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丽 作品数:38 被引量:321 H指数:13 供职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09年至2018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胫骨平台骨折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胫骨平台骨折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信息及影像学资料,按照入院年份划分为前、后5年2组: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原因、骨折Schatzker分型,总结出10年期间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胫骨平台患者1 936例,男1 352例,女584例;男女比为2.32∶1。高发年龄段为50~59岁,其中男性为40~49岁,女性为50~59岁。A组793例,男女比为1.89∶1;B组1 143例,男女比为2.69∶1。A、B两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发年龄段40~49岁(25.09%,199/793),B组高发年龄段为50~59岁(23.27%,266/1 143)。A、B两组≥50岁年龄段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中均为体力劳动者占比最高,分别为57.12%(453/793)、52.58%(601/1 143)。A、B两组间职业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1 837例患者明确致伤原因,所有患者中跌落和室内活动损伤占比最高(41.92%,770/1 837)。A组交通事故伤占比最高(33.25%,248/769),B组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占比最高(48.88%,522/1 068)。两组致伤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调取了1 658例胫骨平台患者的X线片,其中高发骨折类型为Ⅱ型和Ⅵ型。A组Ⅵ型骨折占比最高(25.70%,157/611),B组Ⅱ型骨折占比最高(34.19%,358/1 047)。A、B两组的各骨折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流行病学特点为男性多于女性,体力劳动者为高发职业,跌倒和室内活动为最常见致伤原因,好发骨折类型为SchatzkerⅡ、Ⅵ型。前、后5年对比结果显示胫骨平台骨折有老龄化趋势。 宇文培之 李栋正 吕红芝 闫晓丽 杨娜 张英泽关键词:膝关节 流行病学 年龄分布 性别分布 胫骨平台骨折 标准化呼吸道监控模式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标准化呼吸道监控模式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采用标准化呼吸道监控模式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65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呼吸道护理模式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3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院内误吸、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误吸、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呼吸道监控模式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误吸和肺不张发生率,能有效预防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李玉佳 闫晓丽 史莎 张宁 周亚莉 鹿青关键词:髋骨折 呼吸系统并发症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评估表及护理计划单的应用 被引量:38 2012年 报告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评估表及护理计划单的设计及应用效果。对呼吸系统并发症高危因素进行量化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年龄、基础病、卧床时间、疼痛评估、自主咳痰能力、手术时间及麻醉方式等,分为低度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3个级别,分别在呼吸观察、口腔护理、误吸预防、呼吸功能训练及康复操、有效排痰指导、体位及疼痛护理7个方面制订并实施标准护理计划,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效果。 张秀果 丁俊琴 井永敏 崔怡 闫晓丽关键词:髋骨折 护理 护理标识在RhD阴性患者安全输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RhD(-)患者安全输血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对RhD(-)患者应用护理标识,输血科将RhD(-)血型检验报告单及RhD(-)标识牌一同发放给护士,经双人核对无误后悬挂于患者床头;如患者转科、手术时,标识牌一同转交相应科室,直至出院将其返还输血科。采用问卷调查护理人员对RhD(-)患者输血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培训。结果应用RhD(-)标识牌后,RhD(-)患者输血76例次,无输血差错或纠纷发生。培训后护士对相关知识知晓率达100%。结论RhD(-)标识牌的使用即尊重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又能够警示医务人员和患者,防止出现输血差错,保证了输血安全。 张秀果 丁俊琴 井永敏 闫晓丽关键词:输血 RHD阴性 护理标识 根据Tile分型探讨骨盆骨折病人的卧位及翻身方法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根据Tile分型探讨骨盆骨折病人治疗过程中适宜的卧位及正确的翻身方法。[方法]对152例骨盆骨折病人进行评估,了解病人的损伤机制、类型及骨盆的稳定性,给予舒适的卧位和正确的翻身方法。[结果]通过正确评估,选择合适的卧位及翻身方法,所有病人均安全的渡过了围术期,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康复。[结论]对骨盆骨折病人的评估是护理工作重要的环节,通过充分而准确的评估,对不同类型的骨盆骨折病人选择个体化的卧位及翻身方法,可增加病人的舒适度,减少压疮并发症的发生。 张亚辉 丁俊琴 闫晓丽 张新彦 田峥关键词:骨盆骨折 卧位 翻身 正常成人全身滑膜关节数量及分类 2021年 本文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系统解剖学》、《人体解剖学名词》及河北医科大学主编的《人体解剖学》专业书籍,以及在万方、知网及维普数据库查阅基于人体解剖研究的文献,按照人体的不同部位逐个统计关节数量;按照运动轴数目和关节面形态对每个关节进行分类,并且根据微动关节的特点重点总结了其在全身各部位的分布情况。初步明确了正常成人全身滑膜关节数量及每个关节所属种类,提升了对成人全身关节的整体认知,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赵伟光 赵伟光 闫晓丽 樊平 樊平关键词:关节 滑膜关节 五十期骨折微创学习班纪要 被引量:1 2022年 胫骨平台骨折、骨关节炎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较高, 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耗时长、失血多、术后感染风险高且功能预后不佳, 骨折微创治疗技术应运而生。近年来, 张英泽院士团队研发多项科研成果并获得临床转化。为了更好推广这些成果, 自2015年4月以来, 共举办50期骨折微创学习班, 展示骨折微创治疗的创新理论和微创手术技术, 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400余家医疗单位医院的1 500余名学员参加学习班。笔者回顾50期学习班的主要创新理论和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为提高创伤骨科诊疗技术和开拓微创术式应用思路提供参考。 闫晓丽 杨娜 宇文培之 连晓东 张弢 王博 杨淑红 郑占乐 李秀婷 王秀丽 陈伟 侯志勇 张英泽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技术 颈髓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调查颈髓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05例颈髓损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髓损伤患者并发症多,除压疮、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并发症外,还有低钠血症、循环系统异常、消化系统并发症、高热、深静脉血栓等,且有些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除便秘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外,并发症的发生与颈髓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完全性与不完全性颈髓损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对并发症的预防,入院时做好高危因素的评估,早期积极采取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综合预后有重要意义。 丁俊琴 井永敏 张秀果 窦勃 耿倩 闫晓丽关键词:颈髓损伤 并发症 护理对策 关节镜探查在双反牵引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探查在双反牵引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采用双反牵引辅助复位内固定及关节镜探查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188例,男129例、女59例,年龄(46.7±11.8)岁(范围14~80岁),左侧115例、右侧73例,骨折Schatzker分型:Ⅱ型81例、Ⅲ型15例、Ⅳ型23例、Ⅴ型29例、Ⅵ型4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0±5)d(范围1~14d).手术均采用双反牵引辅助复位、锁定接骨板和自断式加压螺栓固定;固定后采用关节镜探查骨折复位质量、半月板及韧带损伤情况,对关节内病变进行处理,如半月板部分切除、全部切除或者缝合.术后采用Rasmussen评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术后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骨折复位固定及关节镜探查.手术时间(95±21)min(范围30~120 min),术中出血量(120±58)ml(范围50~30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0±6.5)个月(范围10~24个月).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0±2.4)个月(范围2.5~6.0个月),其中165例(87.8%,165/188)于术后3个月内愈合,其余23例于术后4~6个月愈合.关节镜探查188例患者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平整.其中97例(51.6%,97/188)合并半月板损伤,以纵行撕裂(29%,28/97)最常见,于关节镜下缝合处理;其余69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所有患者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合并十字韧带损伤29例(15.4%,29/188),均未行一期修复,术后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评分为(16.8±2.4)分(范围6~18分),其中优152例、良36例,优良率100%.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分别为(79.8±9.2)分、(85.1±10.1)分和(94.9±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53,P<0.001).术后发生皮肤浅表感染2例,经定期换药及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痊愈;术后1周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7� 闫晓丽 邵德成 连晓东 杨淑红 杨娜 宇文培之 郑占乐 陈伟 侯志勇 张英泽关键词:胫骨骨折 骨牵引复位法 骨折闭合复位 关节镜检查 疾病严重程度评价量表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探讨护理分级中疾病严重程度的量化评估方法。方法在李玉乐等研究的分级护理标准要素指标的基础上,参考国外危重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工具,采用专家小组讨论法,形成了疾病严重程度评价量表初表;首先对200例住院患者进行测试,调整各项指标赋予的分值及护理级别确定范围,形成最终的量表;用量表对我院2095例住院患者进行评定,将评分结果与医嘱的护理级别、标准的护理级别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量表的可靠性。结果医嘱组、评分组均与标准组呈正相关,但评分组与标准组相关性较高。3种方法划分的护理级别比较,医嘱组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组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护理级别中,特级护理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级、二级、三级护理在3组中,医嘱组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组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疾病严重程度评价量表可作为划分护理级别的客观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丁俊琴 闫晓丽 崔怡 张秀果 邸禄芹 李秀婷 李春柳 董运芳 邸海灵关键词: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