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乃侃
- 作品数:31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国内外基于路面标线的控速措施效果对比研究
- 本文总结介绍了国内外已经实施的各类道路减速设施,考察了国内外典型的路面标线实施情况,并与中国路面标线的某一具体实施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由于不同地区路面标线的标线形式差异,道路和交通条件的差异均导致路面标线减速效果的...
- 甘睿熊凤积丁乃侃
-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面标线
- 基于边缘率的高速公路长平直线路段控速标线设计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边缘率的高速公路长平直线路段控速标线设计方法,采集高速公路长平直线路段的速度数据并分析,建立长平直线路段各个数据采集点车速分布的地点车速分布直方图和累计频率分布图;找出采集的行车速度数据刚刚超过设计速度...
- 朱顺应张子培刘兵王红丁乃侃吴俊荻刘庆元姚霏胡空吴俣邓爽尹晨朱怀忠易丹邱阳陈菲菲
- 文献传递
- 不连续路面标线调节跟车间距的行为机理
- 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主导者驾驶员,主要通过利用道路环境中的视觉信息来实现安全行驶。驾驶员在获取和处理这些视觉信息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知觉行为,其中最基本的知觉行为包括位置感知、距离感知、速度感知和时间估计等。 本文通过在...
- 丁乃侃
- 关键词:视觉信息
- 基于知觉标线数字编译的高速公路混行交通速度引导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知觉标线数字编译的高速公路混行交通速度引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计编码字符,参考条形码编译规则及其原理设计编码字符;S2、制定编码内容,根据高速公路限速值制定相对应的二进制数编码;S3、基于视知觉...
- 丁乃侃 马祖繁 曾科张晖王婷
- 市地下互通立交应急交通疏解效率评价研
- 2025年
- 为应对城市地下互通立交突发事件情况下的应急交通疏解问题,以武汉市两湖隧道工程地下互通立交为实际案例,通过VISSIM开展应急疏解微观交通仿真试验,对比分析突发事故发生前、后各重点路段的通行效率。结果显示,上行疏解路段的平均行驶速度53.51 km/h高于无事故发生时的平均行驶速度50.03 km/h,平均行驶速度增长约6.96%,平均排队长度增长1.85%,该区间路段的平均行程时间需13.12 s;下行疏解路段的平均行驶速度38.22 km/h低于主线的设计速度,平均行驶速度降低了约30.82%,平均排队长度增长了3.73%,该区间路段行程时间需16.80 s。
- 叶亮刘前瑞杨涛陈强丁乃侃
- 关键词:通行效率VISSIM仿真
- 轨道交通服务改善措施排序方法——沙桶模型被引量:3
- 2015年
- 为高效地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需要全面了解乘客对轨道交通服务改善措施的意愿,并对措施进行优先级排序,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改善乘客最关注的要素上.针对目前轨道交通乘客服务改善大多止于大方向的策略性研究,缺少反映乘客具体意见的改善措施研究,故设计一种新形式的调查问卷,以便同时调查改善策略和措施;针对"木桶理论"和"重要度-绩效"方法在对措施进行优先级排序中存在的缺陷,提出综合考虑"重要性","绩效"和"影响人数"的改善措施优先级排序新方法——"沙桶模型",模型直接分析乘客的具体意见并可以区分"重要度-绩效"方法中同一象限内指标的优先级.以新形式的调查问卷收集武汉市轨道交通乘客对改善策略和措施的具体意见,采用"沙桶模型"分析其措施优先级排序,认为目前武汉市轨道交通最应该优先改进的是增加各站点的售票机数量,减少换乘步行时间,增大售票机可靠性等.
- 朱顺应吴俣王红丁乃侃杨友珍
- 关键词:轨道交通服务质量排序
- 一种利用驾驶员视知觉的桥梁减损系统设置方法
- 本发明提供利用驾驶员视知觉的桥梁减损系统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待设桥梁减损系统的公路桥梁路段的车道宽度数据和车辆行车数据,车辆行车数据包括车速数据和车距数据;分析所采集数据,建立公路桥梁路段车速分布模型和车距分布模...
- 朱顺应张子培刘兵王红丁乃侃吴俊荻刘庆元姚霏胡空吴俣邓爽尹晨朱怀忠易丹邱阳陈菲菲
- 文献传递
- 一种车辆减速与车距增大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减速与车距增大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识别和动态显示车辆间距信息的装置和铺装在行车道分割线两侧的交通流参数控制led灯装置;所述铺装在行车道分割线两侧的交通流参数控制led灯装置,包括led灯带和控制单元...
- 朱顺应蒋若曦王红丁乃侃刘兵杨玲敏佘日辉罗丽群金志英李豹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减少高速公路追尾事故的自发光道灯设置方法
- 本发明提供用于减少高速公路追尾事故的自发光道灯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高速公路追尾事故高发或易发路段车道上,按渐变边缘率设计方式设置自发光道灯;2)自发光道灯的发光器件选用发光亮度可调的OLED照明器件。本发明对渐...
- 朱顺应刘兵王红张子培丁乃侃程爽刘庆元姚霏吴俊荻胡空
- 文献传递
- 不连续路面标线对跟车间距调节行为的影响机理被引量:4
- 2021年
- 为了解析不连续路面标线对跟车间距调节行为的影响机理,深入挖掘了不连续路面标线的视觉信息特征,提出单色路面标线(2,3,4 m黄色标线铺设周期长度,即Y-2 m, Y-3 m, Y-4 m)和双色路面标线[1根黄色标线连接1根红色标线(1Y+1R)、2根黄色标线连接2根红色标线(2Y+2R)、3根黄色标线连接3根红色标线(3Y+3R)]2种不连续路面标线的设计形式,并将该设计具体呈现于实际的高速公路路面上。通过摄像法间接采集了车辆连续通过6个观测断面的跟车行驶车头时距、车头间距和行车速度特征数据。此6个观测断面依车流行进方向两两之间间隔100 m均匀设置,构成500 m的试验区域,其中观测断面1和6分别代表起始和终止断面,观测断面2~5之间为路面标线铺设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铺设不连续路面标线后,试验路段跟车车距(车头时距、车头间距)相较于铺设前有显著的增大,而行车速度有显著的减小,其中1Y+1R方案下的车距增大和速度减小幅度均最大,分别为0.61 s, 3.6 m和5.1 km·h^(-1);从观测断面来看,铺设不连续路面标线后,跟车车距和行车速度随着车辆在试验区域内行进,分别呈现出一致的增大和减小的趋势,且通过对比观测断面1和5发现,1Y+1R方案下跟车车距和行车速度的断面变化幅度最大,分别为0.62 s, 5.7 m和5.3 km·h^(-1);相同铺设周期条件下,双色路面标线可以产生更为显著的跟车车距调节效果。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从驾驶人距离感知、速度感知和颜色变化3个层面,深入剖析了"不连续效应"和边缘率对跟车间距调节行为的影响机理,并讨论了距离感知和速度感知对跟车行为的协同作用过程。研究结果可为视觉干预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探索低成本的交通事故预防措施提供新的应用实例。
- 丁乃侃朱顺应朱顺应刘兵
- 关键词:交通工程跟车视觉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