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铨

作品数:43 被引量:22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沙棘
  • 7篇中国沙棘
  • 7篇种群
  • 5篇生态
  • 4篇育种
  • 4篇栽培
  • 4篇树种
  • 3篇选育
  • 3篇引种
  • 3篇杂交
  • 3篇杂种
  • 3篇生态环
  • 3篇生态环境
  • 3篇生态环境建设
  • 3篇适地适树
  • 3篇良种
  • 3篇环境建设
  • 2篇性状
  • 2篇性状变异
  • 2篇杂交育种

机构

  • 38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中国林科院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山西省林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3篇黄铨
  • 4篇佟金权
  • 4篇罗红梅
  • 4篇刘明虎
  • 3篇张建国
  • 1篇杨培林
  • 1篇董太祥
  • 1篇朱长进
  • 1篇王华缄
  • 1篇邓宗富
  • 1篇胡建忠
  • 1篇赵汉章
  • 1篇吕荣森
  • 1篇段爱国
  • 1篇宋云民
  • 1篇袁瀛
  • 1篇金争平
  • 1篇张吉科
  • 1篇王志刚
  • 1篇王志刚

传媒

  • 13篇沙棘
  • 6篇林业科学研究
  • 4篇林业科学
  • 4篇国际沙棘研究...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中国林学会林...
  • 1篇农村百事通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中国科技奖励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河北林学院学...
  • 1篇林业实用技术
  • 1篇2004年南...
  • 1篇中国林学会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6篇1993
  • 1篇1992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再谈沙棘栽培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0
2002年
沙棘是一个种群系统 ,不同的分类单元或不同的品种 ,都有不同的特性 ,沙棘造林时 ,不能用笼统抽象的概念 ,代替对不同品种生态特性的具体分析 ;沙棘造林要从生态学的角度 ,适地适树适品种 ,营造生态经济林 ,以使营造的林分能够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适度推广杂交种的沙棘种苗 。
黄铨
关键词:沙棘生态特性适地适树生态经济林栽培技术
中国沙棘的表型结构与种群变异被引量:32
1993年
在中国沙棘天然分布区内,自西至东选择青海省大通县东峡林区到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等5个有代表性的地方,用样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沙棘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及其组配情况,比较了各种群的异同;统计了各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的基本参数;揭示出各性状在群体内可自由组配的现象。认为5个种群可划分为两个地理群,地理群内相对一致,地理群间差异较大。种群变异表现为性状出现频率的递交。
黄铨佟金权
关键词:沙棘种群变异
中国沙棘的性状变异与演化趋势被引量:11
2003年
在中国沙棘天然分布区的主轴线上,自西南向东北,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地段,用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沙棘主要性状变异及性状间的组配情况;比较了不同地段的异同;统计了各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参数;探索了几个主要性状的演化趋势。认为中国沙棘乃是多态型的种群系统,即存在很大幅度的随机变异,也存在着地理种群间的差异。种群变异的主要特征是各主要性状出现频率随生态——地理条件而递变,但群内变异幅度小,而群间差异显著。
黄铨
关键词:中国沙棘性状变异性状演化
我国第二阶段一期沙棘育种工作草案(2011~2015年)被引量:1
2011年
1育种现状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第一阶段沙棘育种工作,经过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国外良种沙棘引进、沙棘优良品系选择、沙棘杂交育种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选育出了一批果实较大、产量较高、棘刺较少、营养品质较好的优良品种和杂交品系(表1,图1)。
胡建忠金争平吕荣森黄铨张吉科单金友
关键词:育种工作沙棘育种现状品系选择杂交育种
大果沙棘品种适应性及其综合评价被引量:29
2007年
在黑龙江绥棱、内蒙磴口及陕西永寿试验区对俄罗斯的12个大果沙棘品种和蒙古的1个大果沙棘品种的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影响大果沙棘在我国的适应性的主要因子是环境因子。在大果沙棘品种的推广中,首先要注意地理位置,其次,在适宜栽培区确定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品种的适应性差异,即需要进行品种的选择。(2)从高纬度引进的品种,在中国的适应性表现是随着纬度的下降适应性逐渐下降,绥棱试验点、磴口试验点及永寿试验点分属最适引种区、适宜引种区及不适应区。(3)绥棱试验点4 500 kg.hm-2以上的品种有楚伊、浑金、优胜、橙色、阿尔泰新闻、乌兰格木6个品种,磴口试验点6 000 kg.hm-2以上的品种有楚伊、金色、优胜3个品种,这些品种丰产性好,是试验区值得大力推广的引进品种。(4)大果沙棘在中国的适应性区划可分为3个区:最适引种栽培区,如黑龙江绥棱县;适宜引种栽培区,如内蒙古磴口县;栽培驯化区,如陕西永寿县。
张建国段爱国黄铨罗红梅单金友吴永麟
关键词:大果沙棘综合评价
沙棘资源的利用和培育被引量:3
1994年
沙棘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将沙棘开发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突破口,是科学的具有远见的决策.但在沙棘发展中,要坚持适地适树、良种良法、合理布局、科技先行.在沙棘科研中应抓好良种选育与产品的深加工.
黄铨
关键词:沙棘
沙棘良种选育与推广
黄铨
通过多目标育种、多层次选择、多生态区布点,选、引、育、繁穿插并进的技术措施,选育出棕丘、川秀、华林1号、天水1号4个无性系品种。棕丘、川秀无刺、大果粒,百粒果重达40~60g,亩产果量1.0~1.5吨,条件优越时可达2....
关键词:
关键词:沙棘良种选育
中国沙棘的地理变异被引量:11
2003年
在中国沙棘天然分布区的主轴线上 ,自西南而东北 ,选择了 5个有代表性的地段 ,用样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中国沙棘主要经济性状变异及性状间组配情况 ,比较了不同地段的异同 ;统计了各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的变异参数 ;揭示出各性状在群体内可自由组配的情况。并以产地试验作验证 ,认为 5个种群可划分为两个生态—地理群 ,群内性状相对一致 ,群间差异较大。种群变异表现为各类性状特征出现频率的递变。
黄铨
关键词:地理变异中国沙棘种群变异
山西省关帝山中国沙棘种群表型结构的研究被引量:4
1992年
1989年秋季,用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分布于山西省关帝山寨则沟地区的中国沙棘的树型、发枝力、棘刺、果色、果形、果实重量等性状的变异,探讨了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和各主要性状的组配情况、分布形式和种群表型结构特征。指明关帝山的中国沙棘,是以主干型桔黄色、近圆果形植株为主体的多态型种群系统。百果重值较大,产果量较丰,可作为生态经济型造林用种的候选采种基地之一。
黄铨佟金权杨培林吕志农
关键词:沙棘种群结构
沙棘优良杂种选育研究被引量:41
2005年
以中国沙棘为父本,俄罗斯大果沙棘丘依斯克和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两个栽培种为母本,开展了杂交选育研究,共择出5个优良单株,其中从中国沙棘与丘依斯克的杂交子代中选出3个优良单株(C1,C2,C3),从中国沙棘与乌兰格木的杂交子代中选出2个单株(C13,C16)。5个优良杂种单株树高、地径、冠幅均显著高于母本乌兰格木和丘依斯克,但与父本中国沙棘接近。杂种2年生枝棘刺数为2~3个,界于父母本之间,与中国沙棘相比,棘刺数减少85%以上。优良杂种单株果实百果质量为21.98~29.98g,明显小于母本,比中国沙棘提高9.6%~48.4%。研究还表明:沙棘果实百果质量与纵径、长宽比呈极显著相关,与横径有一定的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果柄长与浆果果实大小没有相关性。种子千粒质量与其厚度达到极显著相关,与长度、宽度呈显著相关,与长宽比呈弱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
张建国黄铨罗红梅
关键词:沙棘杂种浆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