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潮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血清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2篇电图
  • 2篇动态心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细胞
  • 2篇MIR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心病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血浆
  • 1篇血浆同型

机构

  • 5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郭潮
  • 4篇张慧
  • 2篇刘玉琼
  • 2篇陈敏
  • 2篇曾涛
  • 1篇牛凡
  • 1篇郑纪容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miR-630调控BCL2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为了揭示小分子RNA miR-630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阐明其通过靶向抑制BCL2来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CCK8检测细胞活力来评估细胞增殖的状况;以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变化;以mirPath和RNAhybrid两个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miR-630的下游靶点。通过一系列如PCR、琼脂糖胶回收、限制性克隆位点酶切链接以及质粒小提和大提等克隆工具,将miR-630基因构建到mi RNA表达质粒pmR-mcherry载体,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miR-630表达质粒至细胞内以在体外表达miR-630;以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表达miR-630的表达质粒,与对照组相比较,pmR-premiR630表达质粒转染48 h和72 h后miR-630的表达水平增高了(4.49±0.59)和(9.16±1.50)倍(P均<0.05)。与对照空质粒转染48 h和72 h后细胞活力为1.26±0.09和1.84±0.03相比较,miR-630表达质粒转染48 h和72 h后细胞活力降低到0.89±0.09和1.34±0.23(P均<0.05)。细胞转染miR-630表达质粒转染48 h后细胞周期中S期降低。生物信息学预测到BCL2是miR-630的一个靶点。与对照组相比较,pmR-premiR630表达质粒转染48 h和72 h后BCL2蛋白的表达分别下降了(0.6±0.03)和(0.4±0.01)倍(P均<0.05)。细胞转染miR-630表达质粒后BCL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miR-630通过抑制BCL2表达来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
张慧郑纪容郭潮
关键词:MIRNA肺癌增殖
心房颤动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尿酸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尿酸(UA)水平与左房内径(LAD)的关系,探讨其在不同类型房颤中的变化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临床诊断房颤的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阵发性房颤25例,持续性房颤25例。选择同期住院的50例窦性心律病人为对照组。对所有病人清晨采集血浆hcy、IL-6和UA,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AD。结果在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中,Hcy、IL-6、UA、LAD水平依次增高,而IL-10浓度却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病人LAD与Hcy(r=0.573,P<0.001)、IL-6(r=0.747,P<0.001)、UA(r=-0.299,P<0.041)呈正相关,与IL-10(r=-0.566,P<0.001)呈负相关。结论 Hcy、IL-6、IL-10和UA浓度与房颤病人LAD密切相关,参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郭潮刘玉琼
关键词:心房颤动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尿酸左房内径
血清miR-24联合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miR-24联合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6月疑似SMI患者7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DCG检查和血清miR-24检测。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血清miR-24联合DCG诊断SMI患者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该检查方法对冠脉病变程度的诊断效果。结果血清miR-24联合DCG诊断SM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DCG诊断方法(P<0.05),与冠脉造影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对于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的检出率比较,二者联合诊断的检出率均高于血清miR-24、DCG检查方法(P<0.05)。结论血清miR-24联合DCG诊断方法对SMI患者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郭潮张慧陈敏曾涛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miR-30a、miR-24、miR-155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研究血清miR-30a、miR-24与miR-155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入院确诊的AMI病人80例为AMI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者80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iR-30a、miR-24、miR-155、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水平,并分析血清miR-30a、miR-24、miR-155表达量与心肌酶学指标、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MI组外周血miR-30a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外周血miR-24与miR-155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AMI病人血清miR-30a水平逐渐升高;而miR-24及miR-155水平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CK、CK-MB、cTn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病人血清miR-30a的表达水平与CK、CK-MB、cTnT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miR-24表达水平与CK、CK-MB、cTnT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miR-155表达水平与CK水平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CK-MB、cTnT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AMI病人血清miR-30a水平升高、miR-24与miR-155水平降低;其水平异常表达与病人病变程度有关;miR-30a与miR-24的异常表达与病人心肌损伤程度有关。血清miR-30a、miR-24和miR-155的异常表达可以作为预测AM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血清学标志物。
郭潮刘玉琼张慧曾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MIR-155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正常人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MI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名。AMI组患者均在发病72h内就诊。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清GDF-15水平。超声心动测定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质量指数、左室相对室壁厚度、射血分数等左室重构指标。通过统计分析GDF-15在两组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生化指标、左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GDF-15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DF-15与左房前后径(r=0.745,P<0.01)、左室舒张末径(r=0.84,P<0.01)、左室质量指数(r=0.993,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射血分数(r=-0.65,P<0.01)、相对室壁厚度(r=-0.96,P<0.01)呈显著负相关。采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控制了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生化指标后,GDF-15水平与左室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B=0.91,P<0.01)。结论 GDF-15在梗死的心肌细胞中高度表达,并且其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程度呈正相关。
郭潮牛凡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心力衰竭
Lorenz散点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Lorenz散点图的形态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确诊后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利用Lorenz散点图方法分析所得数据。根据治疗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Lorenz散点图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患者预后与Lorenz散点图特点的相关性。结果在80例AMI患者中,偶发室上性早搏发生率最高,达31.25%,而RR间期>2.5 s发生率最低,为2.50%。经过1年随访,预后良好组54例,预后不良组26例。预后良好组偶发室上性早搏、频发室上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室早)、频发室早、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房颤和RR间期>2.5 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Lorenz散点图呈扇形、三分布形、四分布形、不规则形、复杂形、短棒状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Lorenz散点图沿45°线呈棒球拍状、彗星状分布所占比例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预后与Lorenz散点图分布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338,P=0.002);Lorenz散点图呈棒球拍状、彗星状分布的AMI患者预后较好。结论Lorenz散点图对AMI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郭潮张慧陈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动态心电图LORENZ散点图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