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 作品数:33 被引量:193H指数:7
- 供职机构:清远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丙氨酰谷氨酰胺辅助治疗脓毒症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脓毒症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以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清远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120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丙氨酰谷氨酰胺,剂量为0.4g/(kg×d),每日最大剂量为20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胰岛素使用剂量、血糖水平、院内感染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6月生存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胰岛素使用剂量分别为(3.8±3.1)、(4.5±3.5)IU/h,血糖水平分别为(8.9±2.0)、(10.8±3.1)mol/L,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及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6月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脓毒症患者,每日静脉滴注丙氨酰谷氨酰胺,可能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院内感染发生风险,但对患者预后无显著改善效果。
- 林钦汉张明陈军周海波罗丹华
- 关键词:丙氨酰谷氨酰胺脓毒症血糖
- 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意义被引量:4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严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导致AKI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CRRT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严重脓毒症的集束化原则治疗。早期治疗组尿量<0.5 mL?kg-1?h-1,持续治疗超过6 h疗效不理想时,即开始接受CRRT;常规治疗组尿量<0.5 mL?kg-1?h-1,持续治疗超过24 h或首次出现难以纠正的酸中毒、心力衰竭(心衰)才开始行CRRT。比较两组患者尿量、肌酐、血氧饱和度、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以及28 d生存率、ICU住院时间、器官支持时间等生存资料,评价早期CRRT对患者的治疗意义。结果早期治疗组ICU平均住院时间(d:6.5&#177;1.7比8.2&#177;1.6)、器官支持时间(d:5.3&#177;1.8比6.0&#177;1.4)、尿量恢复时间(d:3.4&#177;0.9比4.8&#177;0.5)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1周内尿量恢复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46.2%比28.8%,P<0.05);1周内肌酐恢复比例低于常规治疗组(55.0%比7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肌酐恢复时间相当(d:5.1&#177;1.3比5.2&#177;1.2);早期治疗组28 d生存率高于常规治疗组(41.2%比3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CRRT未能显著改善严重脓毒症AKI患者的预后,但有利于患者尿量的早期恢复,缩短ICU住院时间、器官支持时间及透析时间。
- 林钦汉张明陈军周海波黄国栋
- 关键词:严重脓毒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右美托咪定在ICU心脏术后机械通气的镇静镇痛的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ICU心脏术后机械通气的镇静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ICU心脏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及咪达唑仑,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结果:两组间镇痛镇静效果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脉推注吗啡次数以及谵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右美托咪定,可取得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 温振杰陈军刘建凌
- 关键词:机械通气镇静镇痛
- 急性脑出血伴呼吸衰竭应用EICU呼吸机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伴呼吸衰竭应用EICU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急性脑出血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EICU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RR及动脉血气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R、RR、PaO_2、SpO_2、PaCO_2、pH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R、RR、PaO_2、SpO_2、PaCO_2、pH水平均显著改善,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92%;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伴呼吸衰竭应用EICU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纠正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平衡,改善患者的预后,协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杨祥陈军龚剑锋向镜芬
-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呼吸衰竭
- 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及胸腺肽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制造脓毒症模型,胸腺肽治疗组子胸腺肽干预,其他组予生理盐水对照。通过心脏彩超观察大鼠心功能变化,取心肌组织分别检测各组激活p38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AP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氟(NO)水平,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结果脓毒症组心肌细胞磷酸化的p38 MAPK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上调,TNF-α、NO水平增高。胸腺肽α1能抑制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磷酸化的p38 MAPK、TNF-α、NO水平的增高,改善心脏EF值。结论胸腺肽α1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途径对脓毒症心肌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张明林钦汉陈军温振杰刘建凌
- 关键词:胸腺肽Α1脓毒症心肌损害
-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测定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氮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分析其在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心衰患者52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52例。评价其心功能情况及临床变化。ELISA法测定患者入院时、第5天血浆NT-proBNP浓度及入院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实验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可以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力衰竭的敏感指标,并可用于判断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由于NT-proBNP浓度与LVEF值呈负相关,有望通过NT-proBNP浓度来预测患者的LVEF值。
- 郭永军符秋红陈军孔媛媛邱敏吴志云
- 关键词:心力衰竭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 胸腺肽α1对脓毒症脑病大鼠脑组织TNF-α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对脓毒症脑病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刺法制造SD大鼠脓毒症模型,根据神经行为学评分判定脓毒症脑病(septic encephalopathy,SE)大鼠16只,随机分为SE实验组8只,SE对照组8只,另取有脓毒症无SE症状的8只大鼠作为非SE对照组。SE实验组大鼠给予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其他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评估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水迷宫平均逃离潜伏期,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并用ELISA方法测定脑组织中TNF-α的含量。结果 SE实验组较SE对照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水迷宫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脑组织TNF-α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可改善SE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及神经系统功能,降低脑组织中TNF-α表达水平,减轻脓毒症脑病对机体的损害。
- 陈军刘艳艳张明温振杰刘建凌
- 关键词:胸腺肽Α1肿瘤坏死因子-Α水迷宫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探讨其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总结治疗效果。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临床病症包括腹痛、黄疸、腹胀、呼吸困难、心律过快、低血压、少尿、胸腔积液及血尿淀粉酶检查指标升高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后患者病症出现不同程度的缓解(血常规与尿常规指标改善)。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疾病具有危重性,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病症,改善患者预后。
- 林钦汉张明陈军
-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感染性休克合并症
- 七叶皂甙钠治疗各种原因脑水肿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联用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各种病因所至的脑水肿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应用20%甘露醇1g/(kg·d),分2次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次,1次/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以上用药的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10~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1次/d静脉滴注;均14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脑水肿有效率为85%高于对照组的67.5%,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与甘露醇合用治疗脑水肿疗效确切。
- 陈军
- 关键词:脑水肿甘露醇Β-七叶皂甙钠
-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受体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测定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可溶性ST2受体浓度,分析其在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方面的意义。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60例。评价其心功能情况及临床变化。ELISA法测定患者入院时、第3天血清可溶性ST2受体水平、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及测定入院时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实验组血清可溶性ST2受体(s ST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可溶性ST2受体(s ST2)水平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呈正相关(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可溶性ST2受体(s ST2)浓度可以作为判断患者有无心力衰竭的实用指标,并且对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由于s ST2浓度与LVEF值呈负相关,有望通过s ST2浓度来预测患者的LVEF值。
- 郭永军关永东陈军孔媛媛邓素贞邱敏陈洁文
- 关键词: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