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隗世波

作品数:21 被引量:181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多发伤
  • 4篇颅脑
  • 4篇颅内
  • 3篇手术
  • 3篇颅脑损伤
  • 3篇脑损伤
  • 2篇血管
  • 2篇血浆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血清
  • 2篇预后
  • 2篇肾损
  • 2篇肾损伤
  • 2篇手术方法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凝血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重型

机构

  • 2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北京电力医院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天门市第一人...

作者

  • 21篇隗世波
  • 14篇刘青云
  • 5篇刘传杰
  • 4篇周游
  • 4篇陈宇
  • 2篇刘俊
  • 1篇殷刚
  • 1篇王学军
  • 1篇陈勇
  • 1篇程晶
  • 1篇韩俊
  • 1篇肖文勇
  • 1篇雷丹
  • 1篇唐朝晖
  • 1篇袁先厚
  • 1篇韩金花
  • 1篇卢武
  • 1篇陈勇
  • 1篇付俊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伤后不同时期休克发生类型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伤后不同时期的休克发生类型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于多家创伤中心的多发伤患者,入选年龄>18岁多发伤患者;排除受伤到入组时间>48 h,及有恶性肿瘤史,慢性消耗性、代谢性或免疫性疾病史者。伤后48 h内为伤后早期,伤后48 h至14 d内为伤后中期。收集患者疾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损伤严重度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资料,依据各休克类型的诊断标准,观察多发伤后不同时期休克的发生类型及特征。通过t检验、χ^(2)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多发伤后早期、中期休克发生率分别为73.1%、3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伤后早期、中期两组中,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HS)患者(83.6%vs.28.4%)、分布性休克(distributed shock,DS)患者(13.7%vs.80.9%)、心源性休克患者(3.5%vs.6.6%)的占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阻性休克(obstructive shock,OS)患者占比(8.4%vs.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不明型休克占比分别为1.6%、1.2%。多因型休克在伤后早期、中期占比分别为9.5%与14.4%。伤后不同时期多因型休克共观察到7种病因组合,伤后早期以HS+DS最为常见(42.3%),其次为HS+OS(28.8%);伤后中期以HS+DS最为常见(48.6%),其次为DS+OS(24.3%)。结论多发伤后休克发生率高,患者不同类型的休克可能同时存在或序贯发生,在制定休克复苏策略时应更加全面,以期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罗家柳唐良晟陈登邓海杨净植常特定程晶徐化强何苗勃万冬丽张飞宇吴梦帆刘青云隗世波汪文国殷刚唐朝晖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休克
按比例输注PRBC与FFP治疗多发伤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1∶1输注PRBC及FFP运用到治疗多发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TIC)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出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这一时间段本院接收并治疗的多发伤合并TIC患者106例,并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53例患者不依据比例注入悬浮红细胞(PRBC)与新鲜冰冻血浆(FFP),组二53例患者依据1∶1比例注入PRBC及FFP,比照两组患者的3天PRBC运用总量与预后情况。结果组二患者的3天PRBC运用总量与预后情况都好于组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1输注PRBC及FFP运用到对多发伤合并TIC患者辅以治疗后,能够减小患者输入红细胞的总量,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隗世波刘青云
关键词:FFP
弥散性轴索损伤(附9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总结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收治的97例DAI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疗经过,提炼诊断要点和治疗经验。结果经积极治疗,本组DAI患者存活54例(55.67%),其中16例恢复良好,14例中残,15例重残,植物生存9例;死亡43例(44.33%)。本病临床特征主要为头部暴力外伤史,伤后原发性意识障碍且持续时间较长,临床症状重却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影像学表现;治疗以防治脑缺氧、控制颅高压、降低脑代谢及防治各种并发症为主要措施。结论DAI是影响颅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的重要因素,准确诊断、有效应用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刘传杰隗世波卢武雷丹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
老年重型颅脑外伤10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总结影响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108例60岁以上、GCS评分3~8分的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本组生存者66例,生存率61.1%;死亡42例,病死率38.9%;预后不良率68.5%。结论老年慢性疾病、颅脑损伤程度、多发伤及并发症是其四个重要的致死因素,积极诊治多发伤,防治并发症,能改善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刘传杰肖文勇陈宇隗世波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老年人预后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型多发伤合并ARDS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型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重型多发伤合并ARDS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行常规监护,观察组36例,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护,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复苏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心输出量(CO)、心脏每搏输出量(SV)等体征变化,并比较两组胶体液量、平均输液量、复苏成功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复苏后HR、SVR水平低于对照组,MAP、CO、S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胶体液量、平均输液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多发伤合并ARDS患者实施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液体复苏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改善其预后。
隗世波刘青云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血流动力学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能准确测定颅内压力,是现代神经外科中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可导致脑血流量下降,甚至会引发脑疝危象,因此持续有创ICP监测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对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持续有创ICP监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隗世波陈宇周游刘传杰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感染患者检测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颅内感染患者检测降钙素原(PCT)的临床意义。方法进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87例,根据是否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45例)和未感染组(42例),另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多次检测PCT值并比较差异。结果感染组治疗后1、3、5、7、14 d PCT值分别为(24.53±13.24)μg/L、(13.42±4.51)μg/L、(6.56±3.24)μg/L、(1.45±0.63)μg/L、(0.44±0.12)μg/L;未感染组治疗后1、3、5、7、14 d PCT值分别为(0.54±0.13)μg/L、(0.47±0.15)μg/L、(0.39±0.11)μg/L、(0.44±0.09)μg/L、(0.51±0.14)μg/L;对照组首次体检后1、3、5、7、14 d PCT值分别为(0.34±0.14)μg/L、(0.32±0.09)μg/L、(0.29±0.16)μg/L、(0.41±0.07)μg/L、(0.31±0.13)μg/L;三组研究对象2周内P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感染组PCT值显著性高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但未感染组和对照组P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测降钙素原值对诊断患者是否为颅内感染有重要意义,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隗世波刘青云周游
关键词:颅内感染降钙素原
IL-33/ST2信号通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IL-33/基质裂解素2(ST2)信号通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03-2018-08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RDS患者92例,根据氧合状态将患者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38例)和重度组(24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IL-33 mRNA、sST2 mRNA、血清IL-33、血清sST2、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以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析ARDS患者血清IL-33、血清sST2水平与血清炎性因子、氧合情况、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AR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的IL-33 mRNA、sST2 mRNA、血清IL-33、血清sST2、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逐渐降低,PaO_2/FiO_2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显示,ARDS患者血清IL-33、sST2水平与TNF-α、IL-18、MCP-1、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与PaO_2/FiO_2呈负相关(P<0.05);血清IL-33、sST2、TNF-α、APACHEⅡ评分是AR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PaO_2/FiO_2是ARDS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IL-33 mRNA、sST2 mRNA、血清IL-33、血清sST2在ARDS患者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情况有关,IL-33/ST2信号通路可能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来参与ARDS的发生、发展。
隗世波刘青云钟群琼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3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神经外科患者颅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神经外科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提供有效地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345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并对发生感染患者的痰液、血液进行分离培养,细菌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常规操作,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 345例神经外科患者中有24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6.96%;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占62.86%,革兰阳性菌13株占37.14%;分布最多的病原菌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5.71%、22.86%、14.29%、11.43%;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平均为20.00%,而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2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敏感性均为100.00%;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00%、对头孢曲松为50.00%。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概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多见,主要病原菌的耐药严峻,临床需要进行相关监测,为颅内感染患者提供更好地治疗。
隗世波刘青云周游刘传杰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内感染病原菌药敏性
IL-33修饰的BMSCs通过MyD88减轻脓毒症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AKI)大鼠的效果及对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8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转染组(移植未转染的BMSCs)和IL-33转染组(移植转染IL-33的BMSCs),每组20只。比较4组大鼠72 h内存活率;移植前及移植后24、48和72 h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移植72 h后,用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损伤;用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4(TLR4)和MyD8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33转染组大鼠的生存率高于模型组和阴性转染组(P<0.05)。模型组大鼠SCr和BU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L-33转染组大鼠移植后SCr和BUN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低于模型组和阴性转染组(P<0.05)。模型组肾脏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和阴性转染组比较,IL-33转染组肾脏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肾脏组织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和阴性转染组比较,IL-33转染组肾脏组织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IL-1β、IL-6、TNF-α、TLR4和MyD8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和阴性转染组比较,IL-33转染组IL-1β、IL-6、TNF-α、TLR4和MyD8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IL-33基因修饰的BMSCs可显著改善脓毒症AKI大鼠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IL-33调控TLR4/MyD88信号通路、抑制肾脏炎症反应有关。
隗世波刘青云石雅娴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髓样分化因子88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