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清
-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氮气氛下CaC<,2>O<,4>·H<,2>O热分解过程的综合研究
- 介绍了对化学专业大三学生提高型实验——氮气氛下CaC<,2>O<,4>·H<,2>O热分解过程的综合研究,对所得TG/DSC谱进行解析,并求出热分解过程各步变化的ΔH,n,E,A和k.
- 邱金恒高卫易敏郁清孙尔康陆春良胡晶磊
- 关键词:DSC动力学参数
- 文献传递
- 氮气氛下CaC2O4·H2O热分解过程的综合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介绍了对化学专业大三学生提高型实验--氮气氛下CaC2O4·H2O热分解过程的综合研究,对所得TG/DSC谱进行解析,并求出热分解过程各步变化的△H,n,E,A和k.
- 邱金恒高卫易敏郁清孙尔康陆春良胡晶磊
- 关键词:热分析TGDSC动力学参数
- 以多巴胺为配体示差脉冲伏安法间接测定生物体液中的铝(英文)被引量:2
- 2004年
- 建立了用神经递质多巴胺作电活性配体示差脉冲伏安法间接测定生物体液中的铝的方法 .多巴胺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随铝浓度的增加而线性下降 .在最佳测定条件 (pH 7.0 ,2 .4× 1 0 -4 mol/L多巴胺 ,0 .0 8mol/LNH4Ac缓冲溶液 )下 ,铝的检测下限、相对标准偏差 (4× 1 0 -6mol/LAl(III) ,n =8)、线性范围分别为 1 .7× 1 0 -7mol/L、3 .4%、4 .0× 1 0 -7~ 42×1 0 -7mol/LAl(III) .对许多生物体液中可能存在的物质进行了干扰试验 .采用标准加入法将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如人全血、脑病患者的脑脊液、糖尿病患者的尿、肺癌患者的腹水、合成肾透析液及合成脑脊液等样品中铝测定 ,结果表明回收率在 95 %~1 0 8%之间 ,所测得的样品中铝含量与文献值和ICP法值吻合 .通过紫外光谱、拉曼光谱及 1 3 C核磁共振谱探讨了测定方法的原理 .加入铝后多巴胺氧化峰电流的下降原因是铝与多巴胺的邻羟基配位 。
- 章福平刘剑毕树平顾晓东马朋举杨小弟王先龙杨立郁清
- 关键词:铝多巴胺示差脉冲伏安法生物体液
- 一维结构AlN的宏量合成
- 2006年
- 介绍了一种将电弧等离子体射流和热处理联用制备宏量一维结构AlN的新工艺路线,即首先用电弧等离子体的手段将Al的粗粉末在氮气等离子体的条件下纳米化,接着将这些纳米粒子在氮气氛下于1100℃下加热,制备得到产率约为40%的AlN纳米线,该方法对于AlN纳米线的生产和应用具有价值。
- 郁清张孟群张梅
- 关键词:AIN纳米纤维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峰相对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英文)被引量:1
- 2001年
- 用近红外傅立叶变换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研究了 2 ,5_二巯基_1,3,4_噻二唑 (DMTD)在银表面的吸附与键合行为 .峰的相对强度随温度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
- 黄岭沈健郁清孟庆金
- 关键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2,5-二巯基-1,3,4-噻二唑温度
- 一维结构A1N的宏量合成
- 本研究论文中介绍了一种将电弧等离子体射流和热处理联用起来可以宏量制备一维结构A1N的新工艺路线。即首先用电弧等离子体的手段将A1的粗粉末在氮气等离子体的条件下纳米化,接着将这些纳米粒子在氮气氛下于1100℃下加热,制备得...
- 郁清张孟群张梅
- 关键词:纳米纤维
- Raman光谱研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金属取代衍生物的二级结构被引量:3
- 2001年
- 本文测定了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2Zn2SOD)及其金属取代衍生物Cu2Ni2SOD的Raman光谱,对图谱进行了归属,并定量测定了两种SOD的二级结构,同时对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 汤银燕王志林郁清耿金龙罗勤慧
- 关键词: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RAMAN光谱活性
- 2,5-二巯基-1,3,4-噻二唑在铜表面的吸附与键合行为被引量:9
- 2000年
- 通过表面增强Raman光谱(SERS), 红外光谱 (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 研究2, 5-二巯基-1,3,4-噻二唑(DMTD)在铜表面的作用机制, 得到了吸附在铜表面的SERS光谱. 研究表明, DMTD分子是通过其环外的两个硫醇基与金属铜发生键合反应, 生成了DMTD的单硫盐. 同时, DMTD分子通过其环外的两个硫原子与Cu+相配位, 并通过Cu+连接成一层牢固的一维链状聚合物膜吸附于铜表面.
- 黄岭沈健任俊孟庆金郁清
- 关键词:键合铜表面聚合物膜防腐
- 化学处理水稻秸秆水溶性有机物的光谱特征研究被引量:25
- 2005年
- 采用紫外(UV)、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和13CNMR)分析技术对13C标记水稻秸秆化学处理过程中的水溶性有机物进行了研究。由光谱变化的分析可见,随着化学处理的进行,水稻秸秆DOM中甲基、亚甲基含量逐渐降低,脂肪性降低;含芳环的化合物逐渐分解,芳香性降低;碳水化合物分解一部分形成碳酸盐类物质,另一部分形成CO2和H2O;羧酸和羧酸脂类化合物形成羧酸盐类物质;有机成分中的无机元素硅释放出来,形成硅酸盐类的无机硅氧化合物;DOM中的氮素以铵盐的形式存在并逐渐积累。
- 沈其荣徐勇杨红周立祥郁清周志萍
- 关键词:化学处理氮素水溶性有机物芳香性傅里叶红外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