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奇

作品数:31 被引量:178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入侵
  • 10篇杂草
  • 8篇植物
  • 5篇入侵性
  • 5篇外来入侵
  • 5篇除草
  • 5篇除草剂
  • 4篇性状
  • 4篇药害
  • 4篇作物
  • 4篇敏感性
  • 4篇残留药害
  • 3篇后茬
  • 2篇一枝黄花
  • 2篇幼苗
  • 2篇幼苗生长
  • 2篇预警
  • 2篇原产地
  • 2篇杂草稻
  • 2篇杂草群落

机构

  • 14篇南京农业大学
  • 10篇广东省农业科...
  • 6篇上海师范大学
  • 6篇浙江师范大学
  • 3篇上海出入境检...
  • 2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江苏徐淮地区...
  • 1篇陶氏益农中国...

作者

  • 31篇陈国奇
  • 9篇田兴山
  • 9篇冯莉
  • 8篇董立尧
  • 6篇郭水良
  • 4篇强胜
  • 4篇高家东
  • 3篇印丽萍
  • 3篇岳茂峰
  • 3篇崔烨
  • 3篇杨彩宏
  • 3篇张玉华
  • 2篇李明丽
  • 2篇付佑胜
  • 2篇郝建华
  • 2篇李俊
  • 2篇刘庆虎
  • 2篇张泰劼
  • 1篇毛俐慧
  • 1篇陈世国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3篇杂草科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野老鹳草在安徽夏熟作物田过去20年间的恶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
2013年
调查了野老鹳草在安徽夏熟作物田间的发生情况,并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目的是揭示其在田间发生、演替的规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间,野老鹳草的发生频度由23.08%上升到91.84%,在样地中的平均优势度由0.024极显著上升到0.559(P<0.01),这种演替主要发生在年降水量增加的皖南地区和人口密度上升较快的淮北地区。水旱连作田的发生频度显著高于旱连作田,农田作物连作模式成为影响野老鹳草发生频度的关键因子。而影响野老鹳草发生优势度的主要环境因子则是最热月均温,低于28.7℃的水旱连作田中野老鹳草发生的优势度最高,而最热月均温高于28.7℃的旱连作田中该种发生的优势度最低。
陈国奇何云核强胜
关键词:入侵杂草气候
恶性入侵植物豚草的繁育系统特性被引量:6
2015年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是原产于北美的一年生恶性入侵植物,目前已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威胁农业、生态和民众健康。该种雌、雄头状花序同株,以种子繁殖,因而其有性繁殖特性对其扩散和爆发具有重要影响。运用套袋授粉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等实验方法,对入侵江苏常熟的豚草种群的繁育系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豚草花粉活力在开花后第4天开始出现,第8天到第10天花粉活力比较高;柱头可授性在开花第2天开始出现,第5天到第8天柱头可授性较高;同植株上同一时期开花的雌花的柱头可授性和雄花的花粉活力有5d左右的重叠期。不套袋处理(自然条件)和异株授粉处理下,豚草的结实率都比较高,分别达48.4%和44.4%,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同株授粉处理的结实率较低,仅3.4%,极显著低于不套袋处理和异株授粉的结实率(P<0.01)但显著大于0(P<0.05)。分析表明,豚草属于自交不亲和种,但又可部分自交亲和,不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因此,对在新分布区的零星豚草植株进行及时防除,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郝建华金洁洁陈国奇王立新
关键词:豚草菊科外来入侵植物自交不亲和性
甲咪唑烟酸残留对后茬不同蔬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为探讨除草剂甲咪唑烟酸对后茬不同蔬菜作物生长的影响,在使用240g/L甲咪唑烟酸水剂有效成分108g/hm2防除秋花生田杂草收获后,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进行了对后茬茄科蔬菜(茄子、番茄、辣椒、马铃薯)、瓜豆类蔬菜(黄瓜...
冯莉张泰杰高家东陈国奇田兴山
关键词:残留药害蔬菜品种幼苗生长
文献传递
应用部分植物性状和DNA C-值评估被子植物入侵性的研究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受外来植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随着经济、社会和各种内外交流的不断发展,防治形势越来越严峻,新的入侵种爆发的危险性极高,建立有效的植物入侵性评估体系,从而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入...
陈国奇
关键词:入侵性性状
文献传递
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外来种入侵及其管理现状被引量:34
2010年
农业生态系统极易遭受外来生物入侵。作者根据文献资料和多年工作观察统计出入侵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外来生物共计92科175属239种,其中植物155种,动物55种,微生物29种,植物多为有意引入后逸生,而动物和微生物则主要是无意引入。外来入侵种发生数量呈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渐减少的趋势。这些入侵种中,来源于美洲的最多(占45.04%),其次是欧洲(22.90%);菜地(包括温室大棚)和果园入侵种最多,分别达64.85%和66.53%,而半年期的秋熟旱地和夏熟旱地分别占34.31%和23.85%。其中17种外来杂草、10种害虫、7种病原菌为恶性有害生物,应作为防除的重点目标。目前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长期施用化学农药,在侵入我国农田的入侵种中,已有51种在世界不同地区演化出抗药性生物型,因而需重视生物防治、农业和生态防治以及检疫等的综合应用。今后外来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入侵格局、机制和趋势,入侵途径以及生物入侵和抗药性生物型对农业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转基因作物导致的生物入侵等问题值得关注。
强胜陈国奇李保平孟玲
关键词:原产地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水稻田稗属(Echinochloa spp.)杂草对稻田常用除草剂的敏感性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明确我国稻田发生较多的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crus-galli)、硬稃稗(E.glabrescens)和无芒稗(E.crus-galli var.mitia)3种稗属(Echinochloa spp.)杂草对稻田常用除草剂的敏感水平,以及光头稗(E.colonum)、西来稗(E.crus-galli var.zelayensis)、长芒稗(E.caudata)、水稗(E.phyllopogon)和水田稗(E.oryzoides)5种发生较少的稗属杂草对稻田主要除稗剂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水平。[方法]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供试杂草对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采自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稗种群对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丁草胺、口恶嗪草酮和二甲戊灵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其ED50值大于推荐高剂量;对双草醚、精口恶唑禾草灵和口恶唑酰草胺敏感。采自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硬稃稗种群对口恶嗪草酮和丁草胺则产生了抗药性,对口恶嗪草酮ED50值高于推荐高剂量,丁草胺处理剂量为推荐高剂量的1.5倍时对硬稃稗的鲜质量抑制率达62.10%,对五氟磺草胺、嘧啶肟草醚、口恶草酮、乙氧氟草醚和双草醚敏感。采自江苏省丹阳市珥陵镇无芒稗种群对二氯喹啉酸和口恶嗪草酮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其ED50值高于推荐高剂量,对丁草胺和乙氧氟草醚敏感。发生较少的光头稗、西来稗、长芒稗、水稗和水田稗对五氟磺草胺都较为敏感。[结论]不同种类的稗属杂草对除草剂的敏感性有着明显差异,3种发生较多的稗属杂草分别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王琼陈国奇姜英王庆亚姚振威董立尧
关键词:除草剂敏感性
江浙沪不同杂草类群性状与入侵性关系的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对于江苏、浙江和上海境内现有的647种杂草,统计了包括入侵能力、生活史、果实大小和数量、繁育系统和对水分环境适应方式等32个植物学和生态学性状.以这32个指标为基础,通过聚类分析将647种杂草分成11个类群.再以入侵能力为独立变量,其他31个性状为因子,应用SPSS13.0软件中的GLM和Bivariate分析模块,探讨了647种杂草作为整体和在不同类群中入侵能力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如果将647种杂草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直根或块根、单性花、多年生、中生或阴生和花部两侧对称等性状的植物入侵能力较弱,而种子(或果实)数量多、生活史短、适生于阳生和湿生环境的植物往往具有较强的入侵性.但是,如果统计各类群中杂草入侵性与性状间的关系,发现在某个杂草类群中与入侵性关系密切的性状,在另外的杂草类群中不一定与入侵性有关.因此,不可能用某个统一的指标体系来评估不同生态适应对策的植物的入侵性.提出,要在特定区域开展外来植物入侵性的预测,首先应了解该地区的杂草有哪些生态适应类群,再判断目的植物更接近于何种杂草类群.
李明丽郭水良印丽萍陈国奇
关键词:杂草入侵性性状
南方二氯喹啉酸残留药害早期诊断和预警亟待研究
剂残留药害严重威胁南方稻-菜高效轮作生产模式,其早期诊断和预警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二氯喹啉酸(3,7-二氯-8-喹啉羧酸)是华南稻田最常用的除草剂之一,其残留药害具有很高的潜伏性,轻则使农产品品质下降和减产,重则导致绝收...
陈国奇田兴山冯莉
关键词:除草剂二氯喹啉酸残留药害风险预警
珍稀蕨类植物瓶尔小草根状茎形态、光合和种群生态学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是珍稀古老的蕨类植物.对分布于浙江金华北郊的瓶尔小草研究表明:(1)瓶尔小草明显地呈集群分布式样,其斑块直径从小到大分别约为0.6m,1.4m,4.8m,相应斑块内植株数目分别约为357株,940株,1833株,基于根状茎的传播方式在瓶尔小草种群扩散中起了重要作用,这种传播方式也限制了该种快速传播;(2)瓶尔小草的生态位宽度为0.2889,低于分布点上其他伴生植物的平均值,瘦风轮(Calam inthagracilis)、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红穗苔草(Carex argyi)与瓶尔小草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但是这些植物的生态位又明显宽于瓶尔小草,说明瓶尔小草受到这些杂草的竞争性胁迫;(3)瓶尔小草光饱和点为9×10-4mol.m-2.s-1,补偿点为2.4×10-5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45×10-6mol CO2.m-2.s-1,是一种典型的低光效阴生植物;(4)从根状茎总长度、总体积、表面积、突出面积等比较发现,瓶尔小草吸收水份和矿质元素的能力相对较弱.
郑园园郭水良陈国奇娄玉霞
关键词:瓶尔小草生态位光合特征根状茎
广东中部地区高温季节蔬菜田杂草群落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和农田生境呈现深刻的变革,农田草害不断加剧,及时掌握农田杂草群落特征,积累相关数据资料迫在眉睫。于2013年夏季对广东典型蔬菜种植区的90块典型菜田杂草群落进行了样地调查,在90块菜田记录了82种杂草,包括16种外来入侵杂草;82种杂草共涉及27科54属,其中超过5种的科包括:禾本科(14种)、菊科(12种)、莎草科(8种)、玄参科(7种)、蓼科和苋科(5种)。杂草中频度最高的为碎米莎草(Cyperus iria,88.9%);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水虱草(Fimbristylis miliacea)、牛筋草(Eleusine indica)、通泉草(Mazus japonicus)、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草龙(Ludwigia hyssopifolia)等均超过60%;频度在10%以上的杂草共26种,其中禾草类5种、莎草类3种、阔叶类18种。在所调查田间,阔叶草种类较多,且平均发生盖度显著高于禾草和莎草(P<0.05),菜心田间禾草类杂草相对盖度显著低于其它作物田,莎草类杂草显著高于其它作物田;水旱轮作田间莎草类杂草的盖度显著高于旱连作田(P<0.05)。对26种常见杂草与耕作因子间进行RDA排序,结果表明,水旱轮作、种植甜玉米(Zea mays)、种植豇豆(Vigna unguiculata)、种植丝瓜(Luffa cylindrica)等因子均对田间杂草群落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和原始数据可为研究华南地区菜田杂草群落及其演替趋势积累第一手资料。
陈国奇冯莉田兴山
关键词:农田杂草盖度外来入侵杂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