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嘉

作品数:9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急诊
  • 2篇新生儿
  • 2篇重症
  • 2篇重症监护
  • 2篇重症监护室
  • 2篇护理
  • 2篇急诊科
  • 2篇监护
  • 2篇监护室
  • 2篇芬太尼
  • 2篇肠内
  • 2篇肠内营养
  • 1篇新生儿疾病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影响
  • 1篇血糖
  • 1篇血糖监测
  • 1篇严重创伤
  • 1篇药品
  • 1篇药品安全

机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作者

  • 9篇郭嘉
  • 5篇孔艳霞
  • 4篇刘容
  • 2篇周玲
  • 2篇陈艳辉
  • 2篇卢魁
  • 1篇童华生
  • 1篇苏磊
  • 1篇谭杜勋
  • 1篇刘蓉
  • 1篇冯焕村
  • 1篇李奇林
  • 1篇罗晓林
  • 1篇朱晓箐
  • 1篇蓝惠兰
  • 1篇熊勇
  • 1篇刘宗元
  • 1篇谭新宇
  • 1篇李娜

传媒

  • 3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华卫生应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急诊科高危药品安全的分级管理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基于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新标准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按照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标准,制定和完善急诊科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和目录;制作高危药品专用标识,建立急诊科高危药品分级安全管理组织,实施高危药品的评审督导等。比较高危药品安全分级管理前后药品管理质量及护士高危药品管理及药物知识考试成绩。结果实施高危药品安全分级管理后30名护士高危药品管理及药物知识考试成绩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急诊科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内容更加完善与细化,管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由原来B级达到A级,顺利通过了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并得到评委的高度评价。结论按照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新标准中关于高危药品的管理规定,结合科室具体情况,制定、完善急诊科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和制度,建立高危药品医嘱警示系统,规范使用权限、警示标识、调配、使用,加强培训和督导等,能促进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
郭嘉熊勇刘容冯焕村
关键词:急诊科高危药品护理安全管理
重症监护室环境因素对骨科术后患者的心理影响
2014年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环境因素对骨科术后患者的心理影响,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转入及转出ICU的骨科术后患者120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影响ICU患者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有客观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及全麻导致的精神障碍。结论:重视ICU环境对全麻骨科患者的心理影响,提供有效可行的个体化护理措施,减少不良的心理应激,可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和临床疗效,并降低医疗费用,缩短入住ICU的时间。
郭嘉孔艳霞刘容陈艳辉罗晓林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骨科术后全麻心理影响
芬太尼和丙泊酚在严重创伤急诊救治中应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严重创伤(severe trauma,ST)常有剧痛、躁动和谵妄,妨碍医疗措施及时有效实施,急诊救治时延长急救时间,增加死亡风险,ICU给予镇痛镇静(analgesia &sedation,AS)而急诊科(emergency department,ED)很少实施AS。国外急救使用各种镇痛镇静药物,但对ST使用少有报道。
卢魁谭新宇郭嘉刘宗元周玲涂杜娟童华生苏磊谭杜勋
关键词:急诊救治严重创伤丙泊酚芬太尼TRAUMA
瑞芬太尼-咪达唑仑清醒镇静镇痛在急诊医学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和探讨瑞芬太尼-咪达唑仑清醒镇静镇痛在急诊医学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接受清醒镇静镇痛患者166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96例;年龄15~72岁。ASAⅠ级142例,Ⅱ级24例。禁食>4 h 29例,2~4 h 137例。78例骨折和脱位的患者,24例组织裂伤的患者,36例脓肿患者,8例金属异物患者。瑞芬太尼1μg/kg静脉负荷,然后给予0.05μg·kg^(-1)·min^(-1)持续泵注,直至NRS疼痛评分为3,根据疼痛评分调整泵注速度。咪达唑仑静脉负荷,然后0.05 mg·kg~(^(-1))min·^(-1)持续泵注,直至Ramsy2级后根据镇静评级调整泵注速度。每一例用标准的麻醉记录单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ASA级别、诊断和处理、禁食时间、不良反应、抢救措施以及离院时间。监测记录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166例中165例(99.4%)完成清醒镇静镇痛,9例(5.4%)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一例需要气管插管,离院后1个月随访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不同性别患者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最小年龄是19岁,平均年龄是40岁,而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平均年龄是22岁。禁食2~4 h与禁食超过4 h发生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咪达唑仑清醒镇静镇痛在急诊医学应用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卢魁郭嘉张秋婷刘宗元叶雄伟谭杜勋谭新宇
关键词:清醒镇痛瑞芬太尼咪达唑仑
加温营养泵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持续昏迷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持续昏迷患者用加温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0例持续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营养泵控制肠内营养液的速度行持续泵入法,同时使用加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在37℃;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缓慢推注营养液的方法。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呕吐、返流、腹胀、腹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郭嘉孔艳霞刘容周玲陈艳辉
关键词:持续昏迷肠内营养护理
糖尿病母亲分娩的足月新生儿血糖监测及喂养时间模式的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母亲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喂养时间及血糖监测关系的模式。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的168例由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实验组出生后12h内每次喂奶前监测指尖血糖,12-24h每两次喂奶前监测指尖血糖;对照组出生后12h内监测血糖每2h一次,12-24h监测血糖每4h一次,比较两组发现新生儿低血糖的概率。结果实验组共发现低血糖190次,低血糖新生儿50例;对照组发现低血糖116次,低血糖新生儿34例,实验组较对照组发现低血糖的概率高。结论相比定时监测血糖,喂奶前舱测血糖有助于糖尿病母亲分娩的新牛儿低血糖的发现.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相关并发症的发牛率。
孔艳霞郭嘉
关键词:足月新生儿血糖监测糖尿病母亲
肠内营养液的温度、速度对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速度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液输注对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进行EN的患者根据使用加温营养泵与否,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同时将观察组再根据营养泵给液速度,分为01、02、03 3组,对照组也根据以上方法,分为C1、C2、C3 3组,每组40例.01、C1组EN泵给液速度为60-70 mL/h,02、C2组EN泵给液速80-100 mL/h,03、C3组EN泵给液速度为110-120 mL/h.观察各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胃潴留发生情况、EN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不同的输注速度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使用加温营养泵,温度控制在37℃-40℃,且输注速度在80-100 mL/h时可有效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临床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嘉孔艳霞蓝惠兰李奇林
关键词:肠内营养液温度胃肠道并发症
急诊科轮转护士的阶梯式培训方法及效果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急诊科轮转护士能迅速掌握急危重病人急救理论和相关的操作技能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20名急诊科轮转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分阶梯式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培训过程中进行考核,结束时进行考核评审。结果:20名轮转护士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优良。结论:对急诊科轮转护士进行分阶梯式的培训可使其急危重病人急救护理技能知识加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
郭嘉刘容李娜吴素娜
关键词:轮转护士
对家庭成员进行育婴知识培训在预防新生儿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开展住院新生儿家庭成员育婴知识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400例新生儿为干预组,在住院期间即对其家庭成员进行个体化护理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另设立4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未对其家庭成员进行护理知识培训。结果家庭成员接受专业培训后,新生儿护理技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2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新生儿呼吸道疾病、皮肤脓疱、脐炎、红臀的发病人数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开展家庭成员育婴知识培训,可提高育婴水平,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病率。
孔艳霞郭嘉朱晓箐刘蓉
关键词:新生儿家庭成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