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久元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学
  • 3篇艺术

主题

  • 4篇戏曲
  • 2篇中国戏曲
  • 2篇歌舞
  • 2篇故事
  • 2篇本体论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性
  • 1篇意念
  • 1篇影视
  • 1篇影视剧
  • 1篇杂文
  • 1篇杂文化
  • 1篇中国民族
  • 1篇中国民族歌剧
  • 1篇清末
  • 1篇文化
  • 1篇戏剧
  • 1篇象征主义
  • 1篇梅特林克
  • 1篇美声

机构

  • 3篇合肥学院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作者

  • 6篇钱久元

传媒

  • 3篇合肥学院学报...
  • 1篇艺术百家
  • 1篇蚌埠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1999
  • 1篇199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戏曲本体论质疑被引量:3
1999年
本文对王国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的论断提出质疑,认为从戏曲发展的历史看,从戏曲演出的实际看,从戏曲批评的状况看,歌舞,尤其是歌舞中的“曲”才是戏曲艺术诸因素中的主导,才最深刻地体现了戏曲艺术的主要目的。因此,王国维定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说法,只有某种局部的正确性,而戏曲是“以故事串演歌舞”的说法,其正确程度应当更高。
钱久元
关键词:中国戏曲本体论
谈梅特林克的戏剧场景被引量:3
2007年
心灵是梅特林克戏剧创作的主导性因素,在心灵的强烈的作用下,梅特林克戏剧的物质世界产生了严重的扭曲,产生了向精神性世界的深度倾斜。梅特林克戏剧作品中的场景是一种被强烈地意念化了的场景。
钱久元
关键词:戏剧象征主义梅特林克
美声唱法与民族歌剧——呼唤中国民族歌剧时代的到来被引量:1
2012年
"美声唱法"早已传入中国并已开花结果,但多年以来中国的民族歌剧体系却一直未能建立起来,这是个重大缺憾。因此研究建议采用"移植法"和"嫁接法"来解决创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的问题。"移植法"是引进欧美歌剧,把欧美歌剧逐渐中国化,"嫁接法"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逐步欧美化,是从中国戏曲里"中心开花"式地嫁接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来。
钱久元
关键词:歌剧戏曲民族歌剧美声唱法嫁接
黄梅戏影视剧中的故事性与戏曲艺术性之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分析了现存的黄梅戏影视剧作品,其故事性是相当强烈的,故事来源有二:其一是民间故事,其二是文学名著,黄梅戏剧种艺术特征不只在于其故事性而在于其戏曲艺术性即歌舞表演。现存黄梅戏影视剧中歌舞与故事结合的模式主要有两种:"浓墨重彩式"与"水墨淡彩式"。未来黄梅戏的剧情故事可以进一步民族化、国际化;未来黄梅戏的音乐、舞蹈可以进一步文学化、大众化、流行化。
钱久元
关键词:黄梅戏影视剧故事性歌舞
中国戏曲本体论质疑
我国古典戏曲是包含着音乐、文学、舞蹈、美术、武打等多种艺术因素的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而这众多的艺术因素各自在戏曲整体形态中所居的地位,又是决定这门艺术之本质的关键。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戏曲考原》里给戏曲下过一个定义:...
钱久元
文献传递
清末上海剧场演变的轨迹被引量:7
2006年
上海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汇的中心,上海剧场形态在清朝末期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由酒馆式剧场转变为茶园式剧场,主要是接受了北京剧场形态的影响,变化的动力来自中华民族文化自身,主要是民族文化内部交流的结果,西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第二次演变是由“茶园式”剧场转变为“西式”剧场,这明显地是接受西方影响的结果。中华民族戏剧文化是一种“杂文化”形态,西方戏剧文化则是一种“纯文化”,上海剧场在清末演变的轨迹正是“杂文化”向“纯文化”方向发展的体现。
钱久元
关键词:杂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