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萍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耳廓群集性粟丘疹10例被引量:2
- 2008年
- 粟丘疹亦称白色痤疮,系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潴留性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常见于眼睑周围、面颊、包皮、阴囊等处,疏散分布;或继发于皮肤炎症后等。现将本科2年来就诊的10例耳廓群集性粟丘疹患者报道如下。
- 苗国英郑海萍张西克王保梅刘青吴平姚贵申张合恩
- 关键词:粟丘疹耳廓潴留性囊肿附属器炎症后
- 小儿脐茸12例被引量:3
- 2008年
- 小儿脐茸(umbilical polyp)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脐炎或脐部肉芽肿。2006年1—12月,我科收治了12例脐茸患者,均使用激光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苗国英张西克郑海萍吴平刘保国姚贵申郑金盈
- 关键词:脐茸小儿激光手术治疗
- DMBA/巴豆油二阶法联合NB-UVB照射构建小鼠皮肤鳞癌模型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巴豆油二阶法联合NB-UVB照射,构建皮肤鳞状细胞癌小鼠模型。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外涂DMBA/巴豆油;B组照射NB-UVB;C组外涂DMBA/巴豆油,联合NB-UVB照射。实验过程中定期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和实验部位皮肤的变化,于第5、10、15、20周统计各组小鼠的存活率及成瘤率。第20周时取小鼠皮损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第5周末,部分C组小鼠出现直径≥1 mm的丘疹,第20周后,三组成瘤率分别为86.67%,7.14%,94.12%;SCC发生率分别为:13.34%,0%,70.59%。结论 DMBA/巴豆油二阶法联合NB-UVB构建小鼠皮肤鳞癌模型较单独应用DMBA/巴豆油二阶法或NB-UVB照射成瘤时间短,成瘤率和SCC发生率高。
- 吕超刘保国郑海萍刘青李志峰顾静周萌
-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二甲基苯并蒽巴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