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跃升
- 作品数:63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背景下诗学之政治功能
- 2015年
-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而历史上称这种变化为"礼崩乐坏",它是相对于礼乐制度相对完备的西周时期而言的。同时又是一个充满勃勃生气的时代,诸子百家相互论争,思想相对开放自由。因此,周代的礼制备受亵渎,礼制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减弱了。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论从思想内容、传播形式,还是价值取向却更趋向于政治实用,弥补了礼制的作用。春秋时期的诗歌已经与政治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关系。
- 陆跃升
- 关键词: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政治功能诗学
- 曹植《白马篇》创作时间再思考
- 2024年
- 五言诗《白马篇》是表现曹植理想的代表性诗歌,这首诗通过描写骁勇善战、忠贞报国的游侠儿英雄形象,寄寓了诗人“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强烈渴望。联系曹植的生平及创作经历,以曹丕称帝(220年)为界,明显分为前期、后期两个完全不同的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抒发理想与抱负,后期作品主要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及被压抑的苦闷。因此,《白马篇》就被认为是曹植前期的作品,这是不够恰当的。曹植生活的后期,特别是曹叡统治时期,他的诗文并不仅仅表现苦闷与悲愤,同样具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如《杂诗》及《求自试表》等。同时,《白马篇》所反映的匈奴、鲜卑叛乱的时间也大致在魏明帝太和四、五年(230-231年)。所以,《白马篇》应为曹植后期的作品。
- 陆跃升
- 试论《郑风》情诗的形成原因
- 2011年
- 《郑风》是中国春秋时期郑国的民歌,共有21篇,在"十五国风"中不仅篇幅最多,而且情歌居多。诗歌中女主人公情感大胆热烈,敢于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迥然不同于京畿之地女子之神态,表现出东迁后郑国欲摆脱礼教束缚、寻求自由的崭新气象。《郑风》何以多情歌?究其原因,则是郑国商业的繁荣、独特的风俗以及原始野合习俗的遗留等相互结合的结果。
- 陆跃升
- 关键词:《郑风》情诗市民意识地方风俗
- 古代文学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浅谈
- 2007年
-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渗透着古代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深入发掘这些传统的道德礼仪文化,并以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这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 陆跃升
-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道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 试论《周易》思想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 2011年
-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辩证思想。它的"君臣同乐"、"家庭和谐"、"合理节制"等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构建社会主义理想社会仍具有较大的现实价值。
- 陆跃升
- 关键词:周易和谐社会
- 《左传》对春秋时期原始婚姻习俗的诠释
- 2016年
- 《左传》是我国现存记载春秋时期历史一部重要史书,该书在记载我国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历史事件的同时,还叙写当时的婚姻形态、婚姻礼制及其婚姻习俗等,从《左传》中有关婚姻的130余例记载中,全面地透视我国春秋时期婚姻的形态、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由原始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婚姻的演变轨迹。因此,通过《左传》中有关婚姻的记载的可靠史料,我们可以分析原始的婚姻习俗的特点、形成缘由以及古代妇女的生活情况。
- 陆跃升
- 关键词:《左传》春秋时期婚姻习俗
- 试论古代礼制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 2010年
- 礼是古老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法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对高校学生加强礼制教育对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拟就古代礼制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关系进行探讨。
- 陆跃升
- 关键词:文学诠释再创造
- 黔东南“苗疆”习惯法中的神判方式
- 2020年
- 习惯法中的神判是早期黔东南"苗疆"人们解决无证据纠纷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缺乏科学检测方式、无法获得有效证据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人们虔诚的宗教信仰,即"鬼神能洞察人的一切行为""鬼神将会惩罚人类的一切邪恶""鬼神是不能被欺骗的"的心理意识以裁决无法获得有效证据的纠纷。这对维护当时社会的和谐稳定,弥补侦查科学技术和国家法律的不足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深入研究黔东南习惯法中神判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后人认知黔东南"苗疆"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且对发掘和研究"苗疆"优秀的民族文化,探讨习惯法与国家法融合与对接及苗族习惯法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 陆跃升
- 关键词:苗族神判习惯法
- 《春秋》乃“礼义之大宗”被引量:3
- 2009年
- 人们普遍认为:《春秋》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从《春秋》的写作缘由及书名分析,它是以明晰礼义为宗旨的。同时,从此书中的称谓、笔削、隐讳等表达方式看,明显违反古代史官"君举必书"的书写原则。也处处以礼作为剪裁、评判事实的标准。因此,《春秋》应是通过事实传承周代礼制的礼学典籍。
- 陆跃升
- 关键词:历史著作
- 《春秋左氏传》解释学研究
- 本文对《春秋左氏传》解释学进行了研究。文章从礼学及解释学角度,综合运用前人有关《春秋》、《左传》的研究成果,对《春秋》与《左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初步得出结论如次:《春秋》编写的目的并非纯为保存史料,纯属历史著作,...
- 陆跃升
- 关键词:古代文学春秋左传春秋笔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