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晔斌
- 作品数:29 被引量:24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囊癌危险因素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胆囊癌相关的危险因素,为该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断为胆囊癌的316例患者以及同期就诊的316例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与前者相近的其他疾病患者,分析胆囊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16例胆囊癌患者平均年龄(60.2±10.6)岁,50岁及以上患者占82.28%,男女比例为1:1.95,156例(49.4%)合并胆囊结石,其中胆囊充填型结石30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胆囊结石是胆囊癌唯一的危险因素(OR=6.72,95%CI=4.52~10.02,P<0.01)。在研究时间范围内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例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每年占胆囊癌患者总例数比例基本一致;女性胆囊癌患者中合并胆囊结石比例较男性高(P<0.01)。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中未行根治性手术以及TNM分期为ⅢB、Ⅳ期的比例均较胆囊癌非胆囊结石患者高(均P<0.05)。结石直径越大或充填型结石的发生胆囊癌的相对危险度增加(均P<0.05)。结论:胆囊结石可能是胆囊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胆囊结石直径的增大、数目的增多,患胆囊癌的风险也在增加。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分期相对较晚,对于发展为胆囊癌相对危险度较高的结石类型,建议及时行手术治疗。
- 杨杰何群周军肖广发黄耿文汤恢焕孙维佳李宜雄梁帅陆晔斌魏伟纪连栋龚学军
- 关键词:胆囊肿瘤胆囊结石病
- 32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4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2月至2015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32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术前肿瘤分期、分型并制订治疗方案。观察指标:(1)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2)治疗及病理学检查结果。(3)随访和生存情况。(4)预后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术前最高血清TBil、术前CEA、术前CA19—9、术前CA242、术前CA125、治疗方法、TNM分期。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以患者死亡为终点.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1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及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322例患者中,301例以黄疸为主诉。322例患者术前最高血清TBil水平为3.9~785.2μmol/L,DSil为1.6~410.2μmol/L,ALT为14.8~484.5U/L,AST为21.4~539.8U/L;272例检测ALP、GGT,其水平分别为93.8-1890.0U/L、2.0~1832.8U/L;292例检测CEA,升高者77例:298例检测CA19—9,升高者272例;260例检测CA242、CA125,升高者分别为153、86例。322例患者根据Bismuth-Cor]ette分型:I型24例、Ⅱ型115例、Ⅲa型55例、Ⅲb型63例、Ⅳ型65例。(2)治疗及病理学检查结果:322例患者中,104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围肝门胆管切除术79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术9例),扩大肝叶切除术25例(联合肝尾状叶切除术16例);218例行姑息治疗,其中胆道外引流术134例,胆肠内引流术84例。围术期死亡5例,其中2例急性肝衰竭,1例全身感染、多器官衰竭,1例急性肾衰竭,1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感染性休克、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63例患者行病理学
- 隋鑫磊汤恢焕肖广发陆晔斌何群周军魏伟梁帅黄耿文孙维佳李宜雄龚学军
- 关键词:胆道肿瘤肝门部疗效预后因素
- 胰腺癌组织中HIF-1α与P-gp,GST-π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胰腺癌组织(胰腺癌组)及9例慢性胰腺炎组织(胰腺炎组)和8例正常胰腺组织(正常胰腺组)中HIF-1α,P-gp,GST-π的表达,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HIF-1α阳性表达32例(76.2%),P-gp阳性表达28例(66.7%),GST-π阳性表达24例(57.1%)。胰腺炎组中HIF-1α,P-gp,GST-π阳性表达分别是2例(22.2%),2例(22.2%)和1例(11.1%)。在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HIF-1α,P-gp,GST-π阳性表达分别为0例(0%),2例(25%)和1例(12.5%)。胰腺癌组III期和IV期标本的HIF-1α表达率显著高于I期和II期(P<0.05);胰腺癌组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HIF-1α及P-gp表达率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P<0.05)。HIF-1α表达与P-gp(r=0.553,P<0.001)及与GST-π表达均呈正相关(r=0.420,P=0.006)。结论HIF-1α可能对P-gp和GST-π的表达起上调作用,从而参与低氧对胰腺癌多药耐药的调控。针对HIF-1α的抑制手段有可能为改善胰腺癌的耐药提供新的思路。
- 陆晔斌孙维佳王志明胡娟娟段小辉陈雄
- 关键词:谷胱甘肽转移酶低氧诱导因子P-糖蛋白
- 胰腺癌组织中pSMAD1,5,8和noggin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10年
- 目的探讨pSMAD1,5,8和noggin在胰腺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2例胰腺癌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pSMAD1,5,8和noggin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组织中pSMAD1,5,8高表达,而noggin呈低表达(P<0.05),两者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684,P<0.05),且pS-MAD1,5,8的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后两因素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SMAD1,5,8和noggin表达与胰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相关,检测两者的表达水平可能对胰腺癌的诊断和预后可能有参考价值。
- 陈雄孙维佳段小辉陆晔斌
- 关键词:胰腺肿瘤NOGGIN免疫组化
- 甲状腺癌487例的手术方式及预后被引量:2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和影响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487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腺叶、峡部切除64例;单侧腺叶、峡部加同侧颈淋巴结清除术43例;单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143例;单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加同侧颈淋巴结清除术163例;双侧甲状腺全切术加一侧颈淋巴结清扫术46例;局部姑息性切除术28例。甲状腺癌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9.0%、96.5%、92.6%。结论肿瘤的部位、术中冷冻快速切片、临床分期、术前B超等决定原发灶的手术方式。年龄、TNM分期、手术方式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有关。手术方式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陆晔斌王志明孙维佳胡娟娟
- 关键词:甲状腺癌外科手术淋巴结清扫生存率
- 严重胰腺外伤的早期处理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严重胰腺外伤的早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24例胰腺外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24例患者中,I级损伤5例及II级损伤6例均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加局部引流术;III级损伤6例均行胰腺体尾部切除术;IV级损伤7例,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局部的清创引流术。全组治愈23例(95.8%),死亡1例(感染性休克),有并发症者15例(62.5%,24例次),其中胰瘘9例,创伤性胰腺炎3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感染2例,胆瘘1例,失血性休克1例。结论:应根据损伤程度不断调整治疗方案,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胰周的通畅引流和灌洗是严重胰腺外伤治疗成功保证。
- 曾先华孙维佳龚学军陆晔斌
- 关键词:引流术
- 硝酸甘油对胰腺癌皮下成瘤的抑制作用及对HIF-1α与P-gp,GST-π的表达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供体药物硝酸甘油对对裸鼠胰腺癌皮下成瘤的抑制作用及对瘤体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edfactor1α,HIF-1α),P糖蛋白(P-glucoprotein,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S-transferasepi,GST-π)的表达影响。方法:40只6-8周的18-22g的BALB/c裸鼠双侧腹股沟皮下注射胰腺癌PANC-1细胞成瘤,瘤体超过150mm3后随机分组,干预组用硝酸甘油帖剂干预,对照组贴安慰剂,并分别绘制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成瘤裸鼠中瘤体组织中HIF-1α、P-gp和GST-π的表达。结果:32例裸鼠成瘤,成瘤率80%,干预28天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瘤体大小分别为1550.4±148.6mm3和750.6±71.2mm3。16只对照组瘤体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12例(75%),P-gp阳性表达10例(62.5%),GST-π阳性表达8例(50%)。在16例干预组裸鼠瘤体组织中HIF-1α、P-gp、GST-π阳性表达分别是11例(68.8%),8例(50%),7例(43.8%)。结论:特定剂量硝酸甘油对裸鼠皮下成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对HIF-1α及P-gp、GST-π的表达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陆晔斌孙维佳王志明段小辉陈雄
- 关键词:耐药基因胰腺癌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测因素筛选及预测模型构建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胰瘘(POPF)的预测因素,并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6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胰胆外科连续收治的84例行开腹PD术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术后POPF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POPF相关影响因素,并据此建立PD术后POPF的预测模型。结果:全组84例行PD患者中,POPF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1.7%(35/84)和57.1%(48/84)。与无POPF患者比较,POPF组的术后胆瘘、肺部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术后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OPF与胰腺质地、胰管直径、病理性质、胰瘘风险评分(FRS)以及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DFA1)、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DFBC1)和血清白蛋白水平(SA1)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DFA1(OR=1.000,95%CI=1.000~1.000)、DFBC1(OR=18.873,95%CI=2.913~121.122)和SA1(OR=0.842,95%CI=0.721~0.983)是发生POPF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根据这3个指标建立的PD术后POPF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911(95%CI=0.850~0.97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和85.2%。拟合优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3.773,P>0.05)。结论:DFA1、DFBC1和SA1对PD术后POPF发生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3个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对POPF的预测具有良好效能,可作为临床指导PD术后患者的管理和治疗的重要参考。
- 曹昕彤申鼎成黄耿文林嘉晏宁彩虹李嘉荣纪连栋魏伟陆晔斌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胰腺瘘LOGISTIC模型
- 保留中段的胰腺切除术2例报告被引量:1
- 2019年
- 对于同时累及胰腺头颈和尾部的多灶性病变,通常行全胰腺切除术(TP)予以治疗。但TP导致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完全丧失将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既根除病灶又尽可能地保存胰腺功能的手术方式受到重视。近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胰胆外科成功实施2例保留中段的胰腺切除术(middle-segment-preserving pancreatectomy,MSPP)。现报告如下。
- 黄耿文纪连栋陆晔斌
-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瘤
- 微创入路腹膜后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近期疗效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微创入路腹膜后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minimal access retroperitoneal pancreatic necrosectomy,MARPN)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2月28例采用MARPN治疗的IPN的临床资料。24例采取升阶梯策略,即经皮穿刺引流+MARPN,4例采取降阶梯策略,即开放手术+MARPN。结果 4例住院期死亡。24例出院病人中21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6~35个月),死亡2例。全组起病1年内死亡率21.4%(6/28),其中重症胰腺炎1年内死亡率37.5%(6/16),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者1年内死亡率41.7%(5/12)。获随访的21例中,再入院率47.6%(10/21),其中非计划再入院率38.1%(8/21),胰周引流管中位带管时间4个月(1~12个月)。52.4%(11/21)的患者出现新发糖尿病(7/21,33.3%)或糖尿病加重(4/21,19.0%),33.3%(7/21)的患者出现慢性腹泻等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表现。结论 MARPN治疗IPN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 申鼎成刘志勇黄耿文纪连栋赵春光魏伟陆晔斌
- 关键词:感染性胰腺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