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姝娇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赤峰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腺微小癌3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学表型、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方法:对3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分析、颈部淋巴结及随访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6例中男性8例,女性28例;年龄16~72岁,平均41.6岁。肿块大小0.4 cm×0.3 cm×0.2 cm-1.0 cm×0.8 cm×0.4 cm。镜下肿瘤由乳头状、滤泡样排列,核呈毛玻璃状、可见核沟、核内包涵体及核仁,可见纤维性间质反应。免疫表型中表达率分别为:TG和CK19 100%,Ret 85%。其中10例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率27.8%。随访29例,随访时间5~36个月,无1例发生远方转移,5例复发。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预后极好,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有助于术中诊断,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及判定淋巴结转移。
- 李世君亢姝娇赵蒙杨怀茜王萌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颈部淋巴结预后
- 1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1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其中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 8例,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 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镜下LGESS的肿瘤细胞大部分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螺旋小血管多见,肿瘤细胞呈舌状或弥漫浸润肌层。有部分病例伴多成分分化(4例伴平滑肌分化,2例伴性索样分化,1例伴纤维分化),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 m(10/10)、CD10(10/10)、PR(7/10)、ER(4/10)、SMA(5/10)、Des(5/10)、CK、EMA、S-100、CD34、LCA均(-)。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多伴发多成分分化,以平滑肌分化及性索样分化最为多见;并发肿瘤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免疫组化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肿瘤预后与多成分分化的数量及类型关系不大;肿瘤有无浸润及瘤细胞异型程度、核分裂象数量是确定本瘤性质的必备条件,ESS对激素的敏感性可能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 亢姝娇李世君赵蒙
- 关键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4例SPTP作HE、免疫组织化学((PV2000法)染色观察。结果:4例SPT中3例为女性,1例男性,年龄15岁~36岁,平均年龄27岁,术后均无复发。肿瘤体积较大,平均直径8.6cm,有包膜,囊实性相间。镜检,肿瘤由乳头和囊实区混合组成,细胞形态一致,核圆或卵圆,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1例侵犯胰腺周围组织。多数肿瘤表达vimentin,a-AT,a-ACT,部分表达Syn,CgA,PR和AE1/AE3,EMA,ER均阴性。结论:胰腺SPTP好发年轻女性,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切除治愈率高,应视为低度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提示可能起源于胰腺多能干细胞。
- 周莉屈重霄亢姝娇
- 关键词:胰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 15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研究LCH形态结构特征、免疫表型、临床表现。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标记CD1a和S-100阳性以确定诊断。结果:15例LCH有4种组合类型:①肾形及卵圆形细胞5例;②咖啡豆样细胞4例;③咖啡豆样及大圆形细胞4例;④大圆形细胞2例。结论:咖啡豆样细胞是LCH的特征细胞,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嗜酸性粒细胞是LCH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根据细胞形态、分化程度和不同组合,LCH分为:①反应性,②交界性,③低度恶性,④高度恶性(肉瘤型)。
- 亢姝娇李世君周莉屈重霄
- 关键词:组织细胞增多症郎格尔汉斯细胞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