
  • 3篇汶川地震
  • 2篇石流
  • 2篇泥石
  • 2篇泥石流
  • 1篇地震波能量
  • 1篇地震滑坡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动力响应
  • 1篇动力学特征
  • 1篇动力作用
  • 1篇堆积扇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灾害
  • 1篇灾害特征
  • 1篇支护

机构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付荣
  • 3篇常鸣
  • 2篇傅荣华
  • 2篇蔡明
  • 2篇唐川
  • 1篇李为乐
  • 1篇程磊
  • 1篇赵学宏

传媒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地震学报
  • 1篇甘肃水利水电...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青川县东河口斜坡体对汶川地震动力作用响应研究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大量斜坡的变形破坏,表现出许多动力学特征,其中最具特色且危害严重的为高速临空抛射及远程碎屑流化。因此,分析斜坡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的响应特征尤为重要。  青川东河口特大型滑坡是汶川大地震触发的较为典型...
付荣
关键词:地震滑坡动力响应地震波
文献传递
水打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其静动力学特征被引量:9
2012年
都江堰市龙池镇水打沟于2010年8月13日强降雨作用下暴发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并堵塞龙溪河,基于灾害现场调查,结合汶川"5.12"地震震前、震后及"8.13"暴雨后三期影像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三个基本条件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动静力学参数,分析了泥石流发展趋势。
常鸣唐川付荣程磊
关键词:地震暴雨泥石流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地震波加速度构成及其幅频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根据2008年汶川MS8.0地震广元曾家台(GYZJ)的强震记录,运用Matlab软件对东西向55—75s的加速度时程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有限复傅里叶系数,从而将离散的加速度记录转化为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表达式.该表达式中包含了50组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和余弦波,由此确定了地震波加速度的主要构成.经回归分析可知,函数计算值与原始记录的相关系数R为0.9,拟合程度良好;利用SeismoSignal软件对地震波加速度时程进行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来的波中频率约为2.8Hz的谐振分量振幅最大且0—10Hz这一频段的波最为丰富.这一结果与函数表达式中频率与振幅的分布基本吻合,为深入研究汶川地震的动力特性及其对山体动力效应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付荣傅荣华付安生
关键词:强震记录加速度快速傅里叶变换幅频特性
广元市地震波能量分布特征及地质灾害响应
2012年
根据汶川地震中广元市曾家站记录的强震数据及地震诱发崩滑的野外资料,对地震波能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广元市地震波能量最集中的时间段为60~80s,主要频率约为2.7Hz。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波特性几个方面,初步分析了研究区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在空间上的响应特征。研究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集中在800~1 800m的低、中山区;30°~50°的坡度地段;易破碎、发育裂隙的变质岩、软硬岩互层的地层;断裂构造延伸方向、断裂构造交汇处以及山体斜坡地脉动卓越频率大于地震动主频率的地区。研究区内东河口滑坡发生在地震波能量最强烈最集中的时段,经研究表明,该区地质灾害的时空响应特征与地震波能量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
付荣傅荣华常鸣蔡明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波地质灾害
深圳莲塘尾边坡开挖及支护的有限元分析
2011年
普通岩土工程中采用的计算方法以简便、明确、易懂为原则,因此普遍采用极限平衡原理为基础理论,但涉及开挖和控制边坡变形时由于该理论自身理论缺陷,往往是依靠工程师自己的经验,作者结合深圳莲塘尾片边坡支护工程实例,原设计方案采用理正岩土软件为计算方法,通过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边坡开挖与支锚的数值模拟,并对现场反馈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原设计方案下边坡的稳定状态和支护的合理性。
蔡明付荣
关键词:边坡开挖支护稳定性有限元
四川绵竹清平乡“8·13”走马岭特大泥石流灾害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2010年8月13日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普降暴雨导致走马岭沟暴发泥石流,主沟及支沟内的大量松散堆积物一起冲出,导致绵远河改道。为了探讨强震区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及成灾机理,利用野外现场调查资料和航空图像解译成果对马岭泥石流的流域特征,特别是地震条件下的泥石流物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走马岭特大泥石流受降雨影响显著,流速为7.19m/s,最大洪峰流量为866.35m3/s,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为121.64×104 m3,显示了强震区泥石流暴发的特点。认为震后绵远河区域进入了泥石流的高发期,降雨是强震区诱发泥石流的主要动力因素,泥石流暴发主要受前期累积雨量和当次激发雨量共同作用。
常鸣唐川李为乐付荣赵学宏
关键词:特大泥石流堆积扇汶川地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