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开瑜
-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省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1961—2022年四川省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及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2
- 2024年
- 利用四川142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2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基于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及其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分析四川区域性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22年四川识别239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平均3.9次/a,综合强度为较强等级以上占比49.4%;过程开始11月最多,9月最少;过程频次1960年代和1990年代偏少,1970年代、1980年代和21世纪以来相对偏多。(2)四川省区域性干旱过程的综合强度呈显著增强趋势,主要是过程影响范围增加趋势明显,平均每10 a增加3.7站,而过程强度和持续天数的变化趋势均不明显。(3)四川省各地干旱日数变化趋势各异,盆地及攀西地区干旱频发态势明显,常见4种区域干旱分型,分别是盆西南型、盆东北型、盆西北型和攀西型。(4)2022年四川省发生4次区域性干旱过程,过程频次接近常年水平,年度干旱综合评价为近10年来偏强。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结果与业务实际和灾情验证比较吻合,综合强度指标对干旱事件的影响有一定表征能力,可本地化业务应用于四川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
- 邓彪孙蕊邢开瑜张顺谦
- 关键词:时空变化特征
- 将NB-IOT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基层气象服务的探索被引量:4
- 2020年
- 将NB-IOT窄带物联网技术引入气象服务领域,分析了在气象服务应用中的可行性;重点阐述了如何基于STM32单片机和NB-IOT通信模块,温湿度、雨量、风力传感器构建智能控制系统,在电信物联网平台上创建产品,构建Profile和编解码插件,远程配置设备的运行参数和告警阀值,实现对各种气象数据的监控和告警功能,并将信息上传到物联网平台;并探讨了如何通过电量状况的判断,启动或关闭某些传感器设备,以此保证整个系统在低电量的情况下还能继续运行。
- 刘金丽邢开瑜
- 关键词:应用气象物联网气象服务低功耗
- 基于GIS的凉山秋荞气候适应性区划被引量:7
- 2015年
- 以凉山17个气象站1981~2013年的气候资料为基础,采用GIS技术,对凉山秋荞进行气候适应性区划。通过分析影响秋荞麦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和关键时期,得出秋荞麦的气候适应性区划指标,利用各站点的气候资料及对应的地理信息因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模型。采用GIS空间叠置分析方法,将凉山秋荞生产区划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区划结果为凉山秋荞生产合理布局、趋利避害、优质高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 曹艳秋邢开瑜马联敏房鹏朱红秀辜义萍
- 关键词:GIS秋荞气候适宜性区划
- 四川凉山水稻花期冷害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为凉山地区水稻生产提供参考,利用凉山州水稻单产和生长期气象资料数据分析当地水稻花期低温冷害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凉山州水稻开花期气温比四川盆地低2~3℃,且水稻花期冷害具明显的年代际特征,1960—2016年发生水稻花期冷害37a。其中,21世纪初发生冷害的年份最多,为9a;20世纪70年代最少,为5a。在水稻花期,以8月下旬发生冷害的频率最高,为16%~35%;7月下旬和8月上旬最低,为2%~5%。2)水稻花期冷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冷害发生频率以凉山西部地区最高,为55%;南部地区最低,为29%。重度冷害发生频率以东部地区最高,为9%;北部地区最低,为2%。中度冷害发生频率以中部和西部地区最高,均为10%;南部地区最低,为5%。轻度冷害发生频率以西部地区最高,为42%;南部地区最低,为18%。3)凉山州水稻单产与花期冷害过程的平均气温及低温持续时间达极显著(P<0.01)水平,花期冷害过程平均气温每下降1℃,水稻单产降低1 029.01kg/hm^2,花期冷害持续日数每增加1d,水稻单产降低107.16kg/hm^2,水稻花期气温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越大。
- 曹艳秋罗佳邢开瑜薛燕马联敏房鹏
- 关键词:水稻花期冷害指标
-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华北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 夏玉米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对全国玉米生产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华北地区夏玉米生育期间虽逢雨季,但降水变率大,因而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仍频繁发生。加之灌溉面积扩大和工农业用水矛盾加剧,农业用水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 邢开瑜
- 关键词: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水分利用效率
- 文献传递
- 四川盆区近50年的水稻气候资源变化特征被引量:2
- 2017年
- 为四川盆区水稻生产布局、品种选择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四川盆区10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2年的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四川盆区水稻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水稻生长季热量和日照资源,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盆中偏少,由盆中向盆地边缘增加。2)稳定通过12℃初日呈提前趋势,22℃终日呈推迟趋势,水稻安全生长季天数和积温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和降水量都呈减少趋势。3)水稻气候资源的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但不同要素的周期性不同。稳定通过12℃初日存在18~20a的周期变化,22℃终日存在4~6a、8~12a的周期变化,水稻安全生长季天数和积温具有10a左右、18a左右的周期变化,日照时数有5a左右和25a左右的周期变化,降水量有8a和20a左右的周期变化。4)水稻气候资源各要素除降水量之外,都有比较明显的突变性,但不同要素的突变点有所不同。稳定通过12℃初日的突变点在2000年,22℃终日的突变点在1995年,水稻安全生长季天数、积温和日照时数突变点分别为1999年、1999年和1980年,突变性都较强。
- 彭国照邢开瑜
- 关键词:水稻气候资源
- 基于约束性分析的数据与作物模型同化方法被引量:10
- 2013年
- 同化观测数据可为作物生长模型的区域应用提供支持。该文定义了观测数据对模型参数的约束性,研究发现华北夏玉米观测数据对WOFOST模型的可约束参数主要包括初始总干物重、不同发育阶段的比叶面积、初始最大CO_2同化速率、叶片衰老系数、初始土壤有效水、最大根深日增量以及初始根深的初始土壤水分含量等。建立了基于参数约束性分析的观测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同化方法和流程,利用优化算法进行作物生长模型所有参数和变量初值的敏感性分析,遴选出各状态变量的敏感参数;根据拟合度与优化结果之间关系进行敏感参数的约束性分析,获得不同变量的可约束参数;组合优化可约束参数得到各参数最优值,由此实现了观测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的同化。约束性体现了观测数据对模型参数或变量初值的控制能力,可约束参数作为待优化参数使数据模型同化获得了最优结果。
- 孙琳丽马玉平景元书俄有浩邹艳东邢开瑜
- 关键词:同化作物生长模型观测数据
- 江苏地区两优培九高产制种的安全期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两优培九是两系杂交稻品种,其制种对气象条件有严格的要求。育性敏感期的低温会导致母本花粉的育性恢复,从而影响制种纯度;而抽穗扬花期的高温不利于水稻受精结实,影响制种产量。本文选择江苏省11个代表性站点的历史资料,通过分析各站点≤24℃的低温风险概率和≥30℃的高温风险概率,确定两优培九制种的育性转换安全期和最佳播种期。结果表明,江苏省南部地区适宜的育性转换安全期从8月第2候-8月第6候,最佳播种期从6月第2候-6月第4候;江苏中部和北部地区育性转换安全期从7月第4候-8月第2、3候,最佳播种期从5月第4候-6月第1候。两优培九适合在江苏地区制种,并且在江苏中部地区最佳。
- 邢开瑜景元书胡凝
- 关键词:两优培九培矮64S温度
- 未来30a凉山州水稻盛夏低温危害风险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根据(BCC)气候系统模式第五阶段试验计划(CMIP5-RCP6.0)预测的2006~2050年各格点逐日平均温度,通过订正反演出2021~2050年凉山州各站点逐日平均温度,结合凉山州不同区域水稻抽穗杨花期低温指标,统计了各站水稻盛夏低温频次、水稻安全播种期、安全齐穗期以及安全生长季差,构建了水稻盛夏低温危害风险指数I=exp(Id+ip-2),并以此进行低温危害风险的区域划分,结果表明:(1)凉山州水稻盛夏低温频次为0.1~3.0次/a,在区域和年际之间差异很大;(2)与近30a比较,凉山州水稻安全播种期普遍提前10 d左右,提前最多的达20 d以上。安全齐穗期只有少数站点推迟,大多数站点都有提前的趋势;(3)海拔1 500 m以下为无风险区,1 500~2 000 m的区域为低风险区,2 000~2 500 m为中风险区,2 500~2 600 m为高风险区,分区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为凉山州未来水稻生产布局、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 彭国照邢开瑜曹艳秋
- 关键词:风险区划水稻
- 基于Downhill-Simplex算法的观测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同化方法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以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贮存器官干重(WSO)、地上总干重(TAGP)以及土壤水分含量(SM)为结合点,建立了基于Downhill-Simplex算法的作物生长模型WOFOST同化多种地面观测数据的一般方法或流程:开展观测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同化方法的正确性验证→利用Downhill-Simplex算法进行WOFOST模型的敏感性分析→选择敏感参数组合→通过优化效果确定待优化参数→利用新的观测数据对待优化参数进行优化,从而实现了观测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的同化,提升了模型的模拟能力。同化过程中遴选出的WOFOST模型的待优化参数主要包括比叶面积、最大CO2同化速率、初始地上部总干物重、根深最大日增量和初始土壤有效水等。
- 孙琳丽景元书马玉平俄有浩邹艳东邢开瑜吴玮
- 关键词:作物生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