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华

作品数:176 被引量:617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6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9篇医药卫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4篇清肾颗粒
  • 43篇干预作用
  • 37篇肾衰
  • 37篇慢性肾衰
  • 33篇肾衰竭
  • 33篇肾炎
  • 33篇慢性肾衰竭
  • 29篇湿热
  • 26篇湿热证
  • 26篇热证
  • 25篇肾脏
  • 25篇细胞
  • 21篇蛋白
  • 21篇肾脏病
  • 21篇慢性
  • 20篇肾小球
  • 19篇慢性肾脏
  • 19篇慢性肾脏病
  • 15篇血清
  • 13篇信号

机构

  • 123篇安徽中医药大...
  • 34篇安徽中医学院...
  • 33篇安徽中医药大...
  • 13篇广州中医药大...
  • 9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南昌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六安市中医院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安徽省庐江县...

作者

  • 176篇金华
  • 127篇王亿平
  • 108篇王东
  • 64篇任克军
  • 53篇吕勇
  • 51篇胡顺金
  • 45篇茅燕萍
  • 39篇魏玲
  • 27篇张磊
  • 23篇章雪莲
  • 18篇王立媛
  • 14篇刘玲
  • 12篇程皖
  • 12篇刘家生
  • 9篇孔敏
  • 8篇程敏
  • 7篇张蕾
  • 7篇杨霓芝
  • 7篇曹恩泽
  • 7篇陈芳

传媒

  • 23篇安徽中医药大...
  • 8篇中国中西医结...
  • 7篇中医药临床杂...
  • 6篇首届世界中医...
  • 5篇辽宁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4篇中成药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临床肾脏病杂...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新中医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云南中医学院...
  • 2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5篇2024
  • 3篇2023
  • 14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10篇2019
  • 16篇2018
  • 57篇2017
  • 13篇2016
  • 20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1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应用情况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针对慢性肾衰竭病程长、病情复杂及治疗费用昂贵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中医特色疗法应用于防治慢性肾衰竭。但其疗效及推广性仍未达到国内统一共识。本研究拟通过对全国30家肾病重点专科的诊疗方案进行优化及梳理,得出目前共识度较高的特色疗法,并初步确定基本方剂,以供推广应用。方法:通过制定信息提取表对各专科诊疗方案进行信息提取,采用频数分析方法对提取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目前中药灌肠、中药药浴两种特色疗法疗效肯定、共识度较高。中药灌肠的基本组方为:生大黄、蒲公英、丹参、煅牡蛎,阳虚比较明显者加附子。中药药浴的基本组方为麻黄、地肤子、苦参、细辛、桂枝。结论:本研究了解到中药灌肠及中药药浴目前使用广泛且疗效肯定,初步制定其基本方,力求在国内形成统一,为其在各家医院的推广应有奠定实施基础。
张蕾刘旭生杨霓芝金华段小军
关键词:中医特色疗法慢性肾衰竭中药灌肠中药药浴
益肾清热通淋法治疗中老年女性尿路感染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观察益肾清热通淋法对肾虚湿热型中老年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肾虚湿热型中老年女性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敏感抗生素规范治疗,2周后改为口服低剂量抗生素再治疗4周;治疗组给予敏感抗生素规范治疗2周后停用,同时给予益肾清热通淋汤口服。两组总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检测尿细菌学、尿常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尿路感染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尿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和6个月内尿路感染复发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前后CD4+、CD4+/CD8+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益肾清热通淋法能有效改善肾虚湿热型中老年女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其作用机制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孔敏程皖金华唐昆
关键词:尿路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
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大鼠CTLA-4、B7-1的干预作用
王亿平金华王东任克军
十味芪黄益肾方对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夹瘀浊证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十味芪黄益肾方对慢性肾衰竭(CRF)脾肾亏虚夹瘀浊证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40例,实际完成78例(对照组38例,中药组40例)。两组均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西医基础治疗,中药组加用十味芪黄益肾方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检测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清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胱抑素C(CysC)水平及尿总蛋白/肌酐(TPCR),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中药组临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ROS、MDA、AOPP、AGEs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SOD、GSH-px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有显著升高,且升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TPCR、CysC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中药组eGFR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治疗联合灌肠的基础上加服十味芪黄益肾方能显著改善CRF脾肾亏虚夹瘀浊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和生化指标,降低患者ROS、MDA、AOPP、AGEs、TPCR、CysC水平,升高SOD、GSH-px、eGFR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体内氧化应激状态,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程有关。
鲍容吕勇金华曹恩泽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氧化应激指标
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干预作用
王亿平王东金华
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细胞外基质ColⅠ、ColⅢ及Megsin的干预作用
2022年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模型大鼠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Ⅲ,ColⅢ)以及Megsin的影响,探究参地颗粒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70只,正常组取10只,剩余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Thy-1抗体方式建立MsPGN大鼠模型,建立成功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应用参地颗粒水溶液0.8 g·(200 g·d)^(-1)和缬沙坦混悬液2.06 mg·(200 g·d)^(-1)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均予3 mL温开水灌胃。每组均灌胃12 w。留取血清和肾脏组织标本,检测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24 h尿蛋白(24-hours urine protein,24 hUPro)、血清及肾脏组织中ColⅠ、ColⅢ和Megsin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24 hUPro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6 w后实验组、对照组24 hUPro下降(P<0.05),12 w后降低更明显(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降更显著(P<0.05)。大鼠血清和肾组织ColⅠ、ColⅢ、Megsin比较,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比正常组升高(P<0.05),其中实验组相较模型组、对照组降低最显著(P<0.05),而对照组又比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肾脏病理损害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较模型组轻,而实验组又较对照组减轻。结论MsPGN大鼠细胞外基质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ColⅠ、ColⅢ及megsin水平明显升高;参地颗粒可减少大鼠系膜区和血清ColⅠ、ColⅢ,下调Megsin水平,抑制MsPGN大鼠肾脏系膜细胞增生,减轻肾脏病理损害,消减尿蛋白。
曹曼马从显吕勇金华王亿平
关键词: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GSIN
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内皮细胞的干预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 PGN)模型大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可溶性血管内皮蛋白C受体(s EPCR)水平的影响,探讨参地颗粒对Ms PGN大鼠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法复制Ms PGN模型,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11)、参地颗粒组(n=12)和缬沙坦组(n=12)。参地颗粒组按0.4 g/(100 g·d)灌胃,缬沙坦组按1.03 mg/(100 g·d)剂量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温水灌胃,疗程为12周。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U-Pro/24 h)、肾组织病理、血清v WF和s EPCR水平及肾组织中v WF蛋白含有量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U-Pro/24 h、血清v WF和s EPCR水平及肾组织中v WF蛋白含有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参地颗粒组、缬沙坦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参地颗粒组优于缬沙坦组(P<0.05)。肾组织病理示参地颗粒组、缬沙坦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外基质聚集均较治疗前减少,参地颗粒组优于缬沙坦组。结论参地颗粒可以降低Ms PGN大鼠尿蛋白定量,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其机理可能与降低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v WF及s EPCR有关。
王亿平徐文静王东金华章雪莲茅燕萍
关键词: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细胞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肾颗粒主要药物治疗慢性肾脏病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肾颗粒主要药物大黄、黄连、白花蛇舌草、丹参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分别检索4味中药活性成分及其靶点,运用OMIM、GeneCards、TTD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筛选核心靶点,并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共筛选出中药活性成分99种,药物靶点873个,活性成分治疗CKD交集靶点102个,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丹参醇A等。核心靶点涉及VEGFA、EGFR、AKT1等。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VEGFA、EGFR、SRC等靶点参与CKD的治疗,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大黄、黄连、白花蛇舌草、丹参治疗CKD主要涉及HIF-1、PI3K-Akt、Rap1、MAPK等信号通路。结论大黄、黄连、白花蛇舌草、丹参可能通过HIF-1、PI3K-Akt等信号通路,调控VEGFA、EGFR、SRC等靶点治疗CKD。
孙璇君金华张磊王亿平
关键词:清肾颗粒黄连慢性肾脏病网络药理学
清肾颗粒含药血清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清肾颗粒含药血清是否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减轻高糖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清肾颗粒中的活性成分。选用同代HK-2细胞随机分为7组,包括空白对照组,渗透压对照组,高糖组,低、中、高剂量清肾颗粒组,以及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组。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HK-2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HK-2细胞中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HK-2细胞中NF-κB p65、p-IκBα、IKKα、MCP-1和ICAM-1的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HK-2细胞中NF-κB p65和α-SMA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初步明确清肾颗粒中含有绿原酸、盐酸小檗碱、大车前苷、滨蒿内酯、6,7-二甲氧基香豆素、表小檗碱、黄连碱、丹酚酸B、巴马汀、益母草碱、大黄酸和丹参酮IIA。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OS和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NF-κB p65、p-IκBα、IKKα、MCP-1、ICAM-1和α-SM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后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中ROS和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NF-κB p65、p-IκBα、IKKα、MCP-1、ICAM-1和α-SMA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清肾颗粒含药血清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介导的NF-κB信号通道的活化,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张磊金华王东程梦李卓娅王亿平
关键词:清肾颗粒NF-ΚB信号通路HK-2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青枯菌侵染广藿香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青枯菌对广藿香的入侵过程及侵染后寄主植物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以青枯菌HX6为供试菌株,分别对伤根及不伤根的广藿香试管苗进行侵染试验。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青枯菌从广藿香根部入侵的过程,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青枯菌侵染后广藿香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青枯菌侵染前期,伤根的植株比不伤根的植株发病更严重;侵染后期,两者的病情指数均为100。电镜观察发现侵染24 h后,青枯菌及其胞外分泌物在广藿香根部出现;48 h时后,在茎部导管出现。青枯菌入侵造成植株茎部导管离析、扭曲及破裂,随之,叶表皮组织也逐渐破坏,植株死亡。【结论】青枯菌对广藿香具有强的亲和性,侵染速度快,青枯菌及其胞外致毒素能直接破坏寄主维管组织,使得水分运输受阻,造成植株枯萎死亡。
徐燃贺红邓素坚李润美杨玉秀邓志成金华
关键词:青枯菌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