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伟

作品数:66 被引量:38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1篇地震
  • 23篇形变
  • 11篇断层
  • 11篇汶川地震
  • 10篇震前
  • 9篇地震前
  • 7篇地形变
  • 5篇地壳
  • 5篇断裂带
  • 5篇载荷
  • 5篇前兆
  • 5篇裂带
  • 5篇跨断层
  • 4篇地倾斜
  • 4篇地震带
  • 4篇地震活动
  • 4篇龙门山
  • 4篇龙门山断裂
  • 4篇龙门山断裂带
  • 4篇南北地震带

机构

  • 65篇中国地震台网...
  • 2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4篇中国地震局
  • 4篇安徽省地震局
  • 3篇武汉大学
  • 3篇陕西省地震局
  • 3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天津市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辽宁省地震局
  • 2篇海南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空...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66篇闫伟
  • 27篇牛安福
  • 14篇张凌空
  • 13篇赵静
  • 10篇岳冲
  • 8篇吉平
  • 7篇江在森
  • 6篇李晓帆
  • 5篇刘杰
  • 5篇武艳强
  • 4篇薛艳
  • 4篇刘琦
  • 3篇刘晓霞
  • 3篇宋治平
  • 3篇李媛
  • 3篇黎明晓
  • 3篇任金卫
  • 3篇郑海刚
  • 3篇陈国琴
  • 2篇王俊

传媒

  • 13篇大地测量与地...
  • 11篇中国地震
  • 8篇地震
  • 5篇地震学报
  • 4篇地震研究
  • 3篇地震地质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2010年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四川地震
  • 1篇灾害学
  • 1篇中国地震监测...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2014年中...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前南北地震带中北段地形变变化特征的研究被引量:31
2009年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灾难最为严重的一次强地震。文中讨论了汶川地震前震源附近与外围地区潮汐形变变化及龙门山地震带、鲜水河地震带和祁连山地震带断层活动的特点。分析结果表明:震前沿龙门山地震带分布的雅安、汶川及茂县观测台地倾斜测项在2006年初发生转折,由单向东倾或西倾转向平稳,临震前无明显变化;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有5个断层水准观测场地,除耿达场地观测到巨幅变化外,其他场地震前未观测到突出的前兆性变化。震源外围龙灯坝断层蠕变仪(Δ=220 km)震前观测到持续时间在3个月左右的突变性异常,但依据突变持续时间较难估计相应地震为8级。而离震中较远的祁连山地震带中西段,震前也有巨大的断层水准变化,其与汶川地震的关系值得讨论。
牛安福张凌空闫伟贾晓东李晓帆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倾斜断层活动地震预测
汶川、芦山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形变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为研究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前地壳形变特征,本文利用1999—2015年四期GPS速度场和1990—2017年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对跨断层GPS速度剖面、GPS应变率场、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跨断层年均垂直变化速率等进行了分析讨论,总结了汶川和芦山地震前后龙门山断裂带三维地壳变形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处于强闭锁状态、断层面应力应变积累水平很高,而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闭锁较弱、变形速率明显高于中北段、依然可以积累应力应变,汶川地震震源位于闭锁相对弱的部位,这可能是导致汶川地震自初始破裂点沿龙门山断裂带向北东方向单侧破裂,而震中西南方向断层并没有发生破裂的原因之一。汶川地震的发生引起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应力应变积累速率加快、断层闭锁程度增强、闭锁面积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芦山地震的发生,而芦山地震震源位于汶川地震前强闭锁和弱闭锁的高梯度过渡部位。因为芦山地震只释放了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有限的应变能,并没有显著缓解该段的地震危险性,所以汶川和芦山地震之间的地震空段以及芦山地震西南方向的地震空段,依然需要持续关注。此外,本文还收集和对比分析了多次6~9级地震前地壳变形特征,同样显示地震成核于闭锁高梯度带区域而非完全闭锁区域内部,并且随着震级升高闭锁断层面的长度也在增大,这一现象还需在高分辨率形变数据的帮助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赵静刘杰任金卫江在森闫伟岳冲
关键词:汶川地震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危险性
鲁东—黄海地块西部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及周边地震对该地区的影响
2024年
鲁东—黄海地块西部为华北地块东侧的次级地块,其地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周期特征,地块内部的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和周边大震对该地区的影响对研究该地区地震活动状态有重要意义。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定量计算了鲁东—黄海地块西部历史地震的活动周期,并结合中强地震活动的定性分析、时空演化、能量释放及周边大震等资料,探讨了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结果显示:(1)鲁东—黄海地块西部M5.0以上地震活动存在着60.6—78.6 a的长周期,该周期反映了地震活跃—平静的韵律特征,据此M≥5.0地震可划分为活跃时段Ⅰ(1844—1879年)、活跃时段Ⅱ(1905—1949年)和活跃时段Ⅲ(1974年至今)。1997年以来,该地区处于活跃时段末期的弱释放阶段;(2)在三个活跃时段,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不同,活跃时段Ⅰ,Ⅱ以海域地震活动为主,并且地震活动水平海域强、陆域弱。活跃时段Ⅲ陆域、海域均有M≥6.0地震活动;(3) 1815年以来,鲁东—黄海地块西部M≥5.0地震与华北M≥6.0地震活动大致同步,当鲁东—黄海地块西部中强地震恰好处于较强活跃时段时,华北地块M6.0地震显著平静后,M≥6.0地震先从鲁东—黄海地块西部开始活动,然后向华北地块中西部地区活动;(4)当太平洋板块西侧的俯冲带上M_(W)≥5.0中深源地震活跃,并发生M_(W)≥7.0地震时,鲁东—黄海地块西部易于发生M_(S)≥6.0地震,这可能是太平洋板块西侧深部俯冲构造动力作用增强导致的结果。
黎明晓刘杰薛艳姜祥华苑争一闫伟于磊
关键词:地震活动
临震前地壳变形不动点现象与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地形变前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汶川8.0级地震前GPS、应变、重力等研究结果,提出临震前震源区域可能出现变形不动点现象。地壳变形过程中的不动点现象是临震前区域应力场进入临界状态的重要标志,是地震潜在危险区域划定的重要依据。借助不动点理论,给出汶川地震前变形不动点集合的演化,结合大区域地震活动空区与远场显著形变异常分布,探讨变形不动点现象发生的动力学背景,验证了汶川地震前地壳变形的不动点现象是大区域应力场有序运动的结果。
牛安福张凌空章静李媛赵静闫伟岳冲苑争一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形变观测
地形变短期加速变化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牛安福闫伟张凌空
利用连续GPS资料分析芦山7.0级地震区域地壳变形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2013年4月20日,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四川芦山附近发生7.0级地震,造成较严重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为研究地震区域地壳变形特征,利用芦山地震震中周边陆态网GPS连续站2010-2013年的观测资料,得到发震区域水平运动速度场和垂直形变场,获得距震中较近站点的同震位移;利用站间基线时间序列和应变参数时间序列得到了区域应变积累背景,并结合块体运动信息分离方法,进一步分析了震前可能存在的异常形变信息。从中得知:芦山地震发震区域处于块体挤出的"分流"地带,地壳水平变形量较小。站间基线QHBM-SCSN和QHBM-SCXJ在2012年下半年均出现偏离原有运动速率的趋势。SCXJ站时间序列信息分离结果显示,其N向和E向应变贡献分量在2012年也有曲线转折现象。
丁晓光闫伟张艺苏利娜张永奇
关键词:地壳运动时间序列
临界转换的早期预警信号被引量:2
2009年
从生态系统到金融市场和气候在内的很多复杂动力系统,都会有临界点,在这样的点上系统可能会发生突变,从而演变到一个对立的动力模式上。在这样的临界点到达之前对其进行预测极为困难,但是现在,不同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表明,普遍性的早期预警信号有迹可循。对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系统来说,这些信号会指示是否正在趋近一个临界阈值。
Marten SchefferJordi BascompteWilliam A. BrockVictor BrovkinStephen R. CarpenterVasilis DakosHermann HeldEgbert H. van NesMax RietkerkGeorge Sugihara李迎春闫伟蒋长胜左玉玲
关键词:预警信号动力系统金融市场生态系统动力模式
芦山M_S7.0地震前远、近场形变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应用芦山MS7.0地震震中附近跨断层及连续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芦山地震前不同阶段地形变变化的特点,讨论了震中附近区域异常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自2013年1月起,沿鲜水河断裂带一些跨断层基线观测到显著的加速转折变化,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个别场地的跨断层水准基线,2010年以来出现的巨幅异常等是突出的场兆变化;沿龙门山断裂带一些水准观测在汶川MS8.0地震后持续的调整变化具有近震源区变形特征.②鲜水河、龙门山和安宁河3条主要断裂围成的三叉口地区,地倾斜、应变、重力及断层水准和蠕变观测临震前均未有显著的异常变化,GPS水平、垂直位移年速率最小,该地区是形变变化或形变异常分布的"空区".③在对近场与远场多种连续形变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提取年周期成分后发现,临震前2—3年近震源区域的地倾斜、重力年变化幅度不是增大,而是减小.芦山MS7.0地震前观测到的形变前兆现象特征与汶川MS8.0地震等震前的前兆现象较为接近.因此,芦山地震前近震源区及外围形变异常分布特征不是个别的现象.
牛安福顾国华曹景鹏张凌空闫伟赵静吉平
关键词:地形变
南北地震带定点形变前兆异常指标初建被引量:12
2016年
基于《中国震例》及其他相关的内部震例资料、研究报告及文献资料,对南北地震带地震前的定点形变异常整体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异常项数随震级升高而增大,但不同地震间差异较大。异常的最长持续时间和最大分布范围随震级增大而增大,但对于6.0-7.9级地震异常在震区附近出现"围空"现象。研究区内异常主要以趋势转折和破年变为主,其次为大幅突变、大幅波动、潮汐因子异常。各类异常的时空特征对地震的震级、时间和地点具有不同的指示作用。震前400天至200天的范围内异常数量会出现快速增加现象,对于6级以上地震还发现在震前200天以内出现异常数量的显著减少现象。另外,发现存在一些定点形变异常敏感台站,可能与区域构造及应力应变积累位置有关。
刘琦闫伟李智蓉窦玛丽马震
关键词:地震前兆异常南北地震带定点形变指标体系
张渤带形变预测指标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根据张渤带震例研究成果,系统清理1966年以来张渤带5级以上地震前形变异常变化的各项特征,初步归纳出张渤带的形变预测指标。主要指标为:张渤带5.6-6.2级地震异常相对集中,异常主要集中在110-270km范围;潮汐类、突变类异常数量相对较少;破年变类异常较多,异常主要对应4.5-5级和6-6.5级地震,异常对应范围主要为100-300km;趋势转折类异常主要对应5.5-6.5级地震,且异常时间在4.5-6.5级范围内有随震级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马栋刘琦闫伟屈曼侯晓真张肖
关键词:形变异常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