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一丹
-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明原因性不孕的助孕方式的探讨
-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不明原因不孕(unexplained infertility,UI)妇女进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结局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2014年我院诊断为UI并采用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
- 孙琴梁元姣许娟娟邵一丹姚兵陈莉
- 抗苗勒氏管激素下降率对多囊卵巢患者促排卵疗效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异常升高,经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后AMH水平下降。文中旨在探讨PCOS患者经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前后AMH的下降率对促排卵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间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明确诊断的46名PCOS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3个月后促排卵治疗,其中氯米芬促排卵21例,包括有反应患者13例,无反应8例;来曲唑促排卵25例,包括有反应患者18例,无反应7例。比较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前后性激素、AMH及其下降率。根据促排卵有无反应,分别比较AMH下降率。结果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后,AM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7.79±4.11)ng/m L vs(5.18±3.63)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反应患者的AMH下降率低于有反应者[(18±6)%vs(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曲唑方案促排卵的无反应患者AMH下降率低于有反应者[(12±9)%vs(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AMH下降率>33.05%时,预测有反应的敏感度74%、特异性65%。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可降低AMH水平,AMH下降率可预测促排卵治疗的反应性。
- 邵一丹梁元姣陈莉孙琴李鸿儒王岑岑
- 关键词:氯米芬
- 来曲唑联合拮抗剂方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低反应患者有效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系统评价来曲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低反应患者促排卵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VIP、CNKI、PubMed、EMbase和FMJS,收集有关来曲唑+拮抗剂方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低反应患者促排卵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由2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研究,共9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低反应患者,来曲唑+拮抗剂方案与对照组相比,Gn用量[MD=–8.05,95%CI(–13.67,–2.43),P=0.005]、HCG日E2值[MD=–1 026.41,95%CI(–1 949.61,–103.20),P=0.03]均小于对照组;而两组获卵数[MD=–0.61,95%CI(–2.41,–1.19),P=0.51]和临床妊娠率[OR=1.03,95%CI(0.53,2.02),P=0.92]无明显差异。结论对IVF-ET低反应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有效性而言,来曲唑+拮抗剂方案较对照组临床结局无明显改善,但能减少Gn用量,降低IVF治疗费用。来曲唑+拮抗剂方案为卵巢低反应患者提供了另一种临床选择。由于纳入文献存在质量和数量不足以及方法学差异,建议本研究结论仅作为临床分析的参考,尚需后效评价和不断更新。
- 孙琴陈莉邵一丹姚兵梁元姣
- 关键词:来曲唑GNRHA体外受精-胚胎移植META分析
- PCOS不同分型氯米芬促排卵的疗效观察
- 邵一丹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分型用氯米芬促排卵的疗效观察
- 邵一丹
- 他莫昔芬用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疗效观察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既往关于他莫昔芬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他莫昔芬应用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时子宫内膜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FET周期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共133例,随机分为来曲唑组(n=72)和他莫昔芬组(n=61),所有患者于月经来潮第3天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4 mg/d,第8天开始6 mg/d,共服10~12 d后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期间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和血雌二醇(E2)、孕酮水平,以上为激素替代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法。来曲唑组、他莫昔芬组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法为:分别于月经第3日起口服来曲唑2.5 mg/d、他莫昔芬40 mg/d,连服5 d,超声监测加用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的时机,此日简称为HCG日;等待优势卵泡排卵后给予肌肉注射黄体酮40mg/d,口服地屈孕酮20mg/d,进行子宫内膜转化,于用药后3 d或5 d移植卵裂胚或囊胚,此日为移植日,他莫昔芬组子宫内膜准备方法为他莫昔芬周期。比较2组HCG日血清激素水平、移植日雌孕激素、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等临床指标,并比较他莫昔芬周期、既往HRT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E2、孕酮水平。结果来曲唑组HCG日E2、移植日E2值均低于他莫昔芬组[(1 193.80±629.64)ng/L vs(2 776.30±157.34)ng/L;(1 195.90±820.30)ng/L vs(2 129.40±1208.71)ng/L,P=0.000],HCG日LH值高于他莫昔芬组[(20.48±15.50)IU/L vs(10.59±8.34)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来曲唑组胚胎着床率低他莫昔芬组(39.32%vs 45.83,P=0.001)。他莫昔芬组他莫昔芬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激素替代周期[(8.49±1.36)mm vs(6.43±0.96)mm,P=0.018],血清E2、孕酮水平亦高于激素替代周期(P<0.05)。结论对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在FET周期中他莫昔芬促排方案较来曲唑胚胎更容易着床,他莫昔芬周期更能显著增加子宫内
- 孙琴李鸿儒邵一丹梁元姣姚兵陈莉
- 关键词:他莫昔芬薄型子宫内膜冻融胚胎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