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学成

作品数:70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理学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电子电信
  • 4篇文化科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4篇激光
  • 37篇脉冲
  • 37篇脉冲激光
  • 36篇烧蚀
  • 36篇激光烧蚀
  • 30篇脉冲激光烧蚀
  • 13篇纳米SI晶粒
  • 12篇纳米
  • 7篇第一性原理
  • 7篇SI
  • 7篇成核
  • 6篇电场
  • 6篇脉冲激光沉积
  • 6篇蒙特卡罗模拟
  • 6篇光学
  • 5篇电子结构
  • 5篇子结构
  • 5篇光学性
  • 5篇光学性质
  • 4篇气流

机构

  • 70篇河北大学
  • 3篇河北工程大学
  • 3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作者

  • 70篇丁学成
  • 57篇王英龙
  • 48篇褚立志
  • 47篇邓泽超
  • 40篇傅广生
  • 30篇梁伟华
  • 7篇秦爱丽
  • 6篇王世俊
  • 6篇罗青山
  • 5篇胡自强
  • 5篇翟小林
  • 5篇郭建新
  • 5篇王秀丽
  • 4篇陈金忠
  • 3篇陈超
  • 3篇赵亚军
  • 3篇郭瑞强
  • 3篇张晓龙
  • 3篇赵红东
  • 3篇王淑芳

传媒

  • 15篇河北大学学报...
  • 12篇人工晶体学报
  • 11篇物理学报
  • 6篇物理通报
  • 5篇中国激光
  • 4篇强激光与粒子...
  • 3篇功能材料
  • 2篇2009第八...
  • 1篇光子学报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第七届中国国...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14篇2012
  • 13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衬底对单脉冲激光烧蚀下环境密度恢复时间的影响
2009年
假定烧蚀粒子与环境气体原子均为刚性硬球,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对单脉冲激光烧蚀产生的硅(Si)粒子在1000Pa环境氦(He)气中的传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衬底对环境密度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衬底对粒子完全反弹和完全吸附的情况下对应的环境密度恢复时间分别为1713.2μs和1663.2μs,并且随着衬底对粒子临界吸附速度的增大,环境密度恢复时间先增大后减小。
邓泽超褚立志丁学成李艳丽梁伟华傅广生王英龙
关键词:脉冲激光烧蚀蒙特卡罗模拟
Si基薄膜材料制备及生长过程动力学研究
于威傅广生韩理王银顺藤晓云丁学成任国斌
该项目采用脉冲激光烧蚀沉积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对SiC的薄膜生长过程进行了实验与理论分析,采用热丝辅助化学气相沉积和螺旋波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尝试了纳米SiC和Si3N4和薄膜沉积,对薄膜的合成过程和薄膜的特...
关键词:
关键词:硅基薄膜半导体薄膜
脉冲激光沉积条件对Bi2Sr2Co2Oy热电薄膜结构与电输运性能的影响
<正>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c-Al2O3(0001)基片上制备了c轴取向的Bi2Sr2Co2Oy薄膜,研究了衬底温度和氧压对薄膜结构及电输运性能的影响。在最佳沉积条件下所得薄膜的室温电阻率和塞贝克系数分别为2mcm和1...
王淑芳陈景春葛大勇陈珊珊乔小奇丁学成王江龙傅广生
文献传递
镍掺杂硅纳米线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镍掺杂硅纳米线的结构稳定性、电子与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容易占据硅纳米线表面的替代位置.镍掺杂后的硅纳米线引入了杂质能级,杂质能级主要来源于Ni的3d电子的贡献.由于Ni的3d态和Si的3p态的耦合作用,使禁带宽度变窄.掺杂后的硅纳米线在低能区出现了一个较强的吸收峰,且吸收带出现宽化现象.
梁伟华丁学成褚立志邓泽超郭建新吴转花王英龙
关键词:硅纳米线掺杂电子结构光学性质
基于朗缪尔探针的硅离子空间分布特性及纳米晶粒生长过程研究
2013年
在室温、10 Pa氩气环境气体中,采用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在以烧蚀点为圆心、半径为2 cm的玻璃弧形支架的不同角度处放置衬底,沉积了纳米Si晶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散射仪对制备样品的形貌和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晶粒以羽辉轴线为轴呈对称分布,在轴线处平均尺寸最大,随着衬底同轴线夹角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结合朗缪尔探针对空间不同位置羽辉中Si离子密度和热运动温度分布的诊断情况,从晶粒生长过程的角度对其尺寸随空间位置变化的结果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晶粒尺寸正比于烧蚀粒子密度和热运动温度的结论。
邓泽超刘海燕张晓龙褚立志丁学成秦爱丽王英龙
关键词:脉冲激光烧蚀
脉冲时间间隔对激光烧蚀Si粒子密度分布的影响
2012年
采用Monte Carlo方法,对脉冲激光烧蚀所产生的烧蚀粒子在环境气体中的输运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脉冲时间间隔与交叠区位置振荡幅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脉冲时间间隔影响了交叠区的振荡强弱,随着脉冲时间间隔的增加,交叠区的振荡幅度减小,脉冲时间间隔为10μs时达到最小值,而后开始增大。所得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烧蚀粒子在环境气体中的输运动力学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褚立志李艳丽邓泽超丁学成赵红东傅广生王英龙
关键词:脉冲激光烧蚀MONTECARLO模拟纳米SI晶粒
脉冲激光烧蚀铕粒子速度劈裂的蒙特卡罗模拟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烧蚀铕粒子输运动力学过程,得到了铕粒子电流随时空演化曲线,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探讨了环境气体压强对速度劈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气体压强对速度劈裂有较明显的影响.当靶-衬间距为60 mm时,铕粒子速度劈裂的范围为10~220 Pa;当环境气体压强为120 Pa时,速度劈裂现象最明显,烧蚀粒子的质量对速度劈裂的压强范围起决定性作用.
秦爱丽王英龙丁学成郭瑞强邓泽超
关键词:蒙特卡罗模拟气压
不同能量密度对脉冲激光沉积纳米硅晶粒尺寸的影响
2012年
在室温条件下保持Ar环境气体压强不变,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通过改变激光能量密度,在与烧蚀羽辉轴线垂直放置的衬底上沉积了一系列纳米硅晶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拉曼(Raman)散射光谱对样品进行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能量密度为2~4J/cm2时,衬底上沉积的纳米硅晶粒尺寸和面密度基本不变.结合纳米晶粒成核生长动力学,对结果进行了定性解释.
邓泽超罗青山丁学成褚立志王英龙
关键词:脉冲激光沉积能量密度晶粒尺寸
环境气体对激光烧蚀制备纳米Si晶粒平均尺寸的影响
采用脉冲激光烧蚀装置,在不同环境气体下,沉积制备了含有纳米Si晶粒的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并对晶粒尺寸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环境气体下,纳米Si晶粒平均尺寸均随衬底与靶的距离增加有着先增大...
王英龙张恒生褚立志丁学成傅广生
关键词:脉冲激光烧蚀晶粒尺寸环境气体
文献传递
初始溅射粒子密度对烧蚀粒子密度和速度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初始溅射粒子密度对其传输中的密度和速度分布以及环境气体密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溅射粒子密度增大,烧蚀粒子和环境气体高密度峰的交叠区离开靶的最大距离减小,被衬底反弹后,距靶的最小距离减小,烧蚀粒子的速度分布随初始溅射粒子密度增大而变宽,当初始溅射粒子密度大于8.33×1025m-3时,出现速度劈裂现象.所得结论为进一步定量研究纳米晶粒的成核机理提供了基础.
丁学成傅广生梁伟华褚立志邓泽超王英龙
关键词:MONTECARLO模拟密度分布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