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春

作品数:46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4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考古
  • 11篇造像
  • 10篇遗址
  • 5篇绿松石
  • 5篇考古调查
  • 5篇佛教
  • 4篇文物
  • 4篇摩崖
  • 4篇摩崖造像
  • 3篇遗址考古
  • 2篇道教
  • 2篇动物
  • 2篇形制
  • 2篇岩画
  • 2篇圆雕
  • 2篇山岭
  • 2篇商周
  • 2篇石灰岩
  • 2篇蜀道
  • 2篇铜佛

机构

  • 37篇西北大学
  • 12篇西安美术学院
  • 5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四川省文物考...
  • 3篇新疆文物考古...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早稻田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京大学
  • 1篇南阳市文物考...
  • 1篇河南省文物考...

作者

  • 46篇于春
  • 8篇先怡衡
  • 3篇于春
  • 2篇任萌
  • 2篇李延祥
  • 2篇江聪
  • 2篇王婷
  • 2篇郑建国
  • 2篇曾令玲
  • 1篇夏格旺堆
  • 1篇臧卫军
  • 1篇凌雪
  • 1篇王静
  • 1篇筱原典生
  • 1篇卢丁
  • 1篇孙丽娟
  • 1篇李阳
  • 1篇王婷
  • 1篇席琳
  • 1篇梁云

传媒

  • 9篇四川文物
  • 6篇大众考古
  • 6篇西部考古
  • 4篇考古与文物
  • 3篇常州文博论丛
  • 2篇文博
  • 2篇文物
  • 2篇西藏民族大学...
  • 1篇紫禁城
  • 1篇故宫博物院院...
  • 1篇中原文物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敦煌研究
  • 1篇西域研究
  • 1篇西藏研究
  • 1篇藏学学刊
  • 1篇草原文物
  • 1篇丝绸之路研究...
  • 1篇大学教育
  • 1篇文物季刊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隋开皇四年董钦造像再识
2022年
西安博物院藏董钦造像铭文中的“武强县”位于河北,“弥陀像”是河北地区造像发愿文的习惯用语,造像具有浓厚的北齐造像风格,与长安地区北周至隋代的造像传统有较大差异,而与河北地区金铜造像有密切渊源关系。因此推测该造像可能是河北地区制作,在造像主董钦调任长安时将其带到了长安。董钦造像的流传是北朝长安受到东部文化和技术影响的缩影。
于春高新珠
论佛教考古研究中的“模式”被引量:3
2013年
宿白先生提出的"凉州模式""云冈模式"是中国佛教考古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佛教造像"模式"成立与否的论证应建立在考古类型学的分析之上,并结合历史背景讨论其存在的可能性、来源及影响等。佛教造像"模式"成立的标志是:是否在内容上自成体系、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是否产生巨大的影响力。"长安模式"是否成立是目前佛教考古学研究中亟须解决的学术问题。
于春
关键词:佛教考古
辽代帝陵考古发现与研究述略被引量:1
2020年
辽代帝陵的研究工作肇始于晚清,可分为19世纪末至1949年、1949年至20世纪末、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2000年以来,辽代帝陵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成果卓著。关于陵寝制度和丧葬礼俗的研究集中在祖州石房子的功能,以及受契丹传统文化和唐宋中原文化影响方面;因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庆陵东陵陵主得以确定为辽圣宗;陪葬墓的分区和分期研究较为深入,"南、北二区""早、中、晚三期"的观点得到学界认可;对龟趺山建筑和黑龙门遗址营造工艺的研究丰富了辽代帝陵的研究方法,并取得重要成果。
于春白嘎力
关键词:陵寝制度陪葬墓
西藏阿里洛布措环湖遗址考古调查札记被引量:2
2017年
一群棕头鸥鸣叫着掠过车顶,在小溪流上盘旋片刻,猛地扎进溪水。再出来的时候,嘴里叼着一条一尺多长的高原无鳞鱼。我们在车上不敢落步,
于春席琳何伟张建林
关键词:考古调查札记遗址
新疆出土早期绿松石制品研究
2023年
绿松石是早期中原文化的重要象征物之一,新疆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研究新疆早期绿松石文物,可为探究我国早期边疆与中原的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视角。本文系统梳理新疆早期绿松石器的出土情况,发现新疆地区绿松石器从开始出现到衰落,和中原相比其出现时间晚、数量少,在分布上整体呈现出沿着天山山脉分布的特征,反映出自东向西传播的现象,与新疆史前时期彩陶文化的兴衰关系密切;从器形上,绿松石器从形式单一的管状珠到镶嵌制品多样化,其制作工艺提高;初步推测新疆绿松石制品的兴起主要是中原文化与技术传播和影响的结果。结合近年来新疆绿松石采矿遗址考古发现,基本否定新疆早期绿松石来源的“西来说”。
先怡衡樊静怡杨莉萍于春梁云段朝玮李延祥
关键词:绿松石
四川汉源县商周遗址卵石堆积与石煮法被引量:3
2012年
四川汉源县大渡河两岸已发现的麻家山遗址、麦坪村遗址、姜家屋基遗址、桃坪墓地、市荣墓地等商周时期遗址内,均出现了卵石堆积遗迹。这些卵石多数破裂,伴随有大量炭屑,有的卵石坑壁被高温烧结。根据民族学资料和国外关于石煮法的研究成果,可知这些卵石堆积遗迹并非"祭祀坑",而是当时人们利用石煮法对食物进行烹饪时留下的遗迹。
于春
关键词:大渡河流域
敦煌藏经洞绢画Stein painting35.Ch.lvi.0034考
2024年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绢画Stein painting35.Ch.lvi.0034是一幅观无量寿净土经变图。绢画主尊两侧的胁侍菩萨是莲花手和金刚手菩萨,尊格与风格和其他同时期观经变图像中的胁侍菩萨不同,这种组合应该受到了吐蕃时期流行的大日如来与莲花手、金刚手菩萨图像的影响,与吐蕃时期密教题材绢画中的菩萨形象接近。绢画的右上角绘制的“未生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着吐蕃装,对比其他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绢画,推测该绢画时代为吐蕃赞普墀祖德赞执政期间(815-841),应为类似“白央”一样精通吐蕃和唐两种佛教艺术风格的画僧所绘。
赛本加于春
关键词:菩萨
守望千年 青海都兰县鲁丝沟摩崖造像调查记被引量:1
2016年
一夜风,吹白了大地。2013年12月15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建林研究员领队的吐蕃造像调查队抵达都兰县的第三天,老天爷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日间温度骤降到-15℃。7点30分,天蒙蒙亮,队员们鱼贯而出,脚下是咯吱咯吱作响的雪,头上是看不到一丝云彩的深蓝色的晴空。都兰县文管所的张杲光先生把大家带到一家拉面馆子,围坐在火炉旁边等待早餐,商量如何应对这突来的大雪。
于春席琳
关键词:摩崖造像吐蕃时期文物管理所考古调查
陕西泾阳太壸寺藏北周如来立像调查与研究
2021年
太壸寺藏北周保定二年(562年)如来立像为张操所造释迦像,之前还有建八关邑、忏悔等系列法事,由张氏、王氏主要参与和出资;题记中的比丘尼人数较多,反映北周一朝尼僧集团出现较大发展;北周时期的“宝幢”可能用木质长杆制成;“能人再现”之语可能指武帝宇文邕登基之事,关中周边出土的五件武成二年造像表明武帝即位之初并未明显反感佛教。
于春郭峰
关键词:供养人尼僧
大昭寺木作“叉手”考辨
2023年
大昭寺一层中心佛殿后壁正中小室前的一组木作构件被命名为“叉手”,属于汉式建筑风格,其形制颇为特殊。梳理汉地叉手的演变过程发现,大昭寺叉手与汉地唐宋时期叉手构件有所区别,而与南北朝时期敦煌壁画中的人字栱构件更为相似。后弘期初期藏地出现该类汉式建筑构件,可能与吐蕃时期重要佛教建筑桑耶寺和后弘期初期河西敦煌地区佛教对藏地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蔡芸希于春
关键词:后弘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