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维加
- 作品数:151 被引量:670H指数:14
-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MRI表现特征
- 2012年
- 目的:提高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MRI特点的认识。方法:分析7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7例MRI病灶对称性分布于双侧顶枕叶,3例累及两侧额叶,1例累及右侧颞叶,3例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强化。结论:双侧顶枕叶对称性的血管源性水肿是PRES的典型MRI表现,FLAIR和T2WI是显示病灶的最佳序列。
- 杨新官邱维加丁可刘光俊周智鹏戴文海
- 关键词: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磁共振成像
- 脊椎骨挫伤的MRI诊断价值
- 2009年
- 何涌邱维加
- 关键词:骨挫伤脊椎MR
- 肝血管瘤与肝癌非延迟CT扫描的鉴别诊断
- 1996年
- 分析肝血管瘤与肝癌在一过性非延迟增强扫描时的CT增强表现,并寻找它们的特点。对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31例肝肿瘤病人的CT资料(肝血管瘤16例、肝癌15例)作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行平扫后立即做传统团注增强扫描,描述:病灶增强的类型;病灶强化的程度;强化组织的分布。造影剂用量为1.5mL/kg体重。结果,81%的肝血管瘤及8%的肝癌病灶可见到球状或结节状强化,(P<0.05)。81%的肝血管瘤病灶呈等或高于同层主动脉密度改变,而所有的肝癌病灶侧未见到此种改变;(P<0.01)。81%的肝血管瘤和43%的肝癌增强结节呈周边分布,(P<0.05)。13%的肝血管瘤和61%的肝癌病灶呈弥漫不均匀强化,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表明,病灶周边结节状或小球样增强灶,其密度与同层主动脉密度一致是在一过性非延迟增强扫描中,诊断肝血管瘤的一个可靠征象;而病灶线状或弥漫不均匀强化则是肝癌的较可靠的依据。
- 邱维加黄正林
- 关键词:肝血管瘤肝癌CT扫描
- 低剂量扫描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 2011年
- 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飞速发展以及双源CT的问世,MSCT在诊断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评价支架的术后再狭窄以及评估搭桥血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MSCT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在追求更好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辐射剂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T检查的X线辐射剂量的增高可增加癌症的风险。因此,有效降低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辐射剂量以保护受检查者具有重要意义。
- 殷亮邱维加
- 关键词:低剂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粥样斑块
- 脑室内表皮样囊肿MRI诊断被引量:2
- 2012年
- 颅内表皮样囊肿也称为胆脂瘤,约占颅内肿瘤1%,多见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约40%~50%,此外,还可见于第四脑室、鞍区、侧脑室、脑实质内等处。发生在脑室者多为个例报道。表皮样囊肿肿瘤生长缓慢,临床症状主要为对周围结构的占位、
- 徐列印邱维加刘光俊周智鹏
- 关键词:表皮样囊肿脑室磁共振
- MSCT与食道吞钡棉絮检查在食道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比较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和食道吞钡棉絮检查在食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内窥镜或手术证实的食道异物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食道吞钡棉絮检查,然后行64层螺旋CT扫描。结果:38例食道异物中食道吞钡棉絮检出29例(76.3%),漏诊9例,64层螺旋CT检出37例(97.4%),包括鱼刺22例,禽畜类碎骨13例,图钉1例,肉团1例,CT还发现4例异物引起食道穿孔。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食道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走行、与周围组织关系及有无并发症,且检查安全、快速、无痛苦,可作为食道异物的首选检查方法。
- 曾阳东邱维加张辉阳何涌周智鹏何敏丽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食道
- 应用钆塞酸二钠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现状及展望被引量:3
- 2018年
- 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手术切除是现阶段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案,但患者术后却可能因为肝脏储备功能不足而出现肝功能衰竭[1-3].因此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此外肝脏储备功能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肝移植时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和预测患者近期临床结局[4];(2)当需要行大范围肝脏切除术时,发现肝脏剩余体积(FLR)并不能满足术后代偿,可在术前对拟切除区域行选择性门静脉栓塞,促进残余肝脏代偿性增生,同时去除可逆性肝脏损伤其他因素,监测肝脏储备功能以选择合适的二次手术时机[5].
- 李迅杨新官蒋宇邱维加
- 脑动脉瘤64层减影CTA与DSA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比较64层减影CT血管造影(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动脉瘤患者减影CTA与DSA征象,对动脉瘤的显示、数目、部位、载瘤动脉、动脉瘤形态及瘤颈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疗方案。结果:CTA共发现动脉瘤61个,6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其中囊状动脉瘤49个、梭形动脉瘤12个。其中1例大脑中动脉瘤DSA未显示,其它CTA与DSA诊断完全一致。12例梭形动脉瘤CTA及DSA均能清晰显示。49个囊状动脉瘤,减影CTA通过多角度多方位旋转能清晰显示全部动脉瘤形态、动脉瘤颈及与载瘤动脉关系并提出治疗意见,而DSA仅能清晰显示39个囊状动脉瘤瘤颈,其中8个不能独立提出治疗意见需结合减影CT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减影CTA简单、无创、安全,能全面显示脑动脉瘤并在显示动脉瘤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效果优于DSA,可作为脑动脉术前诊断的首选方法。
- 徐军红邓燕贤周智鹏张辉阳邱维加
- 关键词: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动脉瘤
- 高分化肝癌在Gd-EOB-DTPA增强肝胆特异期的表现特征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高分化肝癌(WHCC)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胆特异期的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WHCC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行肝脏平扫及Gd-EOB-DTPA增强多期扫描。结果 15例中,12例单发,3例多发,共19个病灶。肝胆特异期,根据病灶信号强度,分为3型。Ⅰ型3个,病灶内见斑片状、环形等、稍高信号;Ⅱ型13个,病灶呈稍低信号;Ⅲ型3个,病灶为低信号。肝胆特异期对病灶边界显示较常规扫描更清楚。结论肝胆特异表现WHCC的Gd-EOB-DTPA大多能摄取一定量对比剂,对诊断WHCC可能有帮助。
- 杨新官刘光俊何敏丽胡玉芳戴文海邱维加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肝内病变应用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降低CT辐射剂量的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肝脏病变检查者应用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在CT低剂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腹部CT检查者并按就诊顺序分成A、B、C 3组,每组30例。采用自动毫安扫描技术行腹部CT检查,3组预设噪声指数分别为8、10、11,3组的ASiR值均设为30%,记录3组患者剂量长度乘积并估算有效剂量。测量图像噪声,由两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评估。结果 3组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A组有效剂量为(5.76±1.80)mSv,B组为(3.19±1.06)mSv,C组为(2.57±0.67)mSv。结论 ASiR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肝脏CT检查者的受辐射量。
- 马宇周智鹏邱维加秦丽莉王现锋
- 关键词:肝脏低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