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护理
  • 3篇术后
  • 3篇介入
  • 2篇心脏
  • 2篇心脏介入
  • 2篇术后并发
  • 2篇假性动脉瘤
  • 2篇并发
  • 1篇导尿
  • 1篇动脉穿刺
  • 1篇动脉穿刺点
  • 1篇动脉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脏介入术
  • 1篇心脏介入诊疗
  • 1篇血尿

机构

  • 6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6篇丁萍
  • 5篇王静
  • 3篇徐月美
  • 3篇孙洁
  • 1篇陈群连
  • 1篇徐琴

传媒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全科护理
  • 1篇第三届世界灾...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1例射频消融术后股动脉穿刺点迟发出血病人的分析
2012年
射频消融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技术,日趋成熟,成功率不断提高,并发症不断减少,已成为绝大多数快速心律失常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我科收治了1例预激综合征病人行射频消融术,术后14h出现严重出血,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和外科手术治疗,病人很快康复出院。
陈群连王静丁萍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后迟发出血
床边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中的护理配合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床边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1例急诊入CCU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物品及患者准备,进行植入式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护理配合。结果 16例病情好转,血压平稳上升,尿量增加,末梢循环改善,强心、升压药用量逐渐减少,并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支持下进行PTCA+支架植入术,康复出院。5例患者因经济费用问题错过治疗时机而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尽早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可提高患者存活率,并能改善患者预后,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主动脉球囊反搏床边配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丁萍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护理配合
空口服药袋集装盒在减少CCU患者延迟服药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减少CCU重症患者口服药延迟服用的发生率,提高重症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口服药延迟服用存在的原因,对"空口服药袋集装盒"及口服药发放流程进行改造,分析实施流程改造后口服药延迟服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CCU患者口服药延迟服用发生率由改造前的0.109%降低为流程改造后的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空口服药袋集装盒及流程改造的应用,明显降低CCU重症患者口服药延迟服用的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达到了重症患者全程足量、及时用药的目的。
王静徐月美丁萍孙洁
关键词:口服药护理管理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早期护理干预
总结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21例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术后严密进行穿刺点及周围皮肤、血肿的观察;询问患者主诉,重视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在确认前早期表现穿刺点周围疼痛、肿胀,听诊局部血管杂音,发现后立即床边进行有效的局...
王静孙洁徐月美丁萍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假性动脉瘤护理干预
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体会
2014年
假性动脉瘤是指血流通过动脉壁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一个或多个腔隙(瘤腔),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载瘤动脉与瘤腔之间的通道(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回流到动脉内的一种病理现象[1].经皮经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治疗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为常见血管并发症[2].迟发型假性动脉瘤易被临床所忽视,其临床表现为拔管后12~48 h自觉右腹股沟区疼痛,并出现包块,查体包块有搏动感,局部可闻及血管杂音,经彩超显示特征性血流往复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进行各种心脏介入检查及治疗时共发生假性动脉瘤21例,经护理人员早期床边护理干预,均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王静孙洁徐月美丁萍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心脏介入护理
改良式留置导尿在介入使用双抗药物后减少患者血尿的探讨
目的 为减少冠脉介入高龄男性患者使用双抗药物后留置导尿出现血尿的风险. 方法:将纳入研究对象共20例,分为改良组10例,传统组10例,传统留置导尿方法即在充分润滑后选择14号尿管行留置导尿.改良方法在消毒后用利多卡因胶浆...
丁萍王静徐琴
关键词:留置导尿改良式冠脉介入抗凝药物血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