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秀仙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酒精
  • 3篇酒精性
  • 2篇酶学
  • 2篇菌群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间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放疗
  • 2篇干细胞
  • 2篇肝病
  • 2篇肝酶
  • 2篇肝酶学
  • 2篇肠道
  • 2篇肠道菌
  • 2篇肠道菌群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多西他赛
  • 1篇血清

机构

  • 6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青岛市肿瘤医...

作者

  • 8篇郝秀仙
  • 2篇杨敬磊
  • 2篇王青民
  • 2篇杨乃龙
  • 2篇徐丽丽
  • 1篇朱晓琳
  • 1篇王卫红
  • 1篇孙晓娟
  • 1篇陈红华
  • 1篇谢婷婷
  • 1篇魏华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建肠道菌群对酒精性肝炎伴慢性腹泻病人治疗作用的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伴慢性腹泻病人肠道菌群的变化,观察应用益生菌制剂重建肠道菌群后对AH的治疗作用。方法:68名病人随机分组并分别接受了7天的标准治疗和实验治疗(益生菌制剂+标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做大便细菌培养和肝酶学测定,以24名不饮酒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匹配对照组。结果:AH伴慢性腹泻病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道菌群数量显著减少(P(0.05);且有显著的肝酶学增高(P(0.05)。在7天治疗后,实验组病人较标准组病人的腹泻症状改善明显(P<0.05),同时肠道菌群数量也有显著升高(P(0.05)。两治疗组的肝酶学在治疗后都有显著下降,但实验治疗组的AST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AH伴慢性腹泻病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道菌群显著减少,短期经口补充益生菌制剂后不但有利于控制腹泻症状,重建肠道菌群,而且更有利于肝功恢复。
张冬郝秀仙杨婷娄渊贵
关键词:酒精性肝炎慢性腹泻肠道菌群肝酶学益生菌制剂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作用对胰岛素瘤细胞功能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旁分泌作用对胰岛素瘤细胞(INS-1)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大鼠BMSCs。应用链脲左菌素(STZ)诱导INS-1损伤、凋亡,建立BMSCs和INS-1共培养体系。本实验设立以下4组:INS-1,BMSCs对照组(CONI、CONB);INS-1损伤对照组(IINS-1);BMSCs与INS-1共培养组(CO-CUL);BMSCs与损伤INS-1共培养组(ICO-CUL)。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应用流式细胞仪和MTT法分别检测共培养后INS-1细胞的凋亡和增殖。结果原代培养的BMSCs14d左右可达到80%~90%融合,第3代细胞强表达CD44、CD29(99%),不表达CD34、CD45(<1%);ICO-CUL组INS-1分泌胰岛素升至[(10.27±0.95)mU/L]较INS-1损伤对照组[(5.37±0.45)mU/L]明显增加(P<0.01);与CONB组相比,CO-CUL组BMSCs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由(5.82±0.87)μg/L增至(10.00±1.44)μg/L(P<0.01);ICO-CUL组分泌量[(14.27±0.85)μg/L]比CO-CUL组[(10.00±1.44)μg/L]增加(P<0.01)。MTT法检测ICO-CUL组INS-1的OD值(0.624±0.052)较INS-1损伤组(0.320±0.026)明显升高(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ICO-CUL组INS-1早期凋亡比例[(19.0±1.06)%]较ISN-1损伤组[(58.1±3.12)%]明显降低(P<0.01)。结论 BMSCs旁分泌作用可以促进STZ诱导损伤的INS-1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促进INS-1细胞分泌胰岛素;损伤的INS-1细胞可促进BMSCs分泌IGF-1。
郝秀仙杨乃龙张冬徐丽丽朱晓琳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胰岛素瘤共培养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诊断意义。方法50例NAFLD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纳入研究,所有受试者检测肝功能、肝脏超声、体质指数,并通过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血清PCT检测采用全自动快速定量法,CRP检测应用散射比浊法。结果50例NAFLD患者中有20例诊断为脂肪性肝炎,27例为弥漫性脂肪肝,3例局灶型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的血清PCT水平相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在NAFL和NASH中都有明显升高,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5±1.6)、(5.2±2.5)比(2.9±0.5)mg/L,P〈0.01]。结论血清PCT对NAFL和NASH没有诊断价值。NAFLD患者的血CRP水平明显升高,可以用作NAFLD的附加诊断指标,但是不能区分NAFL和NASH。
张冬赵红张海英郝秀仙娄渊贵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1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放、化疗。结果 10例患者中,2例生存1 a,3例生存3 a,5例生存超过5 a,中位生存期3 a,5 a生存率50%。结论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有其独特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其应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放、化疗。
王青民杨敬磊郝秀仙
关键词:肺肿瘤淋巴瘤放疗化疗
放疗同步多西他赛加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与多西他赛加顺铂同步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自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对60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单纯放疗,另一组采用放疗同步合并多西他赛加顺铂。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放疗后CT检查评价,比较两组疗效;并按WHO制定的药物毒性标准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单纯放疗组(单放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6.6%,而同步治疗组(同步组)则为70.0%(P<0.05)。ⅢA期单放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1.5%、38.4%;同步组为73.3%、46.6%;ⅢB期单放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2.9%、20.0%;同步组为66.6%、33.3%(P>0.05);单放组仅1例患者生存3年以上,而同步组3年生存率为26.6%,显著高于单放组3.3%(P<0.01)。不良反应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治疗同步多西他赛加顺铂对局部晚期NSCLC的治疗价值具有协同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显著提高不能手术的ⅢA、ⅢB期NSCLC患者的生存率。
王青民杨敬磊郝秀仙
关键词:放射疗法
双歧三联活菌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双歧三联活菌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作用。方法66例住院ALD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34例)和试验治疗组(32例),分别接受7d的标准治疗和试验治疗(双歧三联活菌+标准治疗)。治疗前后做大便细菌培养和肝酶学测定。以24名健康不饮酒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LD患者肠道菌群数量显著(10gCFU/g)减少[双歧杆菌(6.30±0.17)比(7.50±0.32);乳酸杆菌(3.15±0.19)比(4.59±0.34);肠球菌(4.43±0.20)比(5.50±0.30),P〈0.05];并有显著的肝酶学增高[AST:(104.1±0.9s)U/L比(29.15±2.(13)u/L;ALT:(50.49±5.90)U/L比(22.964-2.40)U/L;谷氨酸转肽酶(GGT):(161.50±13.50)U/L比(51.90±6.20)U/L;TBil(22.56±1.17)比(16.78±0.79),P〈0.05]。在7d治疗后,试验治疗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10gCFU/g)明显高于标准治疗组[双歧杆菌(7.90±0.39)比(6.81±0.27);乳酸菌(4.20±0.27)比(3.20±0.27);肠球菌(5.3±0.31)比(4.30±0.30),P〈0.05]。尽管治疗前2组患者的肝酶学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后试验治疗组AST、ALT下降更明显,与标准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TI(54.67±7.71)U/L比(76.43±5.06)U/L;ALT(36.69±4.67)U/L比(51.26±2.25)U/L,P〈0.05]。在26例酒精性肝炎的亚组中,试验治疗后只有AST下降明显,与标准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38±9.47)U/L比(88.54±15.16)U/L,P〈0.05]。结论AL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道菌群显著减少,短期经口补充双歧三联活菌不但有利于肠道菌群的恢复,而且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张冬郝秀仙杨婷娄渊贵
关键词:肠道菌群肝酶学双歧三联活菌
在复合成分培养基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成骨被引量:8
2015年
背景:研究显示骨质疏松多伴有成骨细胞的减少,成骨细胞替代疗法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靶点。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地塞米松、维生素C及β-甘油磷酸钠培养基中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采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从成人骨髓血中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的活性,透射电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有地塞米松、维生素C与β-甘油磷酸钠的成骨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分化,RT-PCR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骨形态发生蛋白2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培养2周后可见细胞呈成纤维状生长,强表达CD44,CD29,不表达CD34,CD45,具有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潜能,茜素红及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 m RNA表达阳性,说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地塞米松、维生素C及β-甘油磷酸钠培养基中可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能。
徐丽丽孙晓娟郝秀仙谢婷婷杨乃龙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分化干细胞骨髓干细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
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病人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对照组40例,在原有糖尿病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对实验组实施系统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系统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教育后各观察指标稳定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370~39.891,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能使老年病人掌握糖尿病的基本常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降低血糖水平。
陈红华郝秀仙魏华王卫红
关键词:健康教育血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