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佳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新生儿科护士心电监护仪警报管理行为意向的质性研究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新生儿科护士心电监护仪警报管理行为意向,旨在为探索新生儿科有效的心电监护仪警报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制定访谈提纲,于2022年2月—3月对汕头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3名新生儿科护士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3个维度(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共提取出积极态度、消极态度、群体压力、领导压力、患方压力、知识技能、设备性能、工作负荷8个主题。结论 :多数受访者对心电监护警报管理持积极态度,警报管理行为主要受到来自群体、领导、患方三方面外界压力的影响,且存在知识技能、设备性能、工作负荷多方面阻碍因素。护理管理者可探索新生儿警报管理策略和实施方案,促进新生儿科警报管理质量改进。
- 姚玫贤吴桂丽彭泽华陈佳佳卢晓霞
-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新生儿科护士心电监护仪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用机械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的215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尽早用机械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给药过程中应加强保暖,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呼吸道管理和体位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 黄少燕陈海钿陈佳佳陈伟璇
- 关键词:肺透明膜病肺表面活性剂护理
- 优质护理服务在PICU的实践与效果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讨论优质护理服务在PICU病室的运用价值。方法以我院PICU病室收治的284例患儿为对象,采取优质护理后,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从护理态度、健康宣教、治疗效果三个方面就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以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在PICU病室的运用价值。结果本本组284例患儿经过3~48 d的治疗,均成功出院。家长对健康宣教和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均为100.00%。在护理态度上,满意率为99.65%。1例不满意,该对夫妇系高龄产子(男46岁,女42岁),胎儿出生后,伴有窒息、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时间为48 d。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地安抚家长情绪,提升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推动和谐医院建设,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是PICU病室护理工作发展的趋势。在临床的实践中,要进一步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在PICU病室的建设和运用。
- 吴巧燕朱玉燕陈佳佳
- 关键词:优质护理护理满意度
- 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长度探讨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的长度。 [方法 ]通过对 10 0例病人采取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 >4mm和见回血后再进针约 3mm两种方法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 ]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约 3mm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 ( χ2 =7.0 86,P <0 .0 1) ;两组输液中断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χ2 =6.60 9,P <0 .0 1)。 [结论 ]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约
- 李卫华林晓琪刘森珍陈佳佳
- 关键词:静脉穿刺回血后
- 非营养性吸吮和音乐治疗缓解新生儿疼痛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NS)、音乐治疗(MT)在缓解新生儿疼痛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08年4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入选的90例新生儿按照住院号从小到大顺序分为对照组、NNS组和MT组,每组30例。在新生儿足后跟采血前1min开始持续至结束实施干预,共12min,对照组不予干预措施。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心率、经皮氧饱和度(SpO2)及新生儿疼痛行为(NIPS)评分,采集针刺前1min、针刺时和针刺后1,5,10min的数据,比较各种干预措施缓解新生儿疼痛的临床效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疼痛刺激后各组的心率均显著加快、Spo,均显著降低、NIPS评分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NNS、MT干预措施均可缓解疼痛刺激引起的心率、SpO2和NIPS评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临床医护人员可通过使用NNS和MT缓解新生儿疼痛。
- 郭文璇蔡敏芬许永华陈淑钿许明兔陈佳佳
-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音乐治疗新生儿疼痛
- 戊二酸尿症Ⅱ型患儿心因性呼吸机依赖并成功撤机的护理
- 陈佳佳林广裕冯学永林壁芬林创兴林旭辉成海明
- 固尔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45例体会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固尔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方法对45例HMD患儿,分别取仰卧位、右侧卧位和左侧卧位予固尔苏各1/3量缓慢注入气管内,观察用药效果和采取相应的医护措施,并在固尔苏使用前30min及使用后1h、6h、24h、48h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于2h及以后2~3d,每天摄胸片观察肺部病变的变化。结果用药后PaO2、PaCO2、pH值及胸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除3例患儿肺出血死亡,4例患儿为极低出生体重儿且家属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外,38例患儿痊愈出院。结论认为早期、足量应用固尔苏,严密观察病情是保证气管内滴注固尔苏抢救HMD成功的关键。
- 郭文璇蔡敏芬陈佳佳
- 关键词:固尔苏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