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军明

作品数:28 被引量:29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气候
  • 7篇季风
  • 7篇降水
  • 6篇污染
  • 5篇亚洲-太平洋...
  • 5篇涛动
  • 4篇遗传算法
  • 4篇气候影响
  • 4篇环流
  • 4篇反演
  • 4篇大气环流
  • 3篇源强
  • 3篇植被
  • 3篇植被覆盖
  • 3篇植被覆盖变化
  • 3篇排放源
  • 3篇排放源强
  • 3篇热力
  • 3篇夏季
  • 3篇空气污染

机构

  • 28篇中国气象科学...
  • 5篇国家气象信息...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天津市环境监...

作者

  • 28篇陈军明
  • 15篇赵平
  • 7篇徐大海
  • 6篇朱蓉
  • 5篇刘舸
  • 3篇郭晓寅
  • 2篇董才桂
  • 2篇黄永建
  • 2篇周秀骥
  • 2篇张恺
  • 2篇南素兰
  • 2篇吕俊梅
  • 2篇王成善
  • 1篇刘屹岷
  • 1篇丁明虎
  • 1篇柳艳菊
  • 1篇潘旸
  • 1篇张胜军
  • 1篇李维亮
  • 1篇胡志群

传媒

  • 5篇气象学报
  • 4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气象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地学前缘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第六届全国风...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4篇200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白垩世(80Ma)东亚气候的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CCSM2全球气候系统模式以及重建的古地理资料研究了晚白垩世(80Ma)东亚的古气候特征。模拟结果表明:80Ma时期东亚地区大范围盛行的风向和气压系统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由此可以推断东亚地区当时是存在季风环流的。与现代气候比较,白垩纪时期大陆上空的大气环流系统经向特征更明显,这种特征可能与当时欧亚大陆东西向跨度较小有关。此外,在当时偏暖的背景下,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呈现出一致的变化特征,即冬季风和夏季风都比现代强。年平均降水的分布型和现代的情况比较相似,降水最大值出现在10°S~10°N的赤道辐合带中,与西太平洋相邻的大陆东岸降水也较多,其中心超过1200mm,而在中纬度的内陆地区降水则稀少。虽然与现代情况相似,80Ma在30°N附近的西太平洋上也为多雨带,然而在东亚陆地上没有多雨带,这说明了青藏高原隆升在现代东亚夏季梅雨形成中的重要性。此外,模拟的80Ma时期东亚地区气候要比现代温暖,相同纬度的表面气温要高2℃以上,模拟的温度与地质证据估计的温度比较接近。
陈军明赵平王成善黄永建
关键词:晚白垩世古气候模拟
应用SSIM模型反演与评估二氧化硫污染面源被引量:1
2006年
针对在缺少有效二氧化硫低空面源排放清单的情况下,应用SSIM(SourceStrengthInversedModel)模式对SO2低空面源源强的反演功能,完成了天津市蓝天工程改燃措施实施后二氧化硫相对量化改善效果的模拟评估,同时模拟了SO2面源源强改善前后的空间分布,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该模式所解决的污染面源源强核查难点问题,在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中具有通用指导作用。
刘伟梅鹏蔚陈军明
1990年代中国东部NCEP再分析高空资料的问题探讨
2013年
资料是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关于NCEP再分析资料与其他资料的对比和可靠性评估等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重点介绍了最近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相对于中国探空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中的中国东部对流层温度和位势高度在1992—2000年系统性偏低,即该资料高估了1990年代对流层温度和位势高度的年代际下降程度。与此相联系,NCEP再分析资料中中国东部对流层和地面气候变化出现了不匹配。NCEP正好在1992年改变了观测数据偏差订正表,这可能是造成上述不一致的主要原因。NCEP资料的这一偏差可能影响到对高空气候变化趋势和年代际突变的正确判断,因此使用该资料研究中国东部气候变化时,需特别谨慎。
刘舸赵平吴仁广陈军明
关键词:探空观测NCEP/NCAR年代际位势高度
天津采暖季SO2排放源强的反演
本文利用天津市环境监测站2000~2002年采暖季SO的逐时观测资料,应用窄烟云稀释矩阵(SSIM)模式反演得出天津市采暖季SO面源排放清单。在该反演源清单的基础上使用城市复合源(PAL)模式计算出的浓度分布与监测浓度对...
陈军明徐大海朱蓉
文献传递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同化对江淮暴雨模拟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GSI同化系统(Gridpoint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 System)对我国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进行直接循环同化分析,并采用WRF-ARW3.5.1中尺度模式对2013年我国夏季江淮流域典型暴雨过程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质量控制的雷达径向风、反射率因子资料经GSI同化系统同化后,可形成合理的分析增量.仅同化径向风,模拟的风场与实况更接近,模拟的降雨落区与观测雨带位置更加接近.仅同化反射率因子,对水平风场的直接调整比较小,通过水凝物含量调整,对水平和垂直风场进行调整,对降水的落区影响较小,主要影响模拟的降水强度.同时同化两种资料,能更好地反映风场特征,并改善强降水的落区和强度的模拟.模拟改善最明显是在积分12~36h时段内,该时段有效雷达资料量较多,表明同化雷达资料对暴雨模拟确实具有正效果.
张新忠陈军明赵平
关键词:中尺度模式云分析暴雨
遗传算法在点源扩散浓度反演排放源强中的应用
污染源清单的建立是目前城市大气污染浓度预报中的一大障碍.本文使用遗传算法和多点源扩散模式,从控制点浓度成功地反演了点源排放清单.源强反演值的统计结果表明,该方法尽管简单易行,但效果较好,为空气污染预报系统提供了一种反演排...
陈军明徐大海朱蓉
关键词:源强反演遗传算法空气污染预报
文献传递
大气中二次细粒子污染的宏观机制及其前体物环境容量被引量:7
2019年
文章建立了大气化学动力学方程组,用来描述在大气自净过程中前体物产生二次细粒子污染的宏观机制.该方程组的动、静态解式可用于计算前体物和二次细粒子浓度比值与大气物理清除力、化学反应速率以及与污染区域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其动态解给出了按有关大气污染物局地浓度和气象监测数据计算实际大气中还原性污染物的氧化反应总体速率常数的理论公式.静态解给出的二次细粒子浓度与其前体物排放率及大气自净能力的函数关系可用于确定前体物的大气环境容量.作为范例,在给定二次细粒子浓度参照限值为100μmol m^-3时,利用中国378个气象站40年的逐时记录和当前所采集到的前体物的总体氧化反应速率的时、空分布序列,按上述函数求得了集总前体物大气环境容量为24890×10^10mol a^-1.在给定细粒子年均浓度限值为35μg m^-3,硫酸盐、硝酸盐各占细粒子总量的30%和20%的比例限制下,SO2、NOx、NH3容量分别为1255、1344和832(10^10g a^-1).同时也给出了各地区在上述条件下,不同重现期的前体物清除率密度分布图.
徐大海陈军明
关键词:前体物大气环境容量重现期
夏季亚洲陆地和热带-北太平洋SST对亚洲-太平洋气候的相对控制
夏季热带-北太平洋SST的主要模态表现为在热带太平洋和北太平洋中纬度之间的反位相关系,这种模态北称为热带-北太平洋模态(TNPM)。它的变率与亚洲-太平洋气候异常密切相关,对应于一个偏高的TNPM指数(即正和负SST异常...
赵平Yang Song简茂球陈军明
文献传递
中国西部植被覆盖变化对北方夏季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5
2010年
植被覆盖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成因之一,植被改变对气候的反馈可能会加强或者减缓气候的变化。文中利用CCM3全球气候模式以及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中国西部的植被覆盖资料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这两个时期植被变化对北方夏季区域气候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植被增加的地方,地面吸收的辐射通量增加;植被减少的地方,地面吸收的辐射通量减少。地面辐射平衡的变化造成局地大气热量异常,并引起周边大气热量的调整,从而导致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相对于70年代的植被状况,用90年代植被模拟的北方地区对流层上层为异常气旋性环流,而中、低层为异常反气旋环流,东北亚到中国东部盛行异常北风,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南。这种异常环流特征说明模拟的90年代中国东部夏季风明显减弱,异常的环流形势造成华北和东北地区夏季水汽输送减少,水汽辐合减弱,年降水量减少了40 mm,呈现减少的特征,这是和观测事实是比较吻合的。降水和环流的异常还造成华北和东北夏季平均地面气温降低了0.4—0.8℃。因此近30年来中国西部植被变化可能是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以及北方夏季降水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陈军明赵平郭晓寅
关键词:植被变化区域气候东亚季风降水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2
2009年
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北半球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不仅对亚洲季风和降水变率有着重要影响,而且还通过激发类似于亚洲-太平洋涛动的大尺度遥相关,影响着北美和欧洲以及南印度洋的大气环流和气候.青藏高原气候不是被动的受热带太平洋海温影响,它也可以通过北太平洋大气环流调制着太平洋热带和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春、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异常通过影响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哈德莱(Hadley)环流和赤道辐合带(ITCZ),调制着热带ENSO发展,因此研究从青藏高原气候异常来预测ENSO发展的方法是必要的.这体现了北半球海-陆-气相互作用的本质.由于过去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区气候的影响方面,因而加强研究青藏高原在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十分必要.
周秀骥赵平陈军明陈隆勋李维亮
关键词:亚洲季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