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林

作品数:232 被引量:667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1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21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3篇动脉
  • 88篇心脏
  • 82篇主动脉
  • 80篇手术
  • 75篇瓣膜
  • 65篇外科
  • 59篇心脏瓣膜
  • 37篇动脉瓣
  • 36篇主动脉瓣
  • 33篇术后
  • 32篇外科治疗
  • 27篇置换术
  • 26篇外科手术
  • 26篇夹层
  • 25篇冠状
  • 24篇冠状动脉
  • 23篇细胞
  • 20篇病变
  • 18篇血管
  • 18篇疗效

机构

  • 231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5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扬州市第一人...
  • 2篇解放军第97...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市第一医...
  • 1篇无锡市第四人...

作者

  • 232篇韩林
  • 204篇徐志云
  • 99篇陆方林
  • 96篇邹良建
  • 77篇张宝仁
  • 63篇徐激斌
  • 52篇郎希龙
  • 41篇宋智钢
  • 40篇张冠鑫
  • 36篇唐昊
  • 28篇梅举
  • 23篇唐杨烽
  • 23篇王崇
  • 22篇黄盛东
  • 18篇李莉
  • 16篇王志农
  • 15篇李白翎
  • 14篇朱家麟
  • 13篇薛清
  • 13篇王连才

传媒

  • 47篇第二军医大学...
  • 27篇中华胸心血管...
  • 17篇中国胸心血管...
  • 12篇国际心血管病...
  • 10篇中华外科杂志
  • 8篇中华临床医师...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中国心血管病...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国医师协会...
  • 3篇医用生物力学
  • 3篇山东医药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上海医学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全国冠状动脉...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18篇2013
  • 27篇2012
  • 29篇2011
  • 15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26篇2007
  • 8篇2006
  • 10篇2005
  • 9篇2004
  • 14篇2003
  • 7篇2002
  • 6篇2001
2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稳态层流下的内皮细胞形态特征变化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探讨稳态层流下的内皮细胞特征变化规律和血流切应力改变对血管内膜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小牛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模拟体内流动环境,建立平行平板流动腔模型。利用细胞定量图像分析系统和FITC-若丹明-次毒蕈环肽标记法,观察内皮细胞在稳态层流下形态与排列变化。结果:内皮细胞在1.0×10- 5,2.5×10- 5 kPa 剪切18 h 后,细胞趋于切应力作用方向排列,与静息态的细胞相比,长短轴比值变化显著[(1.20±0.10) vs(1.12±0.08),(1.38±0.15) vs(1.12±0.08),P< 0.01)],细胞面积无显著变化;在2.5×10- 5 kPa 剪切作用6 h 后,细胞面积和长短轴比值无显著变化,而细胞内骨架沿切应力方向重组;在2.5×10- 5 kPa剪切作用后的PAEC再次处于静息培养24 h 后,细胞向静息态细胞转变。结论:血流动力学特性中切应力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细胞形态的改变是细胞胞质内骨架蛋白分子重组的表现;同时,切应力引起内皮细胞的应变是可逆的,当切应力撤除后,细胞亦趋于低切应力下的形态特征。
韩林张宝仁柳兆荣朱家麟郝家骅徐志云李惜惜
关键词:内皮细胞切应力细胞骨架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比较高龄冠心病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与非高龄患者的不同。方法:选择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820例,高龄组(年龄≥70岁)222例,对照组(年龄<70岁)598例。收集患者入院后的相关资料,危险因素分为术前变量、术中变量及术后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影响高龄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术前合并COPD(OR=7.653)、OPCAB(OR=6.785)、体外循环时间(OR=1.263)。结论:对于高龄患者术前合并COPD及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是高龄组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患者更易从OPCAB中获益。
白一帆徐志云韩林张冠鑫李白领李斌朱吉林宝泉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高龄死亡率
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预防冠状动脉旁路术后房颤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在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房颤中的作用。方法常规体外循环(CPB)下CABG患者1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术前、术后常规服用倍他乐克。试验组倍他乐克用法同上但加用胺碘酮。两组比较CABG术后房颤的发生率。试验终点为术后第30天。结果CABG术后两组比较,试验组房颤发生率(6.7%)小于对照组(22.1%)(P<0.05)。两组内60岁以下患者房颤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内60岁以上患者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部<60岁与≥60岁患者房颤发生率比较无区别,而对照组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在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房颤中的作用优于单用倍他乐克,能进一步降低CABG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尤其对于60岁以上患者效果更加明显。我们推荐60岁以上患者,CABG术后在倍他乐克基础上积极应用胺碘酮,预防房颤的发生。
丁平李莉徐志云韩林何斌
关键词:胺碘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房颤
不同脑保护方法对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手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评价不同脑保护方法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主动脉手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ND)的影响。方法对78例行 DHCA 主动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逆行性脑灌注(RCP)和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CP)两种不同脑保护方法术后 TND 的发生情况,同时考察DHCA 时程对 TND 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RCP 组 TND 的发生率为34.9%(15/43),SCP 组则为11.4%(4/3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长 DHCA 时程(>50 min)的 TND 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短 DHCA 时程(<50 min)的 TND 发生率(P<0.05)。结论采用 SCP 作为脑保护方法和缩短 DHCA 时程可以降低 TND 的发生率,能够更好的保护脑功能。
韩庆奇徐志云张宝仁徐激斌韩林何斌赵铁军
关键词:主动脉深低温停循环脑保护
生物瓣置换术后早期衰败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3例报告并文献回顾
2015年
目的分析生物瓣置换术后早期衰败(EBF)原因并探讨应对策略。方法回顾长海医院2001年1月到2014年1月间接受生物瓣置换术后EB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利用PubMed以"bioprosthesis"、"heart valve prosthesis"、"early failure"、"bioprosthesis failure"为关键词对1994年至2014年间发表的EBF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回顾分析。结果 200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长海医院收治的650例生物瓣置换术者中有3例发生EBF(占0.5%),EBF原因分别为自身瓣叶粘连、代谢综合征导致生物瓣早期钙化、早期生物瓣血栓形成。文献回顾收集14例EBF病例,其中生物瓣与自身瓣叶粘连6例(42.9%);患者本身代谢异常3例(21.4%);术后早期生物瓣血栓形成2例(14.3%);慢性炎症反应2例(14.3%);手术操作不当1例(7.1%)。结论 EBF较少见,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安朝张本杨帆刘晓红唐昊陆方林张冠鑫韩林徐志云
关键词:生物假体病例报告
瓣环结构重建的瓣膜置换手术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总结瓣环结构重建的瓣膜置换手术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59例病人行瓣环结构重建的瓣膜置换手术,其中细小主动脉根部4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累及瓣环结构13例,钙化性主动脉瓣病变钙化斑累及主动脉瓣环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手术后主动脉根部出血1例.行主动脉瓣环重建加主动脉瓣置换术40例,二尖瓣瓣环重建二尖瓣置换术7例,主动脉-二尖瓣纤维环重建加主动脉二尖瓣置换术12例.结果 二尖瓣瓣环重建加二尖瓣置换手术与常规二尖瓣置换手术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主动脉瓣瓣环重建加主动脉瓣置换以及二尖瓣-主动脉瓣纤维连接重建加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均明显延长.本组术后早期死亡4例,占6.7%.术后再次开胸止血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无瓣周漏.结论 瓣环结构重建手术适合于瓣环过小需置人与体表面积相匹配的人工瓣膜、瓣膜病变累及瓣环结构的完整性或手术损伤等情况,尽管其手术操作较为复杂,主动脉阻断和体外循环时问均有所延长,但手术操作引起死亡的比率并未增加.
韩林徐志云邹良建王志农王军张冠鑫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心内膜炎主动脉瓣狭窄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23例的外科处理
2011年
总结23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冠状动脉病理特征、外科处理方法及效果。 临床资料2002年至2009年5月我们共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147例,其中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共23例。23例中男16例,女7例;年龄42—69岁,平均59.3岁。冠状动脉内膜完整17例,其中夹层仅累及冠状动脉开口13例,冠状动脉血管形成夹层4例;冠状动脉内膜撕裂6例。累及左冠状动脉5例,累及右冠状动脉10例,左、右冠状动脉均受累8例。
韩林徐志云邹良建陆方林徐激斌郎希龙唐昊张冠鑫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内膜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构建中细胞种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不同细胞种植在脱细胞猪主动脉瓣叶支架上的生长特点。方法 将猪主动脉瓣叶行脱细胞处理 ,并在其上分别种植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BAECs)、平滑肌细胞 (SMCs)、SMCs和 BAECs。结果 猪主动脉瓣叶中的细胞成分能完全去除 ,种植的 BAECs在脱细胞瓣叶表面形成一连续的细胞层 ,SMCs形成多层连续的细胞层 ,复合种植细胞则形成多层连续的细胞层 ;BAECs表面形成一连续的细胞层 ,其间为多层分布的SMCs,同时内皮细胞分泌前列环素 (PGI2 )的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不同种类的细胞在脱细胞瓣叶表面均生长良好 ,并呈现不同的生长方式 ,SMCs和 BAECs复合种植有可能为今后组织工程瓣膜构建中有关细胞种植提供参考。
叶福林徐志云韩林黄盛东张宝仁
关键词:细胞种植脱细胞组织工程心脏瓣膜SMCPGI2分泌
厄贝沙坦联合雷米普利在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雷米普利在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方法:120例风心瓣膜置换术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常规给予雷米普利5mg,1/d治疗,试验组加用厄贝沙坦150 mg,1/d。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为心功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6min步行实验、超声心动图各参数。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实验、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左室舒张朱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均改善明显(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雷米普利可显著改善风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逆转心室重塑。
丁平李莉徐志云韩林何斌胡莹
关键词:厄贝沙坦雷米普利慢性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体外脉动反应器的初步研制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体外脉动反应器应用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应力预适应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采用特殊材料自行设计制作了体外脉动反应器和预适应应力培养系统;将生物瓣置于反应器中运转,观察生物瓣的工作状态和系统的稳定性。以脱细胞猪主动脉瓣作支架,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作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叶,静态培养4 d后,置入反应器内进行预适应处理24 h(流量由30 ml/min调至400 ml/min,频率30次/min),观察内皮细胞残留情况,并与静态培养的瓣膜相比较。结果:预适应应力培养系统能产生搏动性液体流,生物瓣正常工作,运转7 d,系统状态稳定。静态培养成功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内皮细胞与瓣叶支架黏附紧密,沿瓣叶表面形成单层细胞层,生长状态良好;动态培养的瓣叶内皮细胞部分被冲刷脱落,但仍有少部分细胞(6.26%)残留黏附。结论:自行设计和构建的体外脉动反应器基本能模拟体内心脏瓣膜的血流动力学,用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预适应研究具有可行性。
王晓伟徐志云张宝仁黄盛东韩林张裕东叶福林
关键词:组织工程心脏瓣膜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