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摄渊

作品数:26 被引量:106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动脉
  • 11篇胚胎
  • 10篇动脉粥样硬化
  • 9篇细胞
  • 6篇人胎
  • 6篇弓状核
  • 5篇人胚
  • 5篇人胚胎
  • 4篇胎儿
  • 4篇体视学
  • 4篇胚胎学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血管
  • 3篇粥样硬化形成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形态学
  • 2篇血脑
  • 2篇血脑屏障

机构

  • 26篇江西医学院
  • 2篇江西省卫生厅
  • 1篇南昌市第一医...
  • 1篇江西省劳动卫...

作者

  • 26篇高摄渊
  • 11篇朱清仙
  • 10篇项守仁
  • 8篇吴开云
  • 7篇袁融
  • 3篇熊俊平
  • 3篇贾立明
  • 3篇黎静
  • 3篇李耀斌
  • 2篇雷军
  • 2篇刘福华
  • 2篇邓峰
  • 1篇肖远东
  • 1篇袁龙庆
  • 1篇陈道高
  • 1篇曾司鲁
  • 1篇王庆延
  • 1篇冯建高
  • 1篇邓锋
  • 1篇廖玎玲

传媒

  • 8篇江西医学院学...
  • 6篇解剖学杂志
  • 3篇中国体视学与...
  • 2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江西医药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科协首届...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6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血脑屏障的组织发生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探讨脑内毛细血管的生长发育与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用透射电镜对35只不同发育时期小鼠血脑屏障建立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及血管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胚胎第15、18天血管密度较低,出生后第一天血管密度增长明显,第7天下降,以后随年龄增长血管密度逐渐增加.内皮细胞由厚变薄,胞质减少,细胞间宽间隙减少,紧密连接范围增大;血管平均截面积逐渐减少,管腔的体密度增大,内皮细胞核的体密度呈波浪形变化.周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基膜逐渐完整增厚;各组血管密度之差与血管壁厚度之差呈正相关;星形胶质细胞胞突末端膨大,包绕着血管的范围渐增大.结论:研究为血脑屏障在各种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功能变化提供形态学依据.
贾立明高摄渊项守仁
关键词:血脑屏障内皮星型胶质细胞胚胎学
人胚胎小肠EC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5
1992年
本文用免疫组化双PAP法研究人胚胎小肠EC细胞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EC细胞于第9周出现,并随胎龄成比例地增加,以十二指肠上皮内密度最高,回肠最低,三肠段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基本平行且趋于直线.EC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其细胞突起可伸至固有层。上皮外未发现EC细胞,作者赞同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内胚层起源学说。
朱清仙项守仁高摄渊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胚胎学
维生素D诱发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6
1996年
将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实验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D(VD)60万单位/kg体重,对照组同时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实验组分别在3,18和34d不同时程以及对照组在34d各取主动脉作石蜡切片(HE染色)和超薄切片,在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发现:光镜下,实验组3d组血管壁未见明显变化;18d主动脉壁平滑肌增生,内皮及内皮下层有水肿变性;34d平滑肌增生明显,肌细胞排列紊乱,弹性纤维层结构不清,粥样斑块向管腔内突出。电镜下,实验组3d则可见内皮细胞有短突凸向管腔,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空泡;18d内皮突起多而高,呈微绒毛状,内弹性膜断裂,胶原纤维增多;34d内皮细胞核扭曲,内皮下胶原纤维增生,可见泡沫细胞,内弹性膜断裂处有平滑肌细胞伸入。对照组光镜和电镜结构均与正常无异。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易、经济、快捷地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方法。
吴开云高摄渊袁融庄文华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动物实验维生素D
人胎左冠状动脉的形态测量
1997年
本文将89例胎龄6~40周人胚胎的左冠状动脉主干用VanGieson-Orcein法染色,于光镜下用单网格测试系统测试。根据内弹性膜长度推算活体状态下各期胚胎左冠脉的大小和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内弹性膜随胎龄增厚、增长和弯曲。血管内外径、中外膜厚度及面积、内腔及血管面积均随胎龄增长,其增长速度中膜快于外膜,且中膜厚度的增长速度与管腔直径的增长速度一致,在各胎龄保持一定的比例。与传统的直接测量的血管参数相比,此法求出的结果,更接近活体状态的血管参数,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雷军项守仁项守仁高摄渊
关键词:冠状动脉形态计量学胚胎
人胚胎肾脏发生的体视学研究(摘要)
1992年
本文用体视学方法研究了38例13—34周龄胚胎肾脏的发育。测量了各个时期肾脏的体积;皮质的体积、皮质中肾小体的体密度、数密度、平均体积、截面平均直径、平均卡规直径、平均自由程和一侧肾脏的肾小体总数;皮质中肾血管球的体密度、表面积密度、表面积体积比、总体积和总表面积等20多项指标。结果表明:肾脏体积随胎龄呈指数曲线增长。
朱清仙袁融高摄渊
关键词:胚胎肾脏体视学
移植胚鼠弓状核细胞后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4
2000年
为进一步证实毁损弓状核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变化这一作用 ,用毁损弓状核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变化后 ,重新植入胚鼠弓状核细胞悬液来观察动脉壁的变化是否能得以恢复。实验用新生Wistar大鼠 18只 ,按出生后 1、3、5、7、9天皮下注射 10 %谷氨酸单钠 4g kg体重 ,共注射 5次 ,为毁损弓状核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存活 30天后 ,取 6只动物主动脉作为对照组Ⅰ ,另 12只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Ⅱ ,实验组在弓状核区重新植入 14天胚鼠弓状核细胞悬液 5 μL(细胞浓度为 1× 10 1 5 L) ,对照组Ⅱ植入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存活 30天后各取主动脉作电镜观察。结果发现 :对照组Ⅰ动物主动脉壁内皮细胞腔面可见微绒毛样突起 ,内皮细胞核有些扭曲 ,不规则 ,内皮下层未见增厚 ;对照组Ⅱ动物内皮细胞变性、脱落 ,内皮下层明显增厚 ,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空泡和胶原纤维 ,有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迁入内皮下层 ,这些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早期特征性病变 ;实验组动物内皮细胞核完整 ,内皮与内皮下层连接紧密 ,偶尔可见内皮细胞核扭曲。实验证明 ,在被毁损弓状核区重新植入胚鼠弓状核细胞后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恢复作用 。
吴开云高摄渊熊俊平李耀斌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弓状核细胞悬液
移植胚鼠弓状核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在我们以前的研究中证实,毁损下丘脑弓状核后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AS),为了进一步研究下丘脑弓状核对AS形成的调控作用,本文用毁损弓状核诱发AS后,重新植入胚鼠弓状核细胞液来观察AS的变化是否能得到恢复。实验用新生Wist...
吴开云高摄渊熊俊平李耀斌
关键词:胚鼠弓状核动脉粥样硬化
人胎小肠上皮细胞的形态发生被引量:1
1990年
用光镜和电镜方法研究人胎小肠上皮细胞的发生,发现了一种核下含嗜伊红颗粒的细胞和胞质内含嗜伊红团块的杯状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EC细胞和G细胞的发生以及EC细胞与嗜银细胞的关系,并对杯状细胞分泌物、M细胞及濑木帽进行了分析研究。
朱清仙高摄渊项守仁
关键词:胚胎细胞学组织化学小肠上皮细胞
人胎儿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发育被引量:6
2000年
采用免疫组化和体视学测量方法 ,对 6 2例 10 - 38周人胎儿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密度、平均灰度、算术平均体积及表面积与体积比进行测算 ,并与固有层淋巴细胞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胎儿发育过程中 ,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密度、平均灰度随胎龄增长而增加 ,但算术平均体积及比表面与胎龄无相关关系。与固有层淋巴细胞相比 ,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算术平均体积和比表面比固有层淋巴细胞的大 ,数密度比固有层淋巴细胞的小 ,而平均灰度与固有层淋巴细胞的无明显差别。
邓峰朱清仙黎静高摄渊
关键词:胎儿小肠上皮淋巴细胞发育体视学
测胎儿器官重量探讨其生长发育规律
1989年
根据1022例新鲜胎尸的不同受精龄与体重,十项重要器官(心、肝、脾、左右肺、左右肾、左右肾上腺、胸腺等)的重量进行测量,将所测得的原始数据输入到IBM-PC/XT微型计算机内进行数据处理,探讨胎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结果:(1)建立了胎儿体重与胎龄之间的推算式;(2)建立了胎儿各重要器官重量与胎龄之间的推算式;(3)建立了胎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量与胎龄之间的推算式;(4)按胎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量,用有序聚类分析方法,将胎儿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王庆延胡平平高摄渊项守仁廖玎玲
关键词:胎儿发育数据收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