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临床病理
  • 3篇病理
  • 2篇病理分析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蛋白A
  • 1篇刀豆
  • 1篇刀豆蛋白A
  • 1篇对刀
  • 1篇幼年
  • 1篇幼年性
  • 1篇幼年性黄色肉...
  • 1篇肉芽
  • 1篇肉芽肿
  • 1篇乳腺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生长因子Β
  • 1篇食管
  • 1篇食管颗粒细胞...

机构

  • 5篇长江大学附属...
  • 1篇长江大学

作者

  • 5篇郭琼
  • 5篇邹兰英
  • 3篇陈廷煊
  • 3篇赵会传
  • 2篇李军川
  • 1篇代桂华
  • 1篇竺红宇
  • 1篇严丽
  • 1篇王晓艳
  • 1篇谢小强
  • 1篇任红兵

传媒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食管颗粒细胞瘤七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食管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食管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并对手术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肿瘤均发生于食管中下段,单发,呈结节状或息肉状局限性隆起于黏膜下,呈灰白色或浅黄色,质中。镜下见瘤细胞位于鳞状上皮黏膜下,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瘤细胞排列呈片状或条索状;细胞大,形态不一,呈卵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含大量分布均匀的红色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小,位于中央,无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神经标记物S-100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弥漫强阳性,PAS染色阳性。结论食管颗粒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常发生于食管中下段,女性患者多见,良、恶性颗粒细胞瘤组织学上表现相似,无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需积极治疗及密切随访。
邹兰英赵会传王晓艳郭琼严丽
关键词:颗粒细胞瘤食管病理学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病理特点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对1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11月女婴,枕部包块逐渐长大8月,镜下可见单核组织细胞及杜顿巨细胞,瘤细胞表达CD68、lysozyme等。结论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好发于头颈部,系统性病变可能会危及生命。
邹兰英李军川陈廷煊赵会传郭琼
关键词:幼年性黄色肉芽肿临床病理
乳腺癌TGF-β_1和BRCA2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TGF-β1和BRCA2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TGF-β1和BRCA2的表达水平。结果:TGF-β1、BRCA2在c-erbB-2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组织分别与癌旁组织和乳腺组织的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GF-β1及BRCA2在乳腺癌中过表达,与c-erbB-2表达有一定协同性,联合三者的检测,可同时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李军川竺红宇陈廷煊代桂华赵会传任红兵邹兰英郭琼
22例卵巢甲状腺肿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并对手术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本病发病年龄25~75岁,常见症状为盆腔包块和腹部不适,8例合并腹腔积液,3例血清CA125升高。22例卵巢甲状腺肿为包膜完整结节,21例组织学表现与颈部甲状腺组织的病变相似,镜下见甲状腺滤泡样结构,1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结构。免疫组化显示:20例肿瘤细胞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结论卵巢甲状腺肿是一种高度特殊化的单胚层畸胎瘤,可出现甲状腺的各种组织学形态,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及术中诊断比较困难,预后良好。
邹兰英陈廷煊郭琼黄振华谢小强
关键词:卵巢甲状腺肿畸胎瘤临床病理
橙皮苷对刀豆蛋白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橙皮苷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橙皮苷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分别灌胃给药7 d,采用尾静脉注射ConA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小鼠肝脾指数,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检测肝匀浆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和caspase-3活性和TNF-α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脾指数显著增高,肝组织炎性坏死明显,血清ALT、AST升高,肝匀浆中GSH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同时肝组织caspase-3活性和TNF-α水平亦显著增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橙皮苷能显著降低肝脾指数,改善肝组织损伤程度,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提高肝匀浆中GSH水平,降低MDA含量,降低caspase-3活性和TNF-α水平(P<0.05,P<0.01)。结论橙皮苷对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清除自由基,抑制TNF-α释放及caspase-3活化有关。
郭琼邹兰英
关键词:橙皮苷刀豆蛋白A免疫性肝损伤CASPASE-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