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彬
-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省血液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校特色志愿队伍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高校特色志愿队伍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福州地区36所高校,每所3名志愿者骨干共108名设定为对照组;2017年福州地区36所高校,每所3名志愿者骨干共108名设定为试验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管理,试验组应用特色强化管理。比较2组参加志愿服务总次数;志愿者在本中心发表报道情况;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知晓率;献血者对志愿服务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参加志愿服务总次数多于对照组;试验组在本中心发表报道例数多于对照组。试验组对献血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献血者对志愿服务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校特色志愿队伍的建立,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增加了志愿服务总次数、增加了发表报道例数,提高了献血知识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 张爱钦陈建彬张晓杰程娟
- 关键词:无偿献血工作
- 高校“献血日”无偿献血创新模式的探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高校设立"献血日",每月定点定时开展献血活动新模式,在高校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福州地区2017—2019年已实施"献血日"模式的6所高校,2018年7月1日为时间分界点,分界点之前为传统模式期、之后为新模式期,分析"献血日"模式实施前后的献血场次、人次、献血量、初筛有效性及献血者满意率的差异。结果高校"献血日"新模式的实施,增加了高校献血场次与人次;献血量增加29.2%;平均每场次工作强度下降11.3%;"献血日"新模式淘汰率低于传统献血模式(χ^(2)=34.76,P<0.05);献血者满意率提升。结论 "献血日"新模式增加了高校献血场次、人次和献血量,提高了初筛有效性,提升了献血者对献血服务的满意率,对稳定和扩大高校献血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 陈建彬张爱钦高临洲王艳梅
- 关键词:无偿献血献血服务
- 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被引量:35
- 2005年
- 目的了解和认识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1月~12月在本中心无偿献血的33651人,对献血量及献血次数的不同分类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献2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483人(2.21%),再次献血者19人(0.08%);献4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245人(2.26%),再次献血者15人(0.14%);献200ml与400ml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524,P>0.05),两组内献血数比较差异具显著性意义(χ2=0.762,P<0.05). 结论 200ml与400ml献血量与献血反应无明显关系,但献血次数对献血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 张爱钦林燕陈建彬
- 关键词:献血量献血次数献血反应
- 认知干预结合优质护理在初次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22年
- 随着献血者日益增多,血站的采血服务一直在不断提升,如今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不断加强、专业知识不断丰富以及护理技巧也不断提升,多数医疗机构提倡优质护理服务,在实际献血服务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1-2].但是,很多初次献血者由于缺少足够的献血知识以及紧张情绪等原因,可能出现心慌、恶心、呕吐、头晕、眼花等不良反应,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同时降低献血的积极性并影响其二次献血,对献血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3].美国一项无偿献血的调查表明,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程度低会减低其献血的积极性.认知干预是基于认知理论,在认知实践中产生的一种通过纠正对事物错误的认知而改变本人或他人固有思维的心理干预措施[4].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初次献血者提前进行认知干预,并且结合优化护理措施,以探讨认知干预结合优质护理在初次献血中的应用效果.
- 杨晓霞许燕花陈建彬
- 关键词:认知干预优质护理初次献血者献血工作献血服务护理技巧
-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诊断单采血小板铁缺乏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在诊断单采血小板铁缺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福建省血液中心机采大厅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男性献血者100例,根据血清铁蛋白(SF)水平,将献血者分为铁缺乏组(20例)和正常组(80例).采用ADVIA212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液学指标,分析各血液学指标与CHr的相关性,绘制各血液学指标诊断铁缺乏的ROC曲线,计算各血液学指标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铁缺乏组CHr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r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红蛋白(Hb)、SF均具有正相关(P<0.001);各项血液学指标诊断铁缺乏的ROC曲线下面积:Hb为0.804,MCV为0.828,MCH为0.878,MCHC为0.757,CHr为0.909.把CHr30.75pg作为临床分析临界值,其诊断铁缺乏的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75.0%.结论CHr优于传统指标,可较为准确诊断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铁缺乏,是铁缺乏筛查和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 陈建彬陈金英周叶萍张秋芳钟文娟
-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铁缺乏
- 肌肉收缩与舒张练习对预防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评估献血者在捐献全血过程中采取肌肉收缩与舒张练习对降低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福州地区2016年5月—2019月6月初次献血的1784名低龄(18—23周岁)献血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83):由血站工作人员在献血过程中指导献血者做肌肉收缩与舒张练习(AMT)并完成采血;对照组(n=701):献血者按常规方式完成献血,其间不做AMT干预。监测2组献血前、后血压与脉率,DRVR发生情况,并通过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估2组献血前、后的焦虑水平。结果本组初次低龄献血者DRVR总发生率1.57%(28/1784),其中实验组为0.83%(9/1083)、对照组为2.71%(19/701)(P<0.01);AMT实验组中的获益人群按性别划分女性献血者为50.04%(542/1083)(P<0.01),按全身血容量划分,以≥3300 mL的献血者占比最高[81.81%(886/1083)](P<0.01),按献血量/全身血容量划分,以<10%的献血者比例为最[70.64%(765/1083)](P<0.05)。AMT实验组献血者收缩压波动更小(2.47—8.85 mmHg)(P<0.01);女性献血者中献血后状态焦虑量表得分为6—12分者DRVR发生率更低[1.04%(4/383)](P<0.05)。结论对低龄初次献血者在捐献全血过程中实施AMT能有效降低其DRVR发生率,尤其对低龄初次女性献血者是预防DRVR有效的方法。
- 曾嘉陈辉叶丽琴陈建彬
- 关键词:血管迷走神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