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晶晶
- 作品数:38 被引量:160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肠CT造影序贯联合单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 许晓敏苏杰文余婷婷马晶晶张迎娣张红杰
- 克罗恩病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血清炎性活动指标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 :检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比例及血清炎性活动生物学指标血沉(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改变,并探讨其与CD疾病活动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CD患者46例,其中缓解期CD 31例,活动期15例。纳入同期病房收治的8例消化道息肉治疗后复查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估CD患者疾病活动严重程度。流式细胞仪检测CD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比例;血细胞仪检测PLT计数、MPV和PDW;魏氏法检测ESR;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结果:轻度和中度活动期CD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细胞比例较缓解期CD患者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活动期C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高于缓解期CD(P<0.05);CD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与ESR、血清CRP水平、CDAI评分呈负相关,而与患者MPV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改变异常以及Treg细胞比例减低与反映CD疾病活动的炎性指标ESR、血清CRP水平呈负相关,提示Th17/Treg细胞失衡与CD肠道炎症形成有关。
- 赵小静马晶晶朱云娟马海芹张怡张红杰
- 关键词:克罗恩病TH17/TREG细胞
- 胃大部切除术30年后胃结肠瘘1例
- 本例患者胃切除术后30年出现全身重度营养不良表现,确诊为胃横结肠瘘,其原因可能为术后吻合口溃疡穿透所致,但痰口粘膜光整,肠系膜无粘连似乎不能解释溃疡穿透所致瘘。 另一种原因,推测可能与30年前因消化性溃疡穿孔行手术治疗,...
- 蒋建霞于莲珍马晶晶施瑞华林琳
-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结肠瘘临床病例
- 文献传递
-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GTS-21对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通过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鼠结肠炎模型,探讨alpha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lpha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 ACh R)激动剂GTS-21改善模型鼠结肠炎症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8~10周龄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DSS模型组、GTS-21治疗组(每组8只)。DSS模型组采用自由饮用含3.5%DSS水造模,治疗组自由饮用3.5%DSS水,同时给予GTS-21[10 mg/(kg·d),腹腔注射],共7 d,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每天予各组鼠疾病活动性评分(DAI评分)。第8天处死小鼠,观察结肠黏膜组织大体改变并测其长度、湿重,HE染色后行肠组织学炎症(HI)评分;细胞因子芯片筛选变化的细胞因子;ELISA法进一步检测芯片筛选出的变化明显的细胞因子。结果:(1)DSS组鼠结肠长度变短[(8.22±0.37)cm vs.(11.65±0.30)cm,n=8,P<0.001],DAI评分较正常组增高[(1.51±0.10)分vs.0分,n=8,P<0.001],HI评分升高[(20.5±3.9)分vs.(0.9±0.4)分,n=8,P<0.001],表明造模成功;(2)给予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GTS-21的DSS模型鼠,DAI评分下降[(0.25±0.10)分vs.(1.51±0.10)分,n=8,P<0.001];结肠长度较DSS组改善[(9.42±0.32)cm vs.(8.22±0.37)cm,n=8,P<0.05];HI评分减低[(7.5±2.0)分vs(20.5±3.9)分,n=8,P<0.01],提示GTS-21能改善DSS诱导的鼠结肠炎症;(3)细胞因子芯片筛选实验结果表明,DSS组γ干扰素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FN-γ,CXCL9/Mig)升高最明显,此外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也明显升高;(4)进一步ELISA检测芯片变化最明显的CXCL9/Mig,发现DSS组鼠血清CXCL9/Mig明显升高(P<0.05),给予GTS-21后,血清CXCL9/Mig降低(P<0.05)。结论:GTS-21能减轻实验结肠炎鼠肠道炎症,该作用可能与减低趋化因子CXCL9/Mig水平,进而减少炎症细胞的肠道聚集有关。
- 朱云娟马晶晶赵小静张迎娣马海琴张红杰
- 组合式运动康复操对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疲乏的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组合式运动康复操对改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疲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在江苏省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70例IB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7月至10月就诊的IBD患者纳入试验组,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就诊的IBD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采用中等强度健步走的运动方式;试验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采用自行编排的组合式运动康复操的运动方式。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疲乏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IBD患者疲乏总分及体力活动减少、动力下降两个维度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总分以及全身症状、肠道症状、社会功能、情感功能4个维度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式运动康复操可以有效改善IBD患者的疲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丁文琴卞秋桂杨洁凤周美景王志祥马晶晶林征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疲乏生活质量护理
- 经内镜等离子微爆破碎石治疗肠道巨大粪石一例被引量:2
- 2016年
- 患者男,81岁,因“反复腹痛2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中腹阵发性胀痛,无放射痛,偶可触及右中腹包块,排气后消失。1周前饱食后腹痛再次发作,排气后缓解。查全腹CT平扫+增强提示盲肠结石(图1),予抗感染治疗,腹痛症状无明显缓解。
- 熊文婕马晶晶薛心泉林琳张国新倪金良
- 关键词:碎石治疗微爆破等离子反复腹痛肠道内镜
- 高三酰甘油血症对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研究高三酰甘油血症对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断奶1周雄性SD大鼠(约70g)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喂养4周。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胰腺腺泡细胞形态。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活力。给予不同浓度胆囊刺激素(CCK-8)刺激胰腺腺泡细胞分泌淀粉酶及乳酸脱氢酶(LDH),测定酶释放率。结果高脂饮食饲喂大鼠4周后,血清TG、FFA较正常饮食组明显升高(P<0.05)。高脂饮食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出现空泡样改变及内质网扩张。体外培养6h后,高脂饮食组胰腺腺泡细胞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且各浓度CCK-8引起的淀粉酶和LDH释放均高于正常饮食组(P<0.05)。结论饮食诱导的高三酰甘油血症可以引起大鼠胰腺腺泡细胞损伤。
- 马晶晶王兴鹏吴恺黄晓曦徐铭益曾悦
- 关键词:胰腺腺泡细胞三酰甘油乳酸脱氢酶
- 棕榈酸对雨蛙肽诱导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炎症早期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背景:高三酰甘油血症是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之一。血浆中增多的游离脂肪酸(FFA)可损伤多种细胞,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可能在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饮食中的主要FFA棕榈酸对雨蛙肽诱导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炎症早期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以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将细胞分为3组,雨蛙肽组加入终浓度为100 nmol/L的雨蛙肽.雨蛙肽+棕榈酸组加入相同剂量的雨蛙肽和终浓度为1 mmol/L的棕榈酸,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培养3h后提取细胞总RNA,应用含15000余条大鼠基因的大鼠Affymetrix 230A基因芯片检测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雨蛙肽+棕榈酸组较雨蛙肽组出现30条上调基因和15条下调基因,其功能涉及细胞信号转导、转录、脂质代谢、蛋白修饰等不同层次。结论:棕榈酸可能通过影响大鼠炎症胰腺腺泡细胞多种结构和功能基因的表达而加重其损伤。
- 马晶晶王兴鹏杨佳芳黄晓曦吴恺蒋海飚胥明
- 关键词:胰腺腺泡细胞棕榈酸雨蛙肽
- 肠屏障功能障碍临床评估指标建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0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因素,并初步建立临床评估方法。方法选取53例重症监护的危重病患者(APACHEⅡ评分≥8分)及27例同期住院患者(APACHEⅡ评分≤6分),记录其病史特点、临床症状、体征,并检测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二胺氧化酶、D-乳酸、高敏C反应蛋白,尿液乳果糖/甘露醇(L/M)排出比值、尿液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等指标。所得资料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与肠屏障功能障碍关系密切的因素,然后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最佳临界点和可疑值范围。结果肠屏障功能障碍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尿L/M比值、24 h尿液IFABP含量、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明显相关。以尿L/M比值、24 h尿液IFABP含量、血浆内毒素水平推测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78和0.76(P值均<0.05)。尿L/M比值的最佳临界点为0.145,诊断肠屏障功能障碍的敏感性为84.5%,特异性为88%。可疑值范围为(0.178,0.082)。24 h尿液IFABP含量和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受试者工作曲线最佳临界点分别为17 ng和0.055 EU/ml,敏感性分别为78%和78%,特异性分别为88%和78%。结论危重患者在原发病基础上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体征,并有肠道通透性增加(L/M>0.178)、肠道低灌注(尿液24 h IFABP>17 ng)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增高(>0.055 EU/ml)时可能发生肠屏障功能障碍。
- 黄晓曦王兴鹏吴恺马晶晶徐铭益
- 关键词:肠屏障功能影响因素
- 2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依次为腹痛(95.8%)、消化道出血(87.5%)、恶心呕吐(37.5%)和腹泻(8.3%)。14例患者紫癜样皮疹晚于消化道症状1~30 d,平均(13.7±9.8)d出现。24例患者中19例行内镜检查,73.7%(14/19)患者见十二指肠受累,其余依次为胃31.6%(6/19)、回肠31.6%(6/19)、空肠26.3%(5/19)、食管10.5%(2/19)、结直肠10.5%(2/19)。内镜下病变主要表现为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出血点;黏膜下出血及血肿;点片状糜烂;多发形状不规则溃疡,沿皱襞环行分布;结节样改变。内镜活检病理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层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黏膜固有层见红细胞渗出,并可见溃疡形成。仅1例出现毛细血管炎症性改变,血管壁可见灶性坏死。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紫癜样皮疹晚于消化道症状出现较为多见,为早期诊断带来困难。典型的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对早期诊断治疗有一定帮助。
- 马晶晶朱宏徐顺福施瑞华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内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