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成刚
- 作品数:14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持续性心房颤动递进式消融术中房性心动过速的标测和消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阐明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递进式消融术中产生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机制。方法持续性房颤行递进式消融术中房颤转化为房速的92位患者入选。通过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电激动标测和拖带标测方法确定房速的机制,并针对心动过速的关键峡部或最早激动点进行消融。结果共标测124例房速,6例(4.8%)为局灶性房速,118例(95.2%)为折返性房速,其中99例(83.9%)为大折返(折返环直径≥3cm),19例(16.1%)为局部小折返(折返环直径〈3cm),17例存在双环或多环折返。术中即刻114例房速(91.9%)消融成功,首次消融术后22位患者复发房速,18位接受多次消融治疗,平均随访(14+8)个月,共79位(85.9%)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结论对持续性房颤递进式消融术中出现的房速准确标测其机制是可行的,对指导成功消融有重要意义。
- 张劲林苏唏唐成张勇华韩宏伟李振蒋萍程光辉邓成刚
- 关键词: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
- 心房不同部位拖带法鉴别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性心动过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报道一种鉴别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起源点邻近Kock三角的房性心动过速(AT)的新方法。方法 2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心房不同部位(右房心耳部、冠状静脉窦近端、远端)起搏拖带心动过速,测定起搏后VA间期(最后一个起搏脉冲前传夺获的心室电图到起搏终止后第一心搏的最早心房电图的距离)。计算各部位起搏后VA间期的差别并取差别绝对数的最大值定义为ΔVA间期。结果 13例AVNRT起搏后ΔVA间期5.8±3.6(0~14)ms,9例AT起搏后ΔVA间期62.8±24.2(21~98)ms。ΔVA间期在所有AVNRT均<15 ms,在所有AT均>15 ms,因此起搏后ΔVA间期>15 ms用于诊断A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心房不同部位起搏拖带法可用于准确鉴别不典型AVNRT和起源点邻近Kock三角的AT。
- 张劲林苏晞李振韩宏伟唐成蒋萍程光辉邓成刚
- 关键词:电生理学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拖带
- 外科小切口胸腔镜指导下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失败的心耳部起源房性心动过速
- 目的心耳部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经导管射频消融因有穿孔等风险有一定的失败率和术后较高的复发机率,本研究评价外科小切口胸腔镜指导下治疗射频消融失败的心耳部起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例患者,平均年龄...
- 张劲林苏晞韩宏伟李振唐成蒋萍程光辉邓成刚张勇华
- “特发性”瘢痕相关性左心房房性心动过速一电解剖标测和消融结果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报道1组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无外科手术或导管消融史的左心房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解剖标测特点及消融结果。方法共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37~72(57.4±14.6)岁]符合上述特征的左心房房速患者接受电解剖标测和导管消融。结果所有房速的折返环均位于大面积低电压(双极电压≤0.5mV)区域内,低电压区域内可标测到1~5(2.6±1.2)个双电位线和/或电静止瘢痕区,这些传导障碍区和左心房固定的解剖屏障(如二尖瓣环)构成各个折返环必经的关键峡部。8例在折返环峡部内可记录到低幅,长时限碎裂电位,平均振幅(0.21±0.05)mV,平均时限(123±14)ms,占心动过速周长43%±5%。选择折返环峡部特别是长时限碎裂电位为消融靶点,10例均通过1~3(平均2次)次局部放电即终止房速,首次消融后2例复发房速,再次消融成功,随访共(14±10)个月,所有患者无房速复发。结论“自发”的左心房广泛瘢痕形成构成本组房速的“致心律失常基质”,折返环内存在的狭窄且传导缓慢的峡部对维持房速非常重要,并易于消融成功。
- 张劲林苏晞唐成张勇华韩宏伟李振蒋萍程光辉邓成刚
- 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电解剖标测导管消融
- 主动脉无冠窦内射频消融前间隔房室旁路
- 2010年
- 目的 报道经主动脉无冠窦内射频消融前间隔房室旁路.方法 7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8.4±14.7)岁.电生理检查证实存在房室旁路,并检查其前传逆传功能和诱发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心动过速时标测最早心房逆传激动点作为消融靶点.结果 7例心动过速时最早心房激动部位均位于前间隔区域,但经右心房途径反复消融均不能成功阻断旁路,而在无冠窦内可标测到最早逆传心房激动点并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主动脉无冠窦内消融可作为治疗前间隔房室旁路的一种新途径,特别适用于右心房前间隔区域消融失败的病例.
- 张劲林苏晞韩宏伟李振唐成蒋萍程光辉邓成刚
- 关键词:射频导管消融
-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起源于左心室游离壁的频发室性早搏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报道1组起源于左心室游离壁的无器质心脏病基础的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射频消融结果。方法共11例特发性室早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2±14.4)岁。均接受常规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所有病例室早体表心电图均呈右束支阻滞图型。消融术中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11例室早均消融成功(2例复发经再消融成功),所有室早被证实均起源于左心室游离壁,6例起源于前外侧游离壁中、高段,4例起源于后下侧游离壁中段,1例起源于游离壁低段近心尖部。术中成功消融部位局部V波较体表心电图QRS波起点提前24~41(27±9)ms。其中9例成功消融部位起搏心电图与室早图形基本相同。结论起源于左心室游离壁的室早是特发性室早的一个亚组,射频消融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 张劲林苏晞韩宏伟李振唐成蒋萍程光辉邓成刚张勇华
- 关键词:室性早搏射频导管消融
-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新近发生的显著心动过缓病因及处理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新近发生的显著心动过缓的病因及处理对策。方法连续1287例接受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中共21例(阵发性房颤13例,持续性房颤8例)在术后新出现显著的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时间〉5s或平均心率〈50次/min)。结果13例阵发性房颤术后均频繁发作房性心律失常,并在终止时出现长窦性停搏现象,13例均接受了2次手术,平均随访(18.8±9.2)个月,12例无房性心律失常复发,也没有窦性停搏或心动过缓的表现和症状。1例仍有房性心律失常复发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8例持续性房颤首次消融术后均出现严重窦性心动过缓(7/8)或房性心律失常终止时的窦性停搏(5/8),观察1~2周无改善后均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结论阵发性房颤消融术后出现长窦性停搏多数和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相关,通过再次消融成功治愈的把握较大,而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出现的严重心动过缓病因复杂,永久起搏器植入可能是首选。
- 张劲林唐成张勇华韩宏伟李振李继文蒋萍程光辉邓成刚苏晞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心动过缓
- 递进式消融终止持续性心房颤动的长期疗效--左心房线性消融的重要性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估递进式消融终止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长期预后以及左心房线性消融的重要性。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2月共21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其中19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采取递进式消融术式,按以下顺序进行消融:环肺静脉前庭消融,心房碎裂电位消融,左心房线性消融(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或左心房前部线消融)。手术终点为通过单纯消融终止房颤。结果124例患者在首次消融术中采取递进式消融术转复窦性心律。按转复窦性心律前行左心房线性消融的情况分为3组:A组37例,未行左心房线性消融即转为窦性心律;B组48例,转复前行左心房线性消融,但至少有1条消融线未达双向阻滞;C组39例,行左心房线性消融,且所有消融线均达双向阻滞。 A组患者房颤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C组,3组在其余各项临床基线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36.4±8.7)个月,C组单次消融术成功率(82.1%)显著高于A组(51.4%)和B组(52.1%,P=0.012)。经随访结果证实,消融终止房颤的患者最终行左心房线性消融的比例占84.7%(105/124)。结论在递进式消融终止房颤的患者中,为了长期保持窦性心律,大部分需要行左心房线性消融,且消融线需要达双向阻滞。
- 张劲林苏晞唐成张勇华韩宏伟李振蒋萍程光辉邓成刚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 心脏病外科术后右房房性心动过速的标测及射频消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总结分析心脏病外科术后右房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标测及射频消融结果。方法共入选27例心脏外科术后持续性右房房速患者,在心动过速状态下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建立右房激动标测图和电压图,标示出疤痕区及双电位区,并揭示心动过速的机制。根据标测结果选择心动过速的关键峡部或起源点进行消融。结果心动过速机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单环折返包括右房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15例)和切口折返性房速(5例);双环折返性房速(3例);两种以上机制(包括局灶性)的复杂房速(4例)。术中即时手术成功率100%。随访过程中5例复发房速,3例再次消融成功。结论心脏外科术后右房房速多数与外科手术切口疤痕相关,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满意。
- 张劲林苏晞唐成张勇华韩宏伟李振蒋萍程光辉邓成刚
- 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电解剖标测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 以终止持续性心房颤动为手术终点的递进式消融200例总结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总结递进式消融术式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手术过程及临床转归。方法采用递进式消融策略治疗连续20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手术终点为通过单纯消融终止房颤。按以下顺序进行消融:环肺静脉前庭消融达肺静脉电学隔离;心房碎裂电位消融;左房顶部和二尖瓣环峡部线性消融;针对房颤转变而成的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行激动标测结合拖带技术明确其机制,并进一步消融终止。经术后3个月空白期,对复发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速)的患者进行再次消融。结果 136例患者(68%)术中房颤被消融终止,消融终止房颤组首次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显著低于未终止组[19.9%(27/136)vs 51.6%(33/64),P<0.01],复发患者经再次消融后,平均随访12.8±7.2个月,本组病例总体手术成功率78.5%(157/200)。消融终止房颤组手术总体成功率高于未终止组[(86.8%(118/136)vs 60.9%(39/64),P<0.01)]。结论递进式消融可能是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一种有效术式。
- 张劲林苏晞唐成张勇华韩宏伟李振蒋萍程光辉邓成刚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肺静脉导管消融射频电流房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