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亚军
- 作品数:19 被引量:237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亲子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及性别差异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考察亲子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探讨道德推脱、传统欺负的链式中介效应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网络欺负问卷、亲子冲突问卷、道德推脱量表和传统欺负问卷,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河北的88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网络欺负的发生率为16.0%,男生(21.2%)显著高于女生(11.6%)(χ~2=15.80, P<0.01)。②网络欺负与亲子冲突、道德推脱、传统欺负显著正相关(r=0.12~0.57, Ps<0.01)。③总体上,亲子冲突对网络欺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道德推脱、传统欺负在其中具有显著的链式中介效应。④分性别来看,亲子冲突对男生网络欺负是通过道德推脱、传统欺负的链式中介作用起间接影响,而对女生网络欺负则是通过传统欺负的独立中介作用起间接影响。结论:亲子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欺负有显著影响,道德推脱、传统欺负在其中具有链式中介效应,且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存在性别差异。
- 黎亚军
- 关键词:亲子冲突道德推脱性别差异
- 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传统受欺负的共发性被引量:26
- 2015年
- 目的:考察网络受欺负与身体、言语、关系受欺负的共发性。方法:采用青少年网络受欺负问卷、传统受欺负问卷,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河北的95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在发生网络受欺负的青少年中,同时发生身体、言语、关系受欺负的比例依次为23.8%、54.4%、42.0%。2网络受欺负与身体、言语、关系受欺负的发生模式分为三类:所有类型受欺负类(10.3%)、网络/言语/关系受欺负类(47.5%)和非受欺负类(42.2%)。3三类群体的抑郁、自杀意念依次显著降低(F=19.27,P<0.01;χ2=28.64,P<0.01)。结论:网络受欺负与传统受欺负尤其是言语、关系受欺负具有较强的共发性;共发性越强,其抑郁和自杀意念越严重。
- 黎亚军
- 关键词:青少年
- 青少年受欺负与自杀:抑郁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被引量:58
- 2016年
- 目的:考察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对青少年自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抑郁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网络受欺负问卷、传统受欺负问卷、抑郁量表和自杀问卷,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河北的93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青少年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的发生率分别为13.4%、5.4%、2.2%。2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与抑郁、自杀显著正相关(r=0.15~0.29,Ps〈0.01)。3总体上,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对自杀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30.6%),抑郁在其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ZSobel=3.35、4.48,Ps〈0.01)。4在男生群体中,抑郁能够部分中介网络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完全中介传统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而在女生群体中,抑郁能够完全中介网络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部分中介传统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结论:青少年受欺负对自杀有显著影响,抑郁在其中具有中介作用,并且中介作用模型存在性别差异。
- 黎亚军
- 关键词:自杀抑郁性别差异
- 青少年网络欺负/受欺负的发生特点调查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了解青少年网络欺负/受欺负的发生特点,为干预青少年的网络欺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河北的95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青少年网络欺负/受欺负最主要的形式是谩骂发泄和手机骚扰;2男生、初中生的网络欺负/受欺负分别显著高于女生、高中生(t=1.94~4.10,P均<0.05);3网络受欺负、欺负在校园内的发生率分别为3.9%、1.5%,在校园外的发生率分别为8.0%、2.1%;4网络欺负/受欺负的主要发生途径是即时通讯工具(52.2%)、网络游戏(32.2%)和手机(21.1%);5青少年遭受网络欺负后,39.3%的受欺负者不知道欺负者的身份;45.6%会告诉自己的朋友,15.6%不会告诉任何人,6.7%会告诉自己的老师,5.6%会告诉自己的家长;6青少年看到网络欺负之后,48.0%会帮助受欺负者,30.9%会忽略这种行为,15.3%会告诉父母,11.6%会告诉老师。结论:青少年网络欺负/受欺负问题需要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应采取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的上网安全。
- 黎亚军
- 关键词:青少年
- 母亲抑郁、父母冲突与幼儿问题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考察母亲抑郁、父母冲突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3所幼儿园共1949名3~5岁幼儿进行了测查。结果:①父母冲突对母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②"是否独生"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具体而言,父母冲突对非独生幼儿问题行为具有较强的影响,对独生幼儿问题行为也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有所降低。结论:父母冲突在母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到是否独生的调节。
- 陈福美苑春永张彩黎亚军王耘
- 关键词:父母冲突
-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攻击的发生状况: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结果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攻击的发生状况。方法:利用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数据库,对23753名中国4—9年级学生的身体攻击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对不同身体攻击类别在不同性别和年级内的分布进行差异检验。结果:①4—9年级学生的身体攻击分为三个潜在类别:高发组、边缘组和低发组,比例分别为:5.2%、36.7%、58.1%;②男生高发组、边缘组的比例(4.5%、44.6%)显著高于女生(1.9%、22.8%);③4—9年级学生高发组的比例在6.8%-1.4%,呈现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的趋势,边缘组的比例在30.2%-37.0%。结论:身体攻击可以分为三类,每个类别在不同性别和年级内部的分布不同。
- 黎亚军卢富荣骆方王耘
- 青少年网络交往与孤独感的关系: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考察青少年网络交往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交往对象是否熟悉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和同伴关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613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83.5%的青少年网络交往对象主要是熟悉人,另外16.5%主要是跟陌生人交往。②交往对象是否熟悉在网络交往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对于交往对象主要是陌生人的青少年,网络交往与孤独感相关不显著;而对于交往对象主要是熟悉人的青少年,网络交往对孤独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网络交往通过同伴关系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孤独感。结论:交往对象是否熟悉在网络交往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同伴关系在网络交往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 黎亚军高燕王耘
- 关键词:网络交往孤独感中介效应
- 初中生学习倦怠特点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被引量:3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习倦怠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有效降低初中生的学习倦怠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28名初中生施测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尊量表。结果①初中生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不显著(F=1.03,P>0.05);初一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显著低于初二学生(F=3.59,P<0.05);②社会支持、自尊与学习倦怠总体及其4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22~-0.47,P<0.05);③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不仅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β=-0.34,P<0.01),而且可以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来间接预测学习倦怠(中介效应为19.7%)。结论初中生学习倦怠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密切,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学习倦怠,而且可以通过自尊间接预测学习倦怠。
- 黎亚军高燕
-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倦怠社会支持自尊
- 中学生网络欺负/受欺负状况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了解青少年网络欺负/受欺负的发生状况,为干预青少年的网络欺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网络欺负/受欺负问卷,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河北省的95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潜在类别分析。结果青少年网络欺负/受欺负分为单纯网络受欺负者、单纯网络欺负者、网络欺负/受欺负者、未卷入者4个类别,其发生比例分别为14.0%,1.8%,4.3%,79.9%。男生(26.9%)、初中生(24.1%)卷入网络欺负的比例分别显著高于女生(14.6%)、高中生(16.0%)(χ2值分别为30.83,15.72,P值均<0.01)。网络欺负/受欺负者的违纪行为得分(0.47±0.06)显著高于单纯网络受欺负者(0.31±0.03)、单纯网络欺负者(0.24±0.10)和未卷入者(0.16±0.01)(P值均<0.05)。结论青少年网络欺负/受欺负可以分为四类,每个类别在不同性别和学段内部的分布不同,网络欺负/受欺负者的违纪行为高于其他类别。
- 黎亚军
-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网络精神卫生
- 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学学习策略问卷、数学焦虑问卷对1650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初中生数学学习资源管理策略运用水平显著高于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F=52.55,P〈0.01);男生的数学焦虑、数学成绩显著低于女生(t=-3.35、-2.69,P〈0.01);数学学习策略、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之间显著相关(r=0.18~0.39,P〈0.01);数学学习策略可以正向显著预测数学成绩(β=0.19,P〈0.01);数学焦虑可以负向显著预测数学成绩(β=-0.36,P〈0.01);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成绩不仅具有直接预测作用,而且可以通过数学焦虑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数学成绩(中介效应比例为35.5%)。结论: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掌握程度越好,数学焦虑水平越低,其数学成绩就会越高。
- 黎亚军
-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数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