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
- 作品数:23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财经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技巧——评《当代商务英语翻译研究》被引量:18
- 2018年
-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政治交往越来越广泛。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我国在国际交往中需要大量具有丰富商业知识并熟练掌握商务英语的人才,才能更为高效地完成跨文化交流和商务活动。商务英语翻译作为翻译的关键分支领域,要求译者不但要熟知与掌握翻译理论.
- 赵青
-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翻译技巧经济全球化进程跨文化交流政治交往
- 一种英语翻译用人机辅助交流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英语翻译用人机辅助交流设备,包括机壳,所述壳体上设有显示屏、扬声器和麦克风,所述壳体的下方还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方设有移动部件,机壳的上方设有天线,所述机壳的内部还设有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天线电连接...
- 赵青李莹房慧
- 文献传递
- 美国历史小说的诗意栖居者——埃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
- 2013年
- 作为美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历史小说家之一,多克托罗努力将历史母题与小说艺术完美结合,通过书写美国过去和现实世界来界定美国本身。他的写作生涯充满了传奇。他是美国历史小说的诗意栖居者。
- 赵青
- 关键词:小说创作
- 儒学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性研究
- 2017年
-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复兴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是主要支柱,中国儒学与马克思主义有许多相通之处。讨论儒学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就是在全球化语境下进行的一次尝试。以人为本是儒学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契合点,兼顾精神与物质是儒学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是儒学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共同目标。儒学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性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入。
- 赵青朱安博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惠特曼《自我之歌》的主题思想研究
- 2010年
- 《自我之歌》是惠特曼的代表作,《草叶集》的主干和中心。本文以《自我之歌》的主题思想为研究对象,认为该诗歌具有史诗的性质,展现了惠特曼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艺术构思。《自我之歌》其实就是自由之歌、民主之歌、平等之歌和博爱之歌。
- 郭英杰赵青
- 关键词:《自我之歌》主题思想
- 《阿甘正传》:“传统”与“现代”的诗意狂欢被引量:2
- 2011年
- 《阿甘正传》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电影。因为整个故事情节"自然流畅",艺术方面极富"感染力"和"冲击力",绝对可以"与《猫王》《外星人》和《林肯总统》相媲美"。该影片的巨大成功,得益于电影本身的"有所作为"和对"美国宏大叙事"主题的深化和升华。它巧妙地揭示了"传统"与"现代"的诗意狂欢,一方面真实记录了一位"愚者"对传统精神的隐喻书写,另一方面含蓄地宣泄了一位"嬉皮士"对现代生活的恣意戏谑。
- 赵青
- 关键词:《阿甘正传》
- 《猩球崛起》的艺术特色鉴赏
- 2015年
- 《猩球崛起》是好莱坞的一部艺术经典之作。影片讲述了被压迫虐待的大猩猩与人类展开了一场人猩大战并最终回到大自然的故事。该影片通过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发人深省的艺术构思,揭示了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既要有深刻的故事内容又要有巧妙的艺术形式,这两者缺一不可。本文主要从艺术特色角度考察《猩球崛起》,认为该影片呈现出非凡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互文与戏仿的穿越、科幻与现实的交融以及批判与警示的建构等方面。
- 赵青
- 关键词:艺术构思艺术特色
- 安慰语语用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安慰语可以帮助人们摆脱消极情绪。标准不同,安慰语也有不同分类。为了实现安慰功能,人们常会有意违反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
- 赵青
- 关键词:安慰语
- 中国儒学视阈下的《阿甘正传》
- 2014年
- 《阿甘正传》讲述的是西方世界里一个平凡人的平凡故事,但是在这平凡故事的背后,我们禁不住去重新审视人性这个主题。《阿甘正传》像是一座桥梁,把不同文化传统的人聚集在一起,让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人之所以为人?""人何以存在?"以及"人的价值和本性何在?"。从中国儒学视角解读《阿甘正传》,我们看到了"仁者爱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内蕴和道理。
- 赵青
- 关键词:《阿甘正传》中国儒学人性
- “他者”视阈下“I”在惠特曼《草叶集》中的多重意象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I"是《草叶集》中最富争议性的字眼之一。本文借助雅克?拉康的"他者"理论,从"他者"语境出发,对《草叶集》中的"I"进行剖析和解读,对"I"所蕴含的多重意象进行直观透视。因为"他者"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不仅可以代表意象本身,而且是所有欲望发生的场所,同时决定着话语的主体,所以"I"在《草叶集》里已不是简单的惠特曼"在场"的反映,而是积极融合了"他者"的"出场",即诗人惠特曼以外的"镜像"。这就使"I"具有了消解"主体"意义的功能。"主体"意义发生变异,意义本身也就被模糊和解构,"I"也就有了多重指称。
- 郭英杰赵青
- 关键词:惠特曼《草叶集》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