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信珍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眼动
  • 3篇瞳孔
  • 2篇信息处理
  • 2篇光刺激
  • 1篇信道
  • 1篇信道容量
  • 1篇眼调节
  • 1篇正常人
  • 1篇生物控制论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论
  • 1篇视程
  • 1篇视觉
  • 1篇视觉图像
  • 1篇视觉信息
  • 1篇视觉信息处理
  • 1篇双脉冲
  • 1篇双眼
  • 1篇睡眠
  • 1篇图像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10篇孙复川
  • 10篇赵信珍
  • 6篇陈凌育
  • 2篇李峙
  • 1篇顾凡及
  • 1篇骆忠民
  • 1篇杨明
  • 1篇林家瑞
  • 1篇王存国

传媒

  • 4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第九次全国生...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瞳孔控制系统非线性的频率特性与固有频率
1991年
本文用实验方法从时域和频域上揭示了瞳孔对光反应的非线性特性.在亮度以正弦变化的光刺激下,瞳孔反应波形呈同步倍频现象;描述函数的频率-振幅特性曲线呈多峰的锯齿形;具有1.2Hz左右的系统固有频率和极限环现象.
杨明赵信珍孙复川
关键词:频率特性固有频率
全文增补中
光点位移运动激发的瞬态瞳孔反应被引量:1
1995年
用等亮度的光点位移运动作为刺激来测量瞳孔反应,实验记录表明,即使输入到视网膜的总光通量不变,仅仅是刺激光点的位置改变就能激发起瞳孔反应,且其反应的位置分辨率可达10’。这一实检结果揭示了瞳孔对光反射通路不仅传递了进入瞳孔的总光通量的信息,而且还检测了刺激光点位置变化的信息.
孙复川陈凌育赵信珍
关键词:生物信息论
眼调节曲线测量装置
孙复川骆忠民陈凌育赵信珍
该成果是一种测量人眼晶状体调焦能力的装置。此装置由互相垂直的刺激光路和响应光路构成的光学系统及计算机组成:1.驱动刺激光路中的刺激视标移动的闭环控制马达构件;2.驱动响应光路中的响应视标移动的闭环控制马达构件;3.分别读...
关键词:
关键词:晶状体
睡眠快速眼动(REM)与视觉信息处理关系探索——Ⅰ.睡眠中快速眼动(REM)的Saccade-Like分析
正常健康人在睡眠期间,皆周期性地出现一种快速急剧的眼球运动,称为快速眼动 (Rapid eye movement,简称 REM),在时间上与梦密切同步,且同时脑血供应量明显增加。这反映了睡眠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处...
孙复川李峙陈凌育赵信珍王存国
关键词:REM快速眼动信息处理
文献传递
视觉图像辨认眼动中的Top-down信息处理被引量:8
1994年
在视觉图像辨认过程中,眼球不是均匀地扫描全幅图像,而是通过一系列快速的眼球跳动来改变注视点位置,有选择地通过注视停顿来采集图象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实验对不同图像刺激时的眼动轨迹进行记录与分析,发现:(1)对于简单的几何图形,眼动注视停顿主要集中在图像中几何特征之处,亦即与周围不同的奇异点上;(2)对复杂图象刺激,眼动注视点位置决定于受试者的已有概念模型及其兴趣所在;(3)对中文单字进行辩认时,其眼动模式也是取决于受试者对该单字的知识(也即概念模型)。以上结果提示,视觉图象辨认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top-down)的信息处理方式才完成.由中枢控制眼球运动,将注视点落到中枢决定的图形奇点上来,通过注视停顿对中枢认为的关键信息之处进行抽提,以实现辨认。这种处理方式不是只取决于输入的图像信息,也不必对目标图像的每个象素进行处理,而只需对图象中少量的关键信息部位进行重点的检测和处理,从而提高了图象信息处理的能力及效率。
孙复川赵信珍顾凡及
关键词:眼动视觉信息处理
动态瞳孔控制系统双眼之间的耦合及计算机模型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在单眼瞳孔对光反应的实验及模型研究基础上,设计了由计算机控制的双眼交替光刺激方法来进行瞳孔动态反应实验,以了解人的瞳孔控制系统是如何在两眼之间耦合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双眼交替光刺激时,虽然两眼所受的光通量总和在任何时刻都是恒定不变的,但是当刺激光在左右眼之间交替瞬时,两眼都同时得出明显的瞳孔动态反应。这就提示了双眼之间耦合必需是在双眼分别受光后产生的控制信号,分别经过正微商的非线性环节后,再进行双眼综合共同控制瞳孔虹膜肌,文中还用状态方程法在PDP11/23计算机上对双眼瞳孔模型进行了仿真,输出波形与实验结果很相近,通过模型仿真,还对临床上应用的“Marcus Gunn Sign”(一种用交替光刺激对单侧视神经炎的检查方法)作出了刺激光最佳交替频率的建议。
孙复川赵信珍林家瑞L.Stark
关键词:计算机模型瞳孔
汉字识别的眼动特性-字频效应及信道容量被引量:16
1999年
用眼动测量方法,对字频为4×10-3至1.6×10-5范围内笔画数为4至14的常用汉字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汉字识别时间与笔画数无关,而是存在识别时间随字频减小而增大的字频效应,即当汉字字频每减小一个对数单位其识别时间增加约0.079秒;识别眼动的注视次数(numberoffixations)也随字频减小而增多,注视时程(fixationduration)基本不变;采用"二决一"及"重复显示"汉字识别实验,证实字频效应反映了识别时间与该字在识别时的先验概率的关系,从而可由实验数据计算出识别的信道容量(ChannelCapacity)约为42bits/s。
陈凌育赵信珍孙复川
关键词:汉字识别
等亮度颜色光刺激诱发的瞳孔瞬态反应
瞳孔反应通路retina-pretectum-Edinger-Westphal-iris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处理亮度信息的“明暗检测器”。瞳孔反应常被描述成视网膜所受光通量的函数。在伺服控制系统概念引入生物系统后,应用多种时...
李峙陈凌育赵信珍孙复川
关键词:光刺激
文献传递
眼动注视特征比较——AD病人与正常人识别眼动的差异
由于眼球运动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视觉信息处理功能密切相关,早老痴呆症(Alzheimer′sDisease,简称AD)因其认知和记忆能力的退化,有可能从病人图形识别眼动特征上表现出来,因此本文试图用测量与分析AD病人的识别眼...
陈凌育赵信珍孙复川
文献传递
在双脉冲光刺激下瞳孔系统的采样控制特性
1990年
本文用实验揭示了瞳孔对光动态反应具有采样控制特性。实验中采用各种不同时间间隔的双脉冲光,以开环的方式(Maxwellian View)刺激瞳孔,当双脉冲之间间隔较长时,瞳孔反应相当于对双脉冲光的两次脉冲分别产生瞬态收缩;当双脉冲时间间隔短于0.6s 时,其反应就成了一次瞬态收缩,与单个光脉冲所引起的瞳孔反应一样。同—受试者的多次实验结果相同,不同受试者所得结果也基本一致。故瞳孔对脉冲刺激光引起反应后,必须至少约隔0.6s 才能对另一次脉冲光产生反应,这就说明了瞳孔动态反应具有离散的采样控制特性。实验还进一步证明,瞳孔系统的控制机制是双重模式的控制:不同的刺激条件下,瞳孔反应可呈现为瞬态反应(AC)或持续反应(DC),瞬态反应的 AC 通道为离散的采样控制,持续反应的 DC 通道为连续控制。
孙复川赵信珍G.Hung
关键词:瞳孔采样控制生物控制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