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艳峰

作品数:58 被引量:28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预后
  • 23篇肿瘤
  • 22篇细胞
  • 19篇甲状腺
  • 15篇鳞状
  • 15篇鳞状细胞
  • 12篇细胞癌
  • 12篇鳞状细胞癌
  • 11篇鳞癌
  • 8篇乳头
  • 8篇乳头状
  • 8篇晚期
  • 7篇腺癌
  • 7篇腺肿瘤
  • 7篇甲状腺癌
  • 7篇甲状腺肿
  • 7篇甲状腺肿瘤
  • 7篇喉肿瘤
  • 6篇预后分析
  • 5篇舌肿瘤

机构

  • 57篇中山大学
  • 4篇昆明医学院第...
  • 4篇东莞市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云南省肿瘤医...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江西省肿瘤医...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8篇陈艳峰
  • 35篇陈福进
  • 28篇李秋梨
  • 24篇杨安奎
  • 18篇欧阳电
  • 17篇张诠
  • 17篇郭朱明
  • 15篇曾宗渊
  • 12篇孙传政
  • 12篇宋明
  • 11篇李浩
  • 9篇高云飞
  • 9篇陈文宽
  • 5篇郭剑锋
  • 5篇关中
  • 4篇魏茂文
  • 4篇刘天润
  • 4篇管志伟
  • 4篇林少建
  • 4篇陈伟超

传媒

  • 8篇癌症
  • 7篇中山大学学报...
  • 7篇中华耳鼻咽喉...
  • 4篇中国耳鼻咽喉...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0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一原发性舌癌和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性舌癌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放疗后第二原发性舌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性舌癌和252例第一原发性舌癌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比较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Kaplan-Meier方法计算累计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第二原发性舌癌与第一原发性舌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性别、原发灶大小、cTNM分期、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5年生存率、原发灶位置、临床和病理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颈淋巴结清扫、cTNM分期是影响舌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性舌癌在原发灶发生部位、临床和病理淋巴结转移率等方面有自身的特点,其预后差于第一原发性舌癌;但鼻咽癌放疗史不是影响舌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性舌癌患者行手术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可能有利于其预后。
孙传政陈福进曾宗渊李秋梨陈艳峰宋明
关键词:第二原发癌舌肿瘤鼻咽肿瘤
SH3RF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本研究通过检测SH3RF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上的表达,分析SH3RF1表达与PTC患者在临床各相关参数: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临床分期、颈...
邓维叶陈艳峰高云飞张诠杨安奎郭朱明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病理
喉鳞状细胞癌多原发癌81例临床报道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s,MP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101例喉鳞癌患者中81例 MPC 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用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本组喉鳞癌 MPC 发生率为7.4%(81/1101)。其中头颈部 MPC29例(占35.8%),口腔癌和鼻咽癌最多见,有放疗史的患者较易并发头颈部 MPC(x^2=5.7,P=0.017);非头颈部 MPC 52例(占64.2%),以肺癌(25.9%,21/81)和食管癌(22.2%,18/81)最多见。本组消化道 MPC 37例(占45.7%),呼吸道 MPC 32例(占39.5%)。同时性 MPC 14例(占17.3%),中位发生时间2个月;异时性 MPC 67例(占82.7%),中位发生时间28个月。本组 MPC 病理类型以鳞癌(占66.7%)最多见,有吸烟、饮酒史的患者较易发生多原发鳞癌(P=0.007)。声门上型先证喉癌 MPC 中,食管癌和口咽癌的发生率较高(P=0.04);声门型先证喉癌 MPC 中,口腔癌、鼻咽癌和肺癌的发生率较高(P=0.006)。本组总的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2%,29.7%。其中积极治疗组(53例)5年生存率达45.5%,而因故放弃治疗患者(28例)3年生存率为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喉鳞癌 MPC 以肺癌和食管癌最常见。有放疗史的患者较易发生头颈部MPC。有吸烟、饮酒史的患者较易发生多原发鳞癌。MPC 对喉鳞癌患者预后影响较大,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提高这类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田慎之陈福进曾宗渊伍国号杨安奎李秋梨陈艳峰
关键词:喉肿瘤鳞状细胞肿瘤多原发性存活率
229例晚期舌鳞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Ⅲ~Ⅳ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一1999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治的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晚期舌鳞癌患者共229例。应用 Kaplan-Meier...
刘天润杨安奎陈福进李秋梨曾宗渊陈艳峰欧阳电郭朱明张诠
关键词:口腔癌预后
文献传递
原发性喉小细胞癌五例
2008年
原发性喉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喉部恶性肿瘤,恶性程度极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85年1月至2000年间共收治原发性喉小细胞癌患者5例,占同期收治喉癌患者总数的0.38%。5例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现报道如下。
肖琪田慎之陈福进曾宗渊李秋梨陈艳峰关中
关键词:原发性喉部恶性肿瘤肿瘤防治中心喉癌患者恶性程度病历资料
嗓音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术后声带麻痹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嗓音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嗓音训练—物理因子模式)治疗术后声带麻痹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术后声带麻痹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嗓音训练-物理因子模式治疗,1个月后,评估治疗前后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最长发声时间(MPT)、声带运动情况的变化;统计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配对t检验对比治疗前后相应指标的变化,通过亚组分析研究嗓音训练—物理因子模式治疗疗效与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术中喉返神经保护情况、介入治疗时机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嗓音训练-物理因子治疗模式可以有效降低VHI量表中的功能、生理、情感3个模块的评分(11.78±3.06,P<0.001;9.9±2.8,P<0.001;9.7±3.13,P<0.001),同时能延长MPT(5.62±3.88,P<0.001),显著改善声带闭合程度(Z=5.62,P<0.001)。未发现不同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康复治疗介入时机、术中喉返神经保护情况的亚组之间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嗓音训练—物理因子治疗模式对术后声带麻痹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其对于在不同时机介入治疗、年龄、性别、术式的患者均有显著疗效。
宁莉陈颖乐方雪梅陈丽慧林泳琴陈艳峰
关键词:嗓音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甲状腺癌声带麻痹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3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38例HT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情况、近期疗效等。结果:38例中男5例,女33例,男:女为1:6.6,颈部有肿块32例,声嘶4例,颈部压痛1例,无症状1例。22例行甲状腺功能和相关抗体检查,血总T3升高1例,降低1例;T4升高1例,降低3例;TSH升高10例,降低3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升高9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升高18例(其他患者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均未提示HT。15例行甲状腺和淋巴结的细针穿刺检查,提示为甲状腺癌7例,提示为HT合并甲状腺癌3例,提示颈部淋巴结见甲状腺癌转移2例,其余未能作出诊断。3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服用左甲状腺素,100μg/d。随访时间9~65个月,3例肿瘤复发,2例失访,其余患者情况稳定。结论:女性HT较男性更容易合并甲状腺癌,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甲状腺相关抗体检查、影像学检查结合细针穿刺是诊断HT合并甲状腺癌的有效手段,手术治疗疗效较好。
KARKI ANIL B欧阳电李秋梨刘天润陈福进陈艳峰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手术活组织检查
中期舌体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及诱导化疗在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在中期舌体鳞癌治疗中的价值,以及影响中期舌体鳞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999年12月间首次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住院治疗的符合条件的 cTNM 中期(Ⅱ、Ⅲ期,T2-3N0或 T1-3N1)舌体鳞癌患者122例。单纯手术69例,诱导化疗后手术治疗53例,其中顺铂+5-氟尿嘧啶+博来霉素 A5(简称 PBF 方案)诱导化疗17例,博来霉素 A5单药诱导化疗36例。Kaplan-Meier 法计算累积生存率,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随访时间为7~177个月,平均随访(79.9±49.8)个月(±s),死亡45例(包括5例失访),失访率4.1%,存活77例中66例随访5年以上。全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9.4%、69.0%,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7%、66.3%;单纯手术组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73.1%,PBF 方案组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70.1%,博来霉素单药诱导化疗后手术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61.1%,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P=0.8106);单纯手术、PBF 诱导化疗后手术、博来霉素诱导化疗后手术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0.4%、41.2%和38.9%;单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未见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x^2=1.148,P=0.563)和远处转移率(x^2=2.305,P=0.316);多因素分析显示舌癌复发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舌癌复发是影响中期舌体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诱导化疗未见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PBF 方案和博来霉素单药方案对舌体鳞癌的诱导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孙传政陈福进李晓江曾宗渊隋军邓莅霏陈艳峰
关键词:舌肿瘤预后
单中心24年1915例口腔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中国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分析1990~2013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初次治疗和随访的1915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期、治疗模式及5年疾病特异生存率(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并分别分析1990~1999年、2000~2009年及2010~2013年3个时期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期、治疗模式、5年DSS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990~2013年该癌症中心收治的全部口腔鳞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为(54.8±12.6)岁,男女性别比约2∶1;舌是口腔鳞癌最好发的部位,占63.6%;Ⅰ-Ⅱ期和Ⅲ-Ⅳ期病例比例相当;治疗模式中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占80.4%。全部口腔鳞癌的5年DSS为57%;生存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女性、非吸烟者、非饮酒者的生存率高于男性、吸烟者、饮酒者;唇、舌、口腔其他部位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3%、42%;接受以手术为主、非手术的治疗方法的患者的5年DSS分别为66%、19%。从变化趋势上看,1990~1999年与2010~2013年,发病年龄和男女性别比相对稳定;唇和舌鳞癌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口腔其他部位鳞癌所占比例逐渐上升;治疗模式中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所占比例从77.7%提高到91.3%;5年DSS从53%逐渐提高至64%,其中女性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从55%逐渐提高至78%,男性患者的5年DSS则相对基本稳定;接受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的患者的5年DSS从62%逐渐提高至69%。结论1990~2013年该癌症中心收治的口腔鳞癌患者的5年DSS稳步提高,尤其是女性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舌鳞癌患者的生存率达到全球发达国家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率水平;接受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的患者所占比例及生存率逐渐提高;口腔其他部位鳞癌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唇和舌鳞癌患者,提示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对口腔其他部位鳞癌的治疗与研究,提高其生存率。
陈树伟杨安奎张诠陈文宽李浩李秋梨陈艳峰陈伟超杨中元张星宋明
关键词:鳞状细胞口腔临床病理特征
Notch-1在木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Notch-1在木村病的表达,指导木村病患者的优化治疗。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方法评估Notch-1蛋白在40例木村病患者组织和15例慢性淋巴结炎组织中的表达,分析Notch-1与木村病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40例木村病患者中,男性患者占92.5%(37/40),7.5%(3/40)为女性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38岁。肿块的直径范围为1.0~6.5 cm。Notch-1在复发的11例木村病患者中,63.6%(7/11)高度表达,36.4%(4/11)低度或中度表达。Notch-1表达、嗜酸粒细胞计数、肿块最大直径与复发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性别、肿块部位、肿块个数与复发无相关性(P>0.05)。结论 Notch-1高表达可能为木村病复发患者的一个有效观察指标,可为预后提供评估途径及指导患者个体优化治疗。
邓维叶高云飞陈艳峰李浩杨远忠郭朱明
关键词:NOTCH-1血管淋巴样增生嗜酸粒细胞增多性霍奇金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