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封堵
  • 3篇导管未闭
  • 3篇动脉
  • 3篇动脉导管
  • 3篇动脉导管未闭
  • 3篇心脏
  • 3篇缺损
  • 3篇未闭
  • 3篇疗效
  • 3篇介入
  • 3篇间隔缺损
  • 3篇房间隔
  • 3篇房间隔缺损
  • 3篇封堵器
  • 2篇心脏病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心脏
  • 2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介入封堵

机构

  • 8篇山西省心血管...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郭大璘
  • 5篇李保
  • 3篇张丽贞
  • 2篇杨志星
  • 2篇王敬平
  • 1篇郎海丽
  • 1篇陈洁
  • 1篇徐晓莉
  • 1篇郭大玮
  • 1篇高明兰
  • 1篇安健
  • 1篇王仲朝
  • 1篇孙宇飞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太原地区短串联重复序列vWF的多态性DNA片段及其临床应用
2004年
采用多相缓冲系统,在成层胶T=5%,C=2.6%,分离胶T=8%,C=5%的条件下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人类短串联重复序列(STR)。DNA片段进行分离。其中,成层胶内主要缓冲成分为2—二羟乙基亚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H2SO4及N、N—2(羟乙基)甘氨酸(Bicine);而分离胶以Tris、H2SO4及2—二羟乙基亚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为主,构成多相缓冲系统。DNA片段在成层胶中被有效地压缩,在分离胶内又可完全解压缩,使其按片段大小分离;从而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
郭大玮郭大璘郎海丽徐晓莉
关键词:短串联重复序列VWF
国产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疗效观察
2004年
郭大璘李保张丽贞王敬平高明兰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先天性心脏病房缺
介入封堵术联合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2006年
郭大璘李保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动脉导管未闭合介入封堵术
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郭大璘李保张丽贞王敬平杨志星
关键词:国产封堵器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我国每年有15—20万的新生儿患各种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肺动脉瓣狭窄(PS)的发生率分别为20%、15%、12%和10%。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Amplatzer封堵伞的开发与临床应用.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得以迅速广泛开展。我院从2003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郭大璘
关键词:心脏病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AMPLATZER封堵伞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
炎症因子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17年
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在A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探讨作为炎症反应指标的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孙宇飞郭大璘
关键词:冠心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脱落介入成功取出一例
2009年
王仲朝李保郭大璘安健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封堵术继发孔型肺纹理增粗右心室扩大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77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再灌注治疗,其中60例行静脉溶栓治疗,17例行急诊PCI治疗,按既往有无心绞痛(AP)史分为2组,比较...
张丽贞郭大璘陈洁杨志星李保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