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武
- 作品数:44 被引量:176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997年福建省碘缺乏病病情现状分析被引量:4
- 1998年
- 为了全面评价1995年底以来我省全民食盐加碘干预措施实行后碘缺乏病病情的消长趋势和干预措施的效果,按照PPS抽样法调查了30个县1201名8~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B超法和触诊法),1190份盐碘,362份尿碘水平,900份新生儿脐带血sTSH。结果,该群体甲状腺肿大率B超法为4.3%、触诊法为9.4%,尿碘中位数203μg/L,碘盐合格率为65.7%,新生儿脐带血sTSH大于5mU/L者仍占42.8%,综合病情和生化指标,我省通过采取食盐加碘、碘油等防治措施,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成效显著。
- 陈志辉林曙光余锦林兆和林章清何萌夏亚平赵磬马宁王木华林本翔陈仲武许龙善
- 关键词:碘缺乏病流行病学
- 血管内介入治疗在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其远端血管病变更为常见,并迅速进展为严重肢体缺血(CLI),对于膝关节以下血管病变,全身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欠佳,且截肢率高、预后差。近年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
- 陈一平陈益光官怀文陈济铭陈仲武郑捷郭平凡
-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治疗血管病变球囊血管成形术
- 数字化造影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评价数字化下肢静脉造影在诊断和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对我院经手术证实的38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病人,其数字化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及经股静脉插管造影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33例发生于左侧,5例发生于右侧;数字化静脉造影主要表现为血管受压、侧支循环形成及造影剂排空延迟。结论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发生有其解剖学因素,症状及体征无特征性。数字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是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直观、可靠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陈仲武陈益光张金池吴凯明
- 关键词:髂静脉受压综合征顺行造影X线检查
- 一种用于兼容核磁共振的微波消融仪辅助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兼容核磁共振的微波消融仪辅助系统,所述的微波消融仪设有仪表操作面、电源开关、水循环开关、水冷管、电源接口、及微波输出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兼容核磁共振的微波消融仪辅助系统包括内部能容置所述的微波消融...
- 林征宇陈锦陈仲武林清锋陈健严媛林瑞祥陈一平
- 烟雾病DSA诊断与分析
- 目的:对烟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表现。方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分析21 例烟雾病患者DSA影像特征。结果:21例均经DSA诊断为烟雾病,DSA具有下列
- 陈济铭陈仲武郑捷黄永升
- 关键词:烟雾病DSA
- 中晚期肾癌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癌动脉造影及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经临床于术、静脉肾盂造影、B超、CT或MRI检查确诊的中晚期肾癌患者36例;采用Seldinger's技术,局麻下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5FYash...
- 陈仲武
- 关键词:中晚期肾癌血管造影术前栓塞介入治疗
-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及影像分析
-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侵犯骨髓腔的恶性浆细胞单克隆增生所致的肿瘤性疾病,常累及含红骨髓的骨骼,以中老年人多见,其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本文收集了我院1997-2003年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43例,现就其临...
- 陈仲武陈益光李跃明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分析溶骨性破坏骨质疏松病
- 氟脲脱氧核苷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 1999年
- 官怀文陈一平陈仲武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氟脲脱氧核苷近期疗效观察肝动脉灌注转移性肝癌化疗副反应
- 腔内导管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评价采用Habib^(TM) VesOpen血管内射频消融导管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主要分支内癌栓患者39例,采用Habib^(TM) VesOpen腔内导管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评价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血液指标、甲胎蛋白、门静脉通畅及癌栓的影像学变化情况。结果 3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血管穿孔、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等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2周、4周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功能除总胆红素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白蛋白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胎蛋白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原堵塞门静脉均有血流通过;术后8周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或MR检查,提示患者癌栓有不同程度变小或消失。结论采用Habib^(TM) VesOpen血管内射频消融导管经皮穿刺门静脉内癌栓射频消融具有可行性,有望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手段。
- 陈仲武林征宇张志波陈一平陈锦
- 关键词:门静脉导管消融
- 中晚期肾癌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癌动脉造影及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中晚期肾癌患者,均经临床检查、静脉肾盂造影、B超、CT或MRI检查而确诊;采用Seldinger's技术,局部麻醉下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5FYashiro导管,常规行腹主动脉及双肾动脉造影,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再将导管超选择插管或尽可能接近肿瘤病灶,进行化疗栓塞(栓塞组),观察其临床改善情况,计算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并与随机抽取我院近3年所做的17例术前未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肾癌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血管造影表现为患侧肾肿瘤供血动脉增粗,分支紊乱移位,肿瘤内可见粗细不均、扭曲杂乱的新生血管,有些呈网状改变及包绕征象,显示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少数病例伴有斑点状血湖、小的动-静脉瘘,静脉期及实质期可显示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形成情况;栓塞组术中失血量为0~600ml,平均310m1,手术时间为60~150min,平均90min,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为0~1600ml,平均480ml,手术时间为80~195min,平均120min,栓塞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栓塞组术中见瘤体质地变软,表面苍白,瘤体表面静脉萎陷,肾周形成明显水肿带,易于剥离;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显示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瘤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液化。结论术前靶血管栓塞是中晚期肾癌手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能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增加肿瘤可切除率,同时也减少术中出血量。
- 陈仲武陈济铭官怀文陈一平
- 关键词:肾癌血管造影术前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