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永杰

作品数:12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凹陷
  • 7篇油气
  • 7篇盆地
  • 5篇成藏
  • 4篇油气成藏
  • 4篇海拉尔盆地
  • 3篇东营凹陷
  • 3篇断陷
  • 3篇油气运移
  • 3篇源岩
  • 3篇运移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3篇乌尔逊
  • 2篇断陷盆地
  • 2篇油藏
  • 2篇油源
  • 2篇油源对比
  • 2篇乌尔逊凹陷
  • 2篇陆相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作者

  • 12篇龚永杰
  • 4篇蒋有录
  • 3篇邓海
  • 3篇刘华
  • 2篇陈涛
  • 2篇何胜
  • 1篇文武
  • 1篇姜林
  • 1篇高春文
  • 1篇赵永军
  • 1篇张红星
  • 1篇侯艳平
  • 1篇朱德丰
  • 1篇鲁雪松
  • 1篇刘赫
  • 1篇李宗亮
  • 1篇薄冬梅
  • 1篇李军辉
  • 1篇魏国庆
  • 1篇周艳

传媒

  • 2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第六届全国油...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北盆地泰州组、阜宁组油气成藏机理及富集规律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现代油气成藏理论和方法,以大量油气地质、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对苏北盆地上白垩统泰州组、下第三系古新统阜宁组油气成藏基本要素、烃源岩地化特征及油源对比、输导体系及油气运移动力、成藏时间及期次...
龚永杰
关键词:油气成藏
文献传递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油气成藏期次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综合应用圈闭形成时期、烃源岩生排烃史、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储层自生伊利石测年等4种方法对乌尔逊凹陷南部油气藏的形成时期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油气成藏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距今110~90 Ma,相当于伊敏组沉积晚期,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成藏期。油气大规模注入储层时期在100~92 Ma,此时为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期,油气运移动力充足,有利于油气运移并聚集成藏。第二阶段始于青元岗组沉积。青元岗组沉积以来,发生过近东西向的挤压反转,使已形成的油气藏重新调整,同时,二次生成的油气继续注入成藏。
龚永杰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成藏期次
东营凹陷新立村油田稠油成因被引量:21
2008年
东营凹陷东部的新立村油田具有正常原油与稠油相伴生的分布特点,稠油多分布于距油源较远的构造高部位,与正常原油呈半环状分布。综合流体性质、原油族组成、地球化学特征等分析,认为该区稠油油藏的后期保存条件较好,微生物降解作用轻微,具有半咸水-咸水湖相烃源岩生成的低熟油特征;稠油多属于原生稠油,低成熟度及长距离运移是导致原油稠化的主要因素。稠变的原油降低了对断层侧向封堵性的要求,利于成藏;此外,稠油作为一种封堵类型,为该区后续油气的成藏起到了重要的封堵作用。
刘华蒋有录龚永杰周艳
关键词:东营凹陷稠油低成熟油油气运移
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两个主要的二级构造单元,是海拉尔盆地勘探主要领域.从构造演化各个阶段的沉积充填特征分析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生储盖的配置关系,探讨了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对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分析了油气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演化控制着沉积充填特征,进而控制着生储盖的配置关系;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沉积充填特征决定了不同构造带具有不同的油藏类型及油气成藏模式,构建了构造沉积耦合控制油气成藏的3种模式,即复式箕状断陷凹中隆起带成藏模式、大型缓坡断阶带成藏模式和深小稳定洼槽型成藏模式。
朱德丰刘赫高春文李军辉龚永杰侯艳平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油气成藏
贝尔凹陷贝西次凹成藏特点分析
2019年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大的产油区,贝西次凹是贝尔凹陷最大的生烃次凹,是呼和诺仁、苏德尔特和霍多莫尔含油气构造的主要油源区,亦是贝西斜坡带复合油藏的主要目标区。通过成藏条件、油藏类型和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认为,贝西次凹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岩性油藏,具纵向多层位、平面分带的分布特点,反向断层控制形成的构造高点油气最为富集,建立了贝西次凹“源储一体、断砂匹配、复合成藏”的复式油气聚集模式,为该区油气勘探和规模增储提供有效指导。
陈方举龚永杰邓海
关键词:贝尔凹陷复合油藏成藏特点
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断陷期层序地层与油气成藏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次凹断陷期铜钵庙组、南屯组层序格架以及内部体系域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南次凹断陷期主要发育3个三级层序,在凹陷内每个层序体系域完整出现,其展布受坡折带控制,而在高部位则有不同程度的剥蚀现象。断陷期的水进域和高位域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是乌南次凹的主要烃源岩,南一段低位域和高位域的扇三角洲前缘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主要储层。这些砂体和烃源岩有效匹配是乌南次凹构造-岩性油藏的富集带,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中部坡折带是最有利的大规模油气成藏区带,南一段是构造-岩性油藏的有利聚集区,也是本区勘探的重点。
文武邓海龚永杰魏国庆
关键词:层序地层油藏类型海拉尔盆地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有效输导体系识别——以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为例被引量:18
2008年
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为例,从油气地化特征、流体性质、油气显示、原油物性等方面入手,总结了断陷盆地油气有效输导体系的判识方法,明确了有效输导体系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断陷盆地有效输导体系主要受断层"时空有效性"控制,在时间和空间上与输导断层匹配较好的砂体与其共同组成有效输导体系;油气从生油洼陷沿运移通道呈发散状运移,随着运移层位及距离的改变,逐渐向输导断层较强的优势输导部位聚集成藏;靠近生油洼陷切穿烃源岩的二、三级断层的活动时间较长,活动期与成藏时间匹配较好,多为有效输导断层,控制了该区油气的运聚过程和分布规律。
刘华蒋有录陈涛龚永杰
关键词:油气运移断陷盆地东营凹陷渤海湾盆地
金湖凹陷烃源岩“浅熟”原因探讨被引量:10
2008年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古近系烃源岩具有"浅熟"特征。从烃源岩成熟度指标、古温标测试数据等出发,在三垛组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和热演化史分析的基础上,对金湖凹陷烃源岩"浅熟"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认为特殊的埋藏历史是造成该区隆起带和外斜坡烃源岩"浅熟"的根本原因,三垛末期抬升运动是造成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偏低的主要原因,而并不是"低熟油"或"未熟生烃"。
龚永杰何胜鲁雪松
关键词:烃源岩剥蚀厚度热演化未熟油金湖凹陷
煤层气储层渗透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8年
煤储层渗透性是制约煤层气勘探选区的重要参数,影响渗透率差异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从裂隙系统的发育、煤储层有效应力、煤层构造演化、煤岩变质程度几个方面阐述了它们与高渗区空间分布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对其研究技术、手段、主要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有效预测煤储层渗透性、发展渗透性描述理论、寻找有利勘探区带具有重要意义。
薄冬梅赵永军姜林龚永杰李宗亮
关键词:煤层气渗透率裂隙系统有效应力变质程度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有效输导体系识别——以东营凹陷为例
有效输导体系是地下真正发生过油气运移的通道空间,对油气藏的分布起着控制作用,其研究程度的高低制约着油气勘探的成败。以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为例,从油气地化特征、流体性质、油气显示、原油物性等方面入手,总结了断陷盆地油气有效输...
刘华蒋有录陈涛龚永杰
关键词:输导体系油气运移断陷盆地油气藏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