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例高钾血症引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与护理被引量:4
- 2020年
- 高钾血症常导致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一系列恶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颤动是导致心源性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若不能及时抢救可迅速危及患者生命。其所致的心律失常为可逆的,治疗的关键在于监测血钾、心电图,针对高钾血症引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电图改变的观察,一旦明确高钾血症积极应用多种方法降低血钾,护理上及时发现异常汇报医师,积极配合医师抢救是提高临床救治效果的重要环节。
- 王欢董莎莎郭英
- 关键词:高钾血症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护理
- 基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分的综合措施干预高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究基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评分的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高龄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对VTE发生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6月1日—2019年9月3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的100例高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基于VTE风险评分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干预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Padua评分、血糖水平和凝血指标,记录和分析患者干预期间的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du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分别为(2.09±2.17)分和(3.19±2.37)分;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肺血栓栓塞症、下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异常比率分别为4.00%、2.00%、2.00%、2.00%、0.00%,对照组分别为12.00%、10.00%、10.00%、12.00%、8.00%,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高龄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采用基于VTE风险评分的针对性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VTE发生风险,改善凝血功能和血糖水平。该措施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付春玲刘红英郭英史立坡傅义程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内科住院患者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108例老年患者行MSCTA,记录冠状动脉钙化的部位及钙化积分、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及支数,同期进行动态和静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核素心肌灌注显像(SPECT)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将检查结果逐一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CTA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77%,72%,88%,54%,76%;诊断单支、2支、和3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63%、91%、96%;与SPECT检查联合评价,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可提高到99%、93%、96%、94%;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随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的支数增多而增加,对≥65岁男性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200意义较大。结论:MSCTA可一次性完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狭窄评价,对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有一定的价值,尤其结合SPECT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可作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术前筛选的常规无创性检查方法。
- 朱昀郭英周玲郭晓斌张帆张福春朱海峰郭静萱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老年压疮易患患者主要照顾者对压疮的认知状况调查
- 2017年
- 目的了解老年压疮易患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对压疮的认知情况,为临床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及压疮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通过方便抽样所得的75例Braden量表评估≤18分的老年患者(≥65岁)的照顾者进行压疮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 (1)对压疮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最差的条目依次是:压疮的发生发展有分期、压疮的管理需要跨学科合作、压疮能导致终身残疾、脓毒症是压疮的并发症之一,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3.3%、56%、66.7%、72%。(2)对预防压疮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好的条目是:翻身、保持皮肤干燥、使用减压装置,回答正确率均超过97%;回答正确率较低的条目是:摄入充足水分66.2%,为尿失禁患者插尿管72%。(3)在预防压疮的方法方面,仅73.3%的照顾者为患者翻身频率小于2 h,77.3%的照顾者为患者使用过减压装置。结论老年压疮易患患者照顾者对压疮的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需要形成一套适合照顾者的压疮健康教育方案。
- 周敏郭英
- 关键词:压疮照顾者
- 老年内科失禁相关性皮炎评估观察表的设计及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介绍了老年内科失禁相关性皮炎评估观察表的设计及应用。通过查阅指南及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设计了老年内科失禁相关性皮炎评估观察表,应用于老年内科尿失禁或便失禁或腹泻的患者中,由主管护士每日填写,并检查管床护士对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认为将失禁相关性皮炎评估观察表应用于老年内科失禁相关性皮炎预防的质量管理中,有助于降低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郭英周敏
- 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现状研究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研究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高龄患者抗栓治疗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住院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基本信息、结局等进行描述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将其分为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组(n=236)与未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组(n=18),再将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SAPT)组(n=138)、口服抗凝药物治疗(OAC)组(n=60)及抗凝联合单药抗血小板治疗(OAC+SAPT)组(n=38)。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抗凝治疗将其分为抗凝组(n=98)与未抗凝组(n=156)。探讨患者不同抗栓方案与其治疗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4例患者,平均年龄(84.94±5.89)岁,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分别为(3.54±1.38)分、(5.61±1.57)分、(3.08±0.89)分。所有入组患者中死亡40例(15.7%),栓塞56例(22.0%),出血54例(21.3%)。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的死亡事件、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未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死亡事件、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未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C+SAPT组与SAPT组患者死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AC+SAPT组与OAC组患者死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C+SAPT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低于SAPT组、O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较低,抗凝药物应用仍不充分,抗血小板单药治疗与患者死亡及栓塞的不良结局可能相关。
- 王征闫盈盈朱昀武东郭英张帆
- 关键词:冠心病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栓抗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