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英

作品数:20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放射性
  • 6篇污染
  • 4篇海洋生物
  • 4篇核素
  • 3篇指示物
  • 3篇生物监测
  • 3篇放射性污染
  • 3篇CO
  • 3篇CS
  • 2篇弹涂鱼
  • 2篇对虾
  • 2篇生物体
  • 2篇生物体内
  • 2篇浓集
  • 2篇珠江口
  • 2篇铯137
  • 2篇环境保护
  • 2篇海洋污染
  • 2篇放射性核素
  • 2篇放射性同位素

机构

  • 20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20篇陈英
  • 19篇蔡福龙
  • 12篇许丕安
  • 4篇钱鲁闽
  • 2篇蔡锋
  • 2篇陈巧云
  • 2篇邱曼华
  • 2篇陈亚明
  • 2篇杨加东
  • 2篇林志锋
  • 2篇陈淑美
  • 1篇杨嘉东
  • 1篇李平雨
  • 1篇吴晋平
  • 1篇林秋明
  • 1篇林荣澄
  • 1篇霍湘娟

传媒

  • 10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核技术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台湾海峡

年份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5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4
  • 1篇1983
  • 1篇19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带海洋环境中BHC和DDT的行为特征研究Ⅰ.中国珠江口区旱季BHC和DDT的含量与分布被引量:30
1997年
本文于1994年11月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旱季珠江口区环境中BHC和DDT的含量与分布。结果表明,表层海水BHC含量为0.187μg/L,DDT为0.080μg/L;底层海水BHC为0.117μg/L,DDT为0.506μg/L。沉积物BHC为11.15×10-9(干),DDT为33.46×10-9(干)。海水中的盐度、DO。
蔡福龙林志锋陈英杨加东陈淑美蔡锋钱鲁闽
关键词:BHCDDT珠江口海洋污染气相色谱法
^(110m)Ag在几种海洋生物体内的行为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研究了扁藻、三角褐指藻、丰年虫对 ̄(110m)Ag的浓集以及 ̄(110m)Ag在两组实验条件下(天然海水与过滤海水)进入泥蚶体内的器官通道、积累器官分布及排泄。结果表明:扁藻比三角褐指藻早到达动态平衡,且浓集能力前者高于后者一个数量级,二者的浓集系数分别为1.09×10 ̄3、4.06×10 ̄2;丰年虫的无节幼体对 ̄(110m)Ag的浓集过程离散度较大,浓集系数在1.3×10 ̄2~1.5×10 ̄2之间;泥蚶各组织器官均能迅速浓集 ̄(110m)Ag,紧要器官依次为:内脏>鳃>外套膜>斧足>闭壳肌>血液>外壳;胃肠为 ̄(110m)Ag吸收的主要器官通道;天然海水中泥蚶各组织器官对 ̄(110m)Ag的浓集能力(除闭壳肌外)均大于过滤海水实验组;排泄实验后,泥蚶的血液 ̄(110m)Ag损失的百分比较大,而鳃、外套膜、内脏中 ̄(110m)Ag的残留量较大,外壳除表现出对 ̄(110m)Ag的重吸收外,还与 ̄(110m)Ag在体内转移有关。
吕维琴蔡福龙陈英
关键词:核反应堆放射生物学海洋生物残留量
若干核素对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转移规律的研究
蔡福龙陈英许丕安李平雨邱曼
该项研究根据生态学原理建立人工小生态环境,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和先进的测量装置,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放射性核素对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转移规律,其中核素在海洋生物链网中的传递规律研究,在国内属开拓性研究;所设计的悬挂皮肤渗...
关键词: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迁移放射性同位素同位素示踪技术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
热带海洋环境中BHC和DDT的行为特征研究 Ⅱ.中国珠江口区雨季BHC和DDT的含量与分布被引量:14
1998年
本文于1995年7月在东经113°00′00″~113°58′00″,北纬220°00′00″~22°44′00″的珠江口区采集海水、表层沉积物、气溶胶和海洋生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研究样品中BHC和DDT的含量与不同区域的分布。结果表明,就其平均值而言,表层海水BHC含量为0.045μg/dm3,DDT为0.041μg/dm3;底层海水BHC含量为0.048μg/dm3,DDT为0.035μg/dm3。沉积物BHC为11.07×10-9·干;DDT为17.88×10-9·干。气溶胶BHC为0.136ng/m3;DDT为0.078ng/m3。海洋生物BHC的范围为0.403×10-9·鲜(海带)~8.644×10-9·鲜(贻贝);DDT为1.770×10-9·鲜(浮游植物)~207.6×10-9·鲜(海鸟)。在雨季,海水中BHC和DDT由于受到珠江径流的稀释而含量偏低;BHC、DDT在表层海水及表层沉积物的区域分布,雨季和旱季类似。BHC和DDT在海洋生物中的含量,随着海洋食物链成员生物营养级的提高而提高。它们在不可食部分的含量高于可食部分,海鸟的羽毛是积累BHC和DDT的关键器官。
蔡福龙林志锋陈英杨加东陈淑美蔡锋钱鲁闽
关键词:BHCDDT热带农药污染
若干核素在几种海洋生物的生化成分中的分布
1984年
137Cs、134Cs、85Zn、60Co、59Fe和54Mn等核素,是核电站和核工业向海域排废的主要裂变元素和活化元素,它们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和累积,在生态学的研究上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种类核素的生物学作用不同,因而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也各有特点[1,2]。研究核素在生物体内重要化学物质的分市。
蔡福龙陈英许丕安黄凌毅邱曼华林荣澄
关键词:生化成分DNA核素海洋生物水生生物
用硕大草藨作为河口放射性污染指示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以硕大藨草为材料,采用多核素示踪法研究了该海草作为河口区放射性污染指示物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硕大藨草对^(137)Cs、^(65)Zn、^(60)Co、^(59)Fe、^(54)Mn等核素的积累与核素浓度的相关系数均>0.71;硕大藨草浓集上述核素进入第8天就趋于动态平衡;土壤中的核素经一个月洗脱后,植物体内核素的残留量最低仍达 9.2%,处于可检测范围内。测定了地上茎从海水中及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核素分别在根部、地下茎、地上茎的浓集系数,结果表明前者的吸收能力大于后者。再通过浓集系数公式的换算,可以同时反映海水、土壤两方面放射性的污染程度。
蔡福龙陈英许丕安赖招才
关键词:生物监测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污染
^(110m)Ag在对虾和罗非鱼体内的积累与分布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采用示踪法研究了 ̄(110m)Ag在对虾、罗非鱼体内的积累、分布以及排泄作用。结果表明,浓集 ̄(110m)Ag的关键器官为对虾的内脏、罗非鱼的鳃、胃肠及肝胆,其浓集系数最高分别为1.6×10 ̄3、1.4×10 ̄2、6.5×10 ̄2、9.5×10 ̄1。 ̄(110m)Ag进入对虾、罗非鱼体内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通过摄食途径增加了动物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经过排泄实验表明:罗非鱼的鳃、胃肠及对虾的附肢、肌肉里的 ̄(110m)Ag损失显著,其残留量分别为15%、17%、27%、28%,而肝胆和生殖腺及对虾的内脏对 ̄(110m)Ag有重吸收现象,其 ̄(110m)Ag的残留量分别高达740%、240%、333%。
钱鲁闽蔡福龙陈英
关键词:对虾罗非鱼
^(137)Cs、^(60)Co在海洋生物体内的积累和分布被引量:3
1983年
本文报导了^(137)Cs、^(?0)Co双核素示踪法研究它们在扁藻、轮虫、泥(虫廿)、对虾、罗非鱼等重要水产品体内的积累与分布。并以单核素示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对虾以外的其他生物体内^(?0)Co 的积累大于^(137)Cs;胃肠和肝脏是鱼类积聚^(?0)Co、^(137)Cs 的主要器官,而对虾的头胸部和附肢是积聚^(?0)Co的主要部位,^(137)Cs在对虾体内倾向于全身性分布。
蔡福龙陈英吴晋平许丕安
关键词:海洋生物铯137钴60
放射性核素的生物指示物及其监测方法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通过单核素与多核素示踪,从海洋生物对不同浓度放射性核素的吸收和积累及其相关性、海洋生物对积累在体走核素的排出、海洋生物吸收放射性核素达到动态平衡时浓集系数的测定等三方面筛选,可以作为^(137)Cs、^(134)Cs、^(90)Sr、^(65)Zn、^(60)Co、^(59)Fe、^(54)Mn等放射性污染的生物指示物。最后推荐贻贝的足丝、悦目大眼蟹整体,大弹涂鱼的性腺、肌肉、头部,硕大蔗草地上茎等海洋生物或其器官分别作为监测海水、沉积物中上述核素的生物指示物。介绍了生物监测方法,并给出计算时必需的放射性浓集系数。
蔡福龙陈英许丕安赖招才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指示物
悦目大眼蟹作为海洋放射性污染指示物的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以悦目大眼蟹(Macrophthalmus erato de Man)为材料,采用多核素示踪方法研究生物作为海洋放射性污染指示物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悦目大眼蟹对137Cs、134Cs、65Zn、60Co、59Fe、54Mn等6种核素的积累量与核素的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作者认为,悦目大眼蟹的整体生物用作6种核素的指示物是可靠的,尤以65Zn、54Mn最为理想。文中还论述了核素进入悦目大眼蟹的器官通道和生物浓集的过程,测定了各主要器官的浓集系数。
蔡福龙陈英许丕安赖招才
关键词:放射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