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萍
- 作品数:60 被引量:514H指数:14
-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江苏省2005-2020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合并HBV感染及生存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05-2020年江苏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合并HBV感染和生存情况,为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江苏省2005-2020年HIV/AIDS首次入组抗病毒治疗基线和随访数据库,随访观察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31日。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log rank检验法比较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江苏省2005-2020年首次入组抗病毒治疗HIV/AIDS共33322例,总体HBsAg检测率为57.3%(19098/33322)。在进行HBsAg检测的HIV/AIDS中,男女性别比为7.1∶1(16745∶2353),年龄(39.4±14.0)岁,已婚/同居占49.5%(9446/19098)。同性性传播占57.8%(11048/19098),异性性传播占36.6%(6990/19098)。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前的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的M(Q1,Q3)为297(166,445)个/μl。HIV/AIDS的HBsAg阳性率为8.2%(1566/19098,95%CI:7.8%~8.6%)。在随访观察截止期内共1062例HIV/AIDS死亡。经log rank检验,是否合并HBV感染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7,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组年份、年龄、婚姻状况、HIV感染途径、抗病毒治疗前基线CD4计数和是否合并HBV感染是HIV/AIDS死亡的影响因素(均P<0.05),相比于2015年及以前入组者、年龄≥45岁和未婚者,2016-2020年入组治疗者、<45岁组和已婚/同居者的死亡风险较低;相比于基线CD4计数≥201个/μl组、其他感染途径和单纯HIV感染者,基线CD4计数≤200个/μl组、注射吸毒途径和合并HBV感染者的死亡风险较高。结论江苏省需要在HIV/AIDS抗病毒治疗工作中加强合并HBV感染的检测、管理和精准治疗,加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单纯HIV感染者的保护,减少HIV/AIDS死亡风险。
- 邱涛丁萍张之翟祥军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病毒治疗病死率
- 2008年江苏省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分析被引量:33
- 2009年
-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8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情况。方法:对2008年全省VCT门诊求询者的基本信息及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到全省各级VCT门诊的求询者共72 760人次,HIV抗体总初筛阳性率为0.38%。求询者以15~49岁青壮年为主,男女检测比例为1.17∶1,男性HIV抗体初筛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求询者类型主要以非婚异性性行为史者为主,配偶/固定性伴阳性者求询者的HIV抗体初筛阳性率最高。结论:随着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推进,江苏省更多的人愿意接受自愿咨询检测,特别是女性;但还应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的干预和检测力度,以及早发现感染者,减少二代传播。
- 丁萍羊海涛闫红静徐晓琴徐金水刘晓燕
- 关键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 江苏省2006~2010年梅毒和淋病删除病例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6~2010年梅毒和淋病删除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更科学的性病病例报告制度和性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各省辖市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和淋病的已删除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006~2010年间,梅毒和淋病删除病例分别在当年该病例报告总数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删除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类型也呈上升趋势,而临床诊断类型呈下降趋势;删除病例主要集中在15~49岁的性活跃人群中;综合性医疗机构是被删除病例最多的机构;大多数删除病例为不明原因删除;全省梅毒和淋病的删除病例主要集中在苏南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结论:全省梅毒和淋病删除病例呈上升态势,应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性病病例报告的管理,提高性病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 傅更锋王小亮丁建平徐金水邱涛丁萍徐晓琴还锡萍羊海涛
- 关键词:梅毒淋病病例报告
- 江苏省200例 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5年效果分析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了解江苏省首次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治疗5年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在江苏省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基线和治疗后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时均有CD4+T细胞检测结果记录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资料,用SPSS 16.0软件分析不同治疗时间的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200例。男性134例,女性66例,性别比为2.03∶1,年龄为(39.7±10.3)岁,已婚者占69.0%(138/200)。感染途径最多为异性性传播,占53.0%(106/200);其次为男男性传播,占25.5%(51/200);两者合计占78.5%(157/200)。在CDC治疗者占58.5%(117/200),入组时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95%CI)为106.9(93.3~120.5)个/μl。治疗6个月、1年、2年、3年、4年和5年后的CD4+T淋巴细胞较基线分别平均上升107.3、152.9、221.6、260.0、281.3和316.4个/μl, 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长的趋势(F=201.06,P<0.01)。抗病毒治疗5年后,基线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95%CI)上升到540.7(445.4~635.9)个/μl,而基线CD4+T淋巴细胞≤50、51~100、101~150和151~200个/μl组则分别上升到了431.4(375.9~487.0)、400.0(339.9~460.2)、380.3(330.6~430.0)和412.1(369.3~454.8)个/μl。治疗5年后,基线只有1种机会性感染症状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95%CI)上升到449.2(392.2~506.2)个/μl,而基线有2种及以上机会性感染症状组则上升到了409.1(317.8~500.5)个/μl。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和基线机会性感染症状多影响治疗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长(F值分别为3.96、2.35,P值均<0.01)。结论江苏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基线CD4+T淋巴�
- 邱涛丁萍刘晓燕郭宏雄傅更锋徐晓琴还锡萍羊海涛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抗病毒治疗
- 2004-2012年南京市秦淮区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了解南京市秦淮区2004-2012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梅毒及性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全区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使用Excel 2003、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4-2012年,秦淮区共报告梅毒1 310例,发病数从2004年开始不断增高,2010年开始下降,年均报告病例增长率为4.00%,年均报告发病率增长率为3.22%。在报告的梅毒病例中,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71.53%,从历年梅毒病例报告构成比来看,一期梅毒在持续下降,而隐性梅毒比例不断升高,各年度梅毒病例分期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梅毒男女性别比为0.91∶1.00,除2005年外其他各年梅毒病例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梅毒的发病年龄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共676例,占51.60%。结论:秦淮区梅毒发病率从2004年开始逐年升高,2010年后开始下降,但显性梅毒所占比例很大,提示秦淮区梅毒疫情上升的风险仍然很高,所以应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规范梅毒诊治,控制梅毒流行,从而控制性病艾滋病的快速传播。
- 陈海燕来亦超边晨冯佩蓉丁萍还锡萍
- 关键词:梅毒性病流行病学控制策略
- 江苏省推广实施娱乐场所行为干预项目基线调查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了解项目推广实施前江苏省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FSWs)中艾滋病知识、态度水平和安全套使用情况,为项目今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在苏南、苏中、苏北各选择2个县(市、区)为调查点,每个点随机抽取FSWs 25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标本采集,并对部分娱乐场所业主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FSWs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平均为77.1%,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电视和医务工作者宣传;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与客人平均为76.3%,与固定性伴平均为28.1%;实验室检测沙眼衣原体平均感染率22.2%。业主虽普遍支持本项目,但对真正实施抱有顾虑。结论:娱乐场所FSWs艾滋病知识态度的提高并不能完全促进其行为改变。应充分利用当前优越的艾滋病防治政策环境,确保各项干预措施落到实处。
- 闫红静陈国红曹淦丁萍施平
- 关键词:行为干预安全套基线调查
- 2021年江苏省新报告HIV/AIDS患者贫血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2021年江苏省新报告HIV/AIDS患者贫血发生率并评估其免疫状态,探索HIV感染者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选择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江苏省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新鲜全血,检测血红蛋白值、CD4和CD8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等指标。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判断是否贫血,比较贫血者及非贫血者各项免疫指标及病毒载量水平,并对HIV感染者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此外,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获取研究对象采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1年后的CD4细胞检测数据,对贫血及非贫血者检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2021年江苏省新报告HIV/AIDS患者635例,其中男性544例(85.67%)、女性91例(14.33%),年龄15~83岁;新报告HIV/AIDS患者贫血发生率为5.51%(35/635)。不同特征HIV感染人群中,男性、45岁及以下者、工人血红蛋白水平相对较高,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分别为156(22)、154(23)、162(19)g/L。HIV感染合并贫血者及非贫血者基线病毒载量M(QR)分别为40500.00(119735.00)拷贝/mL和29754.00(69183.00)拷贝/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1,P=0.31);但合并贫血者基线CD4[166(143)个/μL]、CD8细胞计数[755(653)个/μL]均低于非贫血者[308(253)、892(638)个/μL](Z=-4.36、-2.37,P均<0.05)。经ART治疗1年后,HIV感染合并贫血者CD4细胞计数[296(229)个/μL]仍低于非贫血者[457(313)个/μL](Z=-3.71,P<0.05),且合并贫血者中伴随中(40.00%)、重度(17.14%)免疫抑制状态者占比较非贫血者(21.00%、9.33%)高(χ^(2)=10.37、8.79,P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HIV感染者贫血检出率高于男性[比值比(odds ratio,OR)=4.52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3.811,5.245),P<0.001],45~<60岁[OR=3.415,95%CI:(1.191,9.788),P=0.022]和60~岁感染者[OR=5.820,95%CI:(2.013,16.826),P<0.001]贫血检出
- 张之张之邱涛邱涛丁萍朱宝立
- 关键词:HIV贫血免疫状态血红蛋白CD4细胞
- 特异性抑制NK细胞受体KIR3DL1的小核酸干扰分子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特异性抑制NK细胞受体KIR3DL1的小核酸干扰分子及其应用。特异性抑制NK细胞受体KIR3DL1的小核酸干扰分子,其靶向的KIR3DL1的mRNA的genbank登录号为NM_013289。通过大量实验发现...
- 羊海涛傅更锋还锡萍徐金水陈国红徐晓琴胡海洋郭宏雄邱涛王小亮张之刘晓燕闫红静丁萍丁建平
- 文献传递
- 常用化学消毒剂对金属腐蚀性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索我国目前常用的医疗器械浸泡用化学消毒剂对不同质地金属腐蚀性的影响因素 ,为制订相应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 GB10 12 4- 88腐蚀速率 (R值 ,m m· a- 1 )测定过程中涉及的有关因素 ,选择目前常用的戊二醛和含氯器械消毒液与不同种类、型号的金属片进行单因素试验对比研究。结果 不同种类的化学消毒剂、不同种类金属、同一种类不同型号金属、浸泡容器不同材质、烘干温度、浸泡中换液与否及水质对 R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不同感量天平称重无明显影响。结论 金属腐蚀性受多因素影响 ,因此在进行化学消毒剂对金属腐蚀性测定及比较时 。
- 顾健陈越英周士新张晓东丁萍
- 关键词:化学消毒剂金属腐蚀性
- 江苏省2005—2011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死亡分析被引量:3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抗病毒治疗死亡原因,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苏省2005—2011年期间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死亡病例,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68例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死亡,其中男女比例为2.57∶1,40岁以上的死亡病例占全部死亡病例的64.8%,死亡病例中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5.4%;死亡原因以艾滋病相关疾病为主,占85.1%;治疗未满6个月的死亡病例为96例,占57.1%。治疗前CD4+T细胞计数<50的病例95例,占56.5%,早期死亡病例数呈下降趋势。结论江苏省艾滋病死亡原因多为艾滋病相关疾病,早期治疗能降低艾滋病死亡率。
- 丁萍羊海涛徐晓琴陈国红邱涛刘晓燕张之傅更锋
-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